武当八卦蛋

十堰市博物馆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设计,为地上3层建筑。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高3层计24米,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等设施。博物馆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等功能要求进行建筑设计。方案以人的抽象的眼睛作为构图的一个出发点,以象征人类探索和发现的途径。用3个基本体量勾勒出了建筑的主体——一个梭形,在建筑内庭中以一个水体作为构图的中心。建筑以实为主,使用浇注素混凝土为主要外墙材料,以体现博物馆特有的厚重与深沉,交通休息部分配以新颖的大面积点式玻璃幕墙。素混凝土外墙与玻璃幕墙之间建筑弧线的相互咬合交叉,虚实的强烈对比又象征了道教文化中的太极图案的构图元素。北侧最大的陈列室弧形体量略微倾斜的墙屋面,发散状的纹理象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外形元素。在临城市规划道路一面的历史长廊底层架空,头部飘逸,象征了一条飞腾的巨龙和十堰蒸蒸日上的未来。以主题展览的形式,分为恐龙、古人类、武当山、汽车、水电5个专题展览。 博物馆于2007年7月1日开馆。 编辑本段展厅特色

-走进恐龙时代 目睹曾经主宰地球的恐龙风采

恐龙展厅,是一片开阔的亚热带丛林景观,形态各异的恐龙,或引颈张望,或俯首觅食,让人犹如置身于恐龙世界。脚下明亮的玻璃罩下面躺着一具恐龙骨骼,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那一排排清晰排列的骨骼。在它旁边的玻璃陈列箱中,还摆放着数枚出土于郧县青龙山的恐龙蛋化石。

在恐龙展厅的中央,还屹立着两具高大的恐龙骨骼,这便是“土生土长”的郧县恐龙!

出土于郧县梅铺镇的这两具恐龙,一具是长6米、宽1米、高3.5米的单棘龙;另一具则是身长8米的巴克龙。这两具复原的恐龙骨骼理所当然地成了恐龙展厅的镇馆之宝。

十堰曾是恐龙的栖息地。地球历史的中生代,在十堰境内的汉江两岸曾是恐龙生长、繁衍的一片沃土。地质和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十堰多处发现了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特别是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是继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海外报刊惊叹:青龙山恐龙蛋化石“全球最完整,规模超西峡”。

看点:土生土长的郧县恐龙

-远古人类家园 探寻人类漫长演化旅程

古猿怎样变成了人?踏进古人类展厅,逼真的猿人雕像:猿、南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清晰地演示出人类进化的历程。世界各地出土的人类化石也分层摆列在雕像附近的玻璃陈列箱中。在宽阔的展厅中央展柜中,两枚十堰出土的国宝级化石——郧县人头骨1号、2号陈列其中。

古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十堰地区都留下了脚印。其中属于直立人阶段的有郧县人、郧县梅铺人、郧西白龙洞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有郧西黄龙洞人;属于晚期智人阶段的有房县樟脑洞、免子洼和莲花湾,丹江口市石鼓后山、毛家洼和跑马岭以及神农架犀牛洞等地古人类遗址。在十堰的不大范围里,能将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记录下来,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尤其是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出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堪称“国宝”,曾引起世界性的轰动。

据介绍,古人类展厅主要突出学术性,展示十堰市“郧县人遗址”等5个有名的古人类遗址和同期所出的大量的伴生动物化石、石器等文物。另外还采用立体雕塑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原始社会人类劳作场景,集中体现十堰地区古人类遗址在学术中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看点:“国宝”郧县人头骨化石

-仙山琼阁武当山 触摸灵动的皇室家庙

武当展厅分为:武当春秋——道教历史与人物;武当琼阁——九宫九观三十六庵七十二庙堂;“人间,仙山,天国”;奇山异水的皇室家庙;天才杰作:独创性武当建筑艺术。

硕大的太极八卦图,撑满整个墙壁的八百里武当画卷,让古建筑与仙山景致遥相呼应,自然与文化融合一体。而6尊流散了69年的武当山铜像最吸引人的注意。3尊真武坐像、1尊灵官像、1尊周公像、1尊桃花像是今年6月21日,十堰文物局局长阎克印、十堰博物馆馆长胡勤专程赴安康市将他们接回家的。

武当山本身就是个博大精深的博物馆,要想与武当山在个性化上有所区别,武当展厅可谓绞尽脑汁。展厅中,有一个大型高档次的沙盘模型,全面反映了八百里武当山,较好地突出了整体布局。在人物方面,武当展厅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人物加以表现,如永乐大帝、嘉靖皇帝、张三丰……通过经典故事、神话传说进行介绍。一些微缩景观也成了观众参观的亮点:治世玄岳牌坊、一柱十二梁、龟驮碑、龙头香、金殿……现代的能工巧匠把古人的建筑经典移入展厅。

展厅中,还布置了许多文物。其中,“武当金书”堪称镇馆之宝。

“武当金书”是1980年郧阳地区开展文物普查时,工作人员在武当山紫霄大殿神案后面发现的。据了解,“武当金书”记录的是道教经文,其价值主要体现于“金书上的字是用黄金书写而成,系海内孤本”!“武当金书”全名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是明正统五年(1440年)御制,纸为泥青笺,全书字画均为金书,虽经500多年,仍崭新如初,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艺术观赏价值。

自己再归纳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