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素质的特点有哪些

人的素质有哪几个特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以下是我个人见解,希望可以帮到你:人的素质主要有以下特点:1、素质是先天遗传性与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

先天的禀赋是素质形成的基础,而后天的环境为素质发展提供了机会,特别是有明确目的和对影响进行控制的教育性环境在素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素质是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

素质一般是指那些相对稳定的特征,即只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才称之为素质。但素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与环境、教育的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发展可以通过知识、能力、思想等表现出来。

3、素质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每个人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人来说其素质具有***同的基本的特征,表现在生理、心理、个性等基本的组成因素和结构。

但每个人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人性格中某种因素表现强于其他因素,表现为外向性格;而有些人正好弱于其他方面,表现为内向性格。

这就对教育提出了不同要求,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发展。4、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群体素质是由个体素质构成的,个体素质水平影响到群体素质水平。但群体素质又是个体素质成长的土壤,群体素质对个体素质以巨大影响,使个体素质深深地打上了民族、地域、组织、团体等文化色彩。

5、素质具有整体性。人的素质是一个整体系统,是由各方面素质因子以某种方式连接而成的。

整体素质水平既取决于各素质因子,尤其是素质要素的水平,更取决于各素质因子之间的构成关系的合理性。而整体构成结构的合理性又给予各素质因子,尤其是素质要素功能的发挥以极大影响。

素质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素质的经典定义是指人的先天解剖与生理特点,即神经系统和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的特点,这是从生理心理角度界定的。从现代人的素质构成看,素质已扩展到人的品质和人的社会品格领域。

要全面认识素质概念,必须从的发展角度考察,即从人的自然化和社会化两方面考察。人在自然化和社会化的同时发展中,形成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就是素质。

关于素质的定义目前有五说:(一)要素说--人的素质是由品德、智力、体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二)构成说--人的素质是由自然生理素质(先天遗传)、社会文化素质、后天习得和心理素质(个性品格)等方面构成的;(三)发展说--人的素质是由三个发展阶段形成:由心智全面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实践能力等)到身心全面发展(生理与心理素质的统一)到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思维、能力、品格等);(四)能力说--人的素质不是各因素静态的总和,而是动态性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素质的变化,素质说是能力;(五)统一说--人的素质是构成要素的“质”与“量”的统一,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具有整体性,社会性和适应性。总之,人的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格素质1、价值观念:能否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有无危机意识和使命观念。2、人格魅力:看其是否诚信正直,平和宽厚,坦率直率,热情大方的层次。

3、气质修养:考核文明礼貌,仪态端正,谈吐不俗,举止得当的典型事例。4、法纪意识:考核遵纪守法,以理服人,光明磊落,不沾黑道的突出事实。

二、能力素质5、压力承受:工作、学习超负荷、挫折失败受打击是否挺得住,无异常。6、创新发明:从观念更新到解题、制作、操作有无新意和作品。

7、实践应用:学以致用,是否做到学得活用得上。8、生存发展:有无生存之道、发展之图、看其观念、行动和举措。

三、专业素质9、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记分。10、学习态度:按作业、答问、训练、操作等方面优劣记分。

11、知识层面:按抢答、讨论、练习、演讲等方面得效果记分。12、专业特长:按训练、比赛、应用、论述的水平记分。

四、健康素质13、出勤比率:按出操训练、学习、活动的出勤率记分。14、生理状态:有无疾病反应和病态神情,有无生理缺陷。

15、形体训练:是否积极昂奋,进步明显,效果达标。五、心里素质16、心态平稳:是否积极进取,热爱团队,息怒有度。

17、胸怀气量:是否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性情平和。18、适应变化:遇到风吹草动,处变不惊,遇到环境变化,是让自己适应环境,还是要求环境适应自己。

六、审美素质19、美学知识:对琴棋、书画、文学艺术略知多少。20、审美观念:对自然景观、人文作品的美学意义能品评多少。

21、艺术才能:对音、体、美及舞蹈等艺术技能掌握多少及层次。七、角色素质:22、家庭角色:在家庭角色有无错位的事例。

23、学校角色:在学校各种场合及团队中有无角色到位的事例。24、社会角色:在社会实践、见习、实习、就业中扮演的角色如何 自控力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即自我控制。

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我感觉这个定义还是很狭义的,我要谈的自控力是指对自己的周围事件、对自己的现在和。

素质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换言之,素质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儿童按照某种标准(例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素质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从立法上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与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定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2.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但如果把基础教育局限于职业的、定向的训练,就会使本来应得到扩大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过早地停滞、萎缩,这岂不是同教育(优化控制)一词的本义背道而驰吗?怎么能指望培养的学生善于应付社会繁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呢?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这是强调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知识与能力虽不是完全等同的东西,但是,如果学到的知识是“活化”的知识,是能够“投入运转的知识,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成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

