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式粉墙
走进村落中,迎面一道白墙影壁,上绘八卦图。影壁背后豁然现出一个幽幽绿水的池塘,名为钟池。四周是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马头檐式民居,这就是诸葛八卦村的中心。
钟池的形状酷似一幅太极阴阳鱼图,四围八条村巷从中心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落外围有八座山丘合抱,八山的分布也很似八卦布阵,又自然构成了外八卦。老人们说,这个古村因其地形地貌、村内布局结构形似内外两个八卦图,才称之为八卦村了。
这个村落的开创人、诸葛亮第二十八世孙诸葛大狮,平生好阴阳风水之术,深明建筑原理。当年他四处踏勘村落新址,于公元1340年前后,觅得地形独特的高隆岗,亲自规划,披荆斩棘,平垦丘洼,选以钟池为中心,根据八卦图形,营造房舍。现全村仍完整保存的明清(1368-1911)古民居及厅堂有200多处,九宫八卦的村落格局也延续未变,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型杰作,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钟池”水塘一侧的大公堂,坐北朝南,为三进两明堂,大门两侧墙上书有“忠”、“武”两个大字。因诸葛亮身后被谥封为忠武侯。
堂内悬挂着“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空城计”、“巧布八阵图”、“白帝城托孤”、“借东风”八幅油画。目睹这一幅幅生动传神画面,不由得陷入到当年情境中,更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用兵如神而赞叹。
在大厅内太师壁上书写着诸葛亮的《戒子书》,其中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谓广泛流传,尽人皆知。
漫步在颇具文化古韵的村落中,欣赏着融古建筑、木雕、书法绘画为一体的厅堂民居建筑,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仍保存着迄今国内最完整的《高隆诸葛氏宗谱》,19卷,39册,100多万字。这部宗谱由诸葛亮第二十二世孙诸葛希孟于南宋中首次编纂,第二十八世孙诸葛伯衡于明初洪武十七年(1384)成型,先后辑修十五次。
现存的宗谱体制恢弘,内容翔实,全面记述了诸葛亮后裔迁浙之前数百年间的传承关系,以及自第十四世孙诸葛利迁居浙江,十五世孙诸葛青迁居兰溪,二十八代孙诸葛大狮迁居诸葛村后,一千多年间诸葛亮后裔绵延后续,聚居迁徙,繁荣昌盛的历程。
诸葛八卦村,自诸葛大狮迁居创建后,历经20多代人,现全村居住了诸葛亮的后裔2500多人,从四十四世到五十五世后代皆有,另包括诸葛镇所属村落的诸葛亮后裔2000人,***有4500人之多。据统计,全国的诸葛亮后代***约16000人,诸葛村镇约占了四分之一,成为诸葛亮后裔中规模最大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