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9种别称,你知道几种
端午节
又到了端午小长假,想必小伙伴们都出去踏青游玩了,没有出去的呢应该在家和家人一起吃粽子过节吧。
大家都知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这些都是传统习俗,但是大家知道端午还有什么别的叫法呢?每种叫法都有什么来历呢?
今天小仙女就给大家聊聊端午节的9中别称。
午日节
仲夏五月在天干地支中排到“午”这个地支,五月五日,其实也是“午月午日”。因此端午也就是“午日节”了。午在五行中属火,象征炎炎夏日的开启。
重五节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月份与日子相重合,都是“五”之数,所以又叫“重五节”,有时也做“重午节”。
端午吃粽子习俗
五月节
这个称谓的由来呢其实也很简单,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所以叫做五月节。在古代的习俗中,整个五月被称作五毒月,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尤以五月初五为盛,最要小心。因此悬挂菖蒲艾叶以驱邪避凶。
浴兰节
农历五月时值仲夏,多蚊虫,因此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古人在这一天以兰草汤沐浴以去污。
汉代《大戴礼》云:
午日以兰汤沐浴。
沐浴兰草汤作为端午的一种习俗,所以端午也叫“浴兰节”
天中节
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录日期,正月为寅月,五月顺排为午月。十二地支中,子午相对,五月五日如日中天,因此端午节又叫做“天中节”。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记载:
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归省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
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在古代,过年拜年都是男人们的事,女人并不出门走动。而五月初五这天就特地挑出来给女人们作为走动归省的日子。双五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古人很看重日子的吉凶,所以这一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回娘家省亲,因此端午又被叫做“女儿节”。
地腊
地腊这一别称来源于道教。腊,即为蜡,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道教在《赤松子章历》中,把全年分为五腊,全称“五腊日”,即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七月七日道德腊,十月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八日王侯腊,是道教祭祀祖先、集会建斋的重要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