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

它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从本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change—oriented pedagogy)”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

教师从一名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发挥作用。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指出,“全面发展”已经列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目标之中。

但是,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中探索“全面发展”的具体规定性,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既要讲***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决不能被理解为均匀发展和划一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最优化不等于理想化,而是力求取得对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有信心根据他自己的特点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

全面发展是最优发展,也是个性的最优发展。“发展个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同趋势。

最近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从系统一—结构观点来分析个性”的建议,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个性是社会实体的观点,从人的心理的。

职业素质的特征有哪几个方面?

1、职业性: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2、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

3、内在性: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

4、整体性: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我们说某某同志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

5、发展性: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素质具有发展性。

扩展资料:

对素质的这种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素质首先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

3、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就比较相对稳定。比如,一个品质好的学生,由于品质稳定,他总是能正确的对待别人,对待自己。

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

搜狗百科——职业素质

什么是人的素质?它有哪些特点?

《词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可以看出,这一概念涉及到了人的硬件软件、先天及后天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个大的框架性的东西,但有一点没有变,就是强调了对人的原本的认知,而对人的本性判断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广义的素质概念包括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多方面。

自然生理素质包括生理机能、运动技能、体质和体型等方面的素质;心理素质包括认识、需要、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包括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行为规范、文化科学知识、劳动生产技能、审美等方面的素质。这三方面素质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协同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

所以,广义的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比较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它包括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人的素质主要有以下特征:1、素质是先天遗传性与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先天的禀赋是素质形成的基础,而后天的环境为素质发展提供了机会,特别是有明确目的和对影响进行控制的教育性环境在素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素质是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素质一般是指那些相对稳定的特征,即只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才称之为素质。

但素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与环境、教育的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发展可以通过知识、能力、思想等表现出来。3、素质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每个人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人来说其素质具有***同的基本的特征,表现在生理、心理、个性等基本的组成因素和结构。但每个人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有自己的特点。

有些人性格中某种因素表现强于其他因素,表现为外向性格;而有些人正好弱于其他方面,表现为内向性格。这就对教育提出了不同要求,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4、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群体素质是由个体素质构成的,个体素质水平影响到群体素质水平。

但群体素质又是个体素质成长的土壤,群体素质对个体素质以巨大影响,使个体素质深深地打上了民族、地域、组织、团体等文化色彩。5、素质具有整体性。

人的素质是一个整体系统,是由各方面素质因子以某种方式连接而成的。整体素质水平既取决于各素质因子,尤其是素质要素的水平,更取决于各素质因子之间的构成关系的合理性。

而整体构成结构的合理性又给予各素质因子,尤其是素质要素功能的发挥以极大影响。 素质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素质的经典定义是指人的先天解剖与生理特点,即神经系统和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的特点,这是从生理心理角度界定的。

从现代人的素质构成看,素质已扩展到人的品质和人的社会品格领域。要全面认识素质概念,必须从的发展角度考察,即从人的自然化和社会化两方面考察。

人在自然化和社会化的同时发展中,形成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就是素质。关于素质的定义目前有五说:(一)要素说--人的素质是由品德、智力、体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二)构成说--人的素质是由自然生理素质(先天遗传)、社会文化素质、后天习得和心理素质(个性品格)等方面构成的;(三)发展说--人的素质是由三个发展阶段形成:由心智全面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实践能力等)到身心全面发展(生理与心理素质的统一)到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思维、能力、品格等);(四)能力说--人的素质不是各因素静态的总和,而是动态性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素质的变化,素质说是能力;(五)统一说--人的素质是构成要素的“质”与“量”的统一,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具有整体性,社会性和适应性。

总之,人的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格素质1、价值观念:能否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有无危机意识和使命观念。

2、人格魅力:看其是否诚信正直,平和宽厚,坦率直率,热情大方的层次。3、气质修养:考核文明礼貌,仪态端正,谈吐不俗,举止得当的典型事例。

4、法纪意识:考核遵纪守法,以理服人,光明磊落,不沾黑道的突出事实。二、能力素质5、压力承受:工作、学习超负荷、挫折失败受打击是否挺得住,无异常。

6、创新发明:从观念更新到解题、制作、操作有无新意和作品。7、实践应用:学以致用,是否做到学得活用得上。

8、生存发展:有无生存之道、发展之图、看其观念、行动和举措。三、专业素质9、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记分。

10、学习态度:按作业、答问、训练、操作等方面优劣记分。11、知识层面:按抢答、讨论、练习、演讲等方面得效果记分。

12、专业特长:按训练、比赛、应用、论述的水平记分。四、健康素质13、出勤比率:按出操训练、学习、活动的出勤率记分。

14、生理状态:有无疾病反应和病态神情,有无生理缺陷。15、形体训练:是否积极昂奋,进步明显。

素质都包括哪些

定义1:《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定义2:"素质" 沟通的效率与层次可概括为素质。

层次高低取决于人的单技术知识深度或多知识修养广度(专家和博学、反面是八卦和肤浅)、沟通方式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如以前不识字的人用画画来代替完成书信),人生观价值取向(创造为乐或享受为乐),情商优劣等条件。 定义3:所谓素质,本来含义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按此,定义素质为:当你将所学的一切知识与书本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那种东西,想来就不无道理 定义4:“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⑧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就特别强调作为英雄和伟人的素质方面.在他看来,“忠诚”和“识度”是识别英雄和伟人最为关键的标准 定义5:“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一个有学识不具备教育能力的人可以从事别的职业,但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定义6:"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 *** ,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

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知识服务有哪些特点

知识服务的主要特征分析1知识服务是一种综合集成化、集约化服务知识服务实现了知识服务专家、相关研究群体和各类分布式信息资源与众多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各类信息知识理论和人的经验与知识的结合;各主体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但又条理清晰的动态“蛛网”关系;知识服务利用多种知识、资源、人员、系统、服务发挥整体优势,来解决许多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一种综合集成化、集约化服务。

NCBI数据库的统一检索平台便体现了网络环境下各类分布式资源的搜集和整合,包括图书、期刊、专利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甚至是由各种摄像机、记录仪、采集和监控设备、科学仪表等产生的实验数据。NCBI分子结构和功能知识分析工具的开发更充分体现了知识服务提供过程中多种人员、资源、方法和工具、技术以及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综合集成。

2知识服务是一种知识密集增值型服务知识服务的知识密集增值型是指知识服务是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知识服务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产品和服务所包涵的知识量及知识内容的浓度;知识服务注重对知识资本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进行析取、集成、创新,挖掘出其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关联关系,给用户提供恰到好处的知识服务产品和问题解决方案,在提升用户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CNCIC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层的服务从纷繁复杂信息中针对用户知识需求直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预见其潜在问题,体现了知识服务的知识密集增值特性。

另外,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组织模式充分挖掘知识库中2100万篇不同类型文献资源中的知识内容和语义关联,便利用户获取知识库中的知识及其各种关联关系,启发用户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显著提高用户知识应用和创新效率,充分体现知识服务的知识密集性及价值增值特性。3知识服务是一种层次 *** 知识服务的层次性是指根据用户不同类型的知识需求,知识服务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由于所包含知识量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层次。

美国学者Nancy Lemon在思考现代图书馆服务功能转换时,归纳和分析用户与信息资源的关系得出了两者关系示意图,由于知识是信息升华的成果,也是一种浓缩的系统化的信息,我们可以把Nancy Lemon的用户和信息资源的关系图迁移到用户和知识资源的关系上来,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将用户的知识需求分为三类:用户清晰提出的需求;用户模糊意识到的需求;用户尚未意识到的需求。满足这三个层次知识需求对用户产生的价值是不同的,应该分配的资源和投入的精力也不一样(按各类知识需求的数量多少与满足其需求的价值大小给出直观的表示,见图3)。

满足用户清晰表达出的知识需求和潜在知识需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并提供相关知识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过程。NCBI提供的统一检索平台和CNCIC信息服务层便是服务机构为满足用户这两类需求提供的服务。

对用户尚未表达出的但对用户问题解决和知识创新又至关重要的知识需求,需要分析用户所在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用户的专业和行业背景、使用模式、偏好、个性等“用户语境”信息,与用户之间形成“***同语言”;通过试探性的“知识诱媒”预测并探明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和知识获取,向用户提供超出其预期的知识和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更有助于用户问题的最终解决,并充分实现知识服务机构自身的价值。依据该思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IDM项目中开发计算机代理软件来获取科研用户潜在知识需求,自动学习用户历史需求并预测用户潜在知识需求,结合有专家参与的知识发现系统发现新的研究主题来支持科学探索和发现。

4知识服务是一种过程 *** 知识服务的过程性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从捕获到用户知识需求,到知识发现、知识评估和知识加工,到最终把相关知识产品或解决方案提供给用户,知识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反复迭代知识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知识应用这几个环节,不断调整和优化知识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过程;二是知识服务融入用户整个科研过程的始终。NCBI针对科研人员和知识服务人员开展的双向培训服务便体现了这种融入用户整个科研过程始终的过程特性,使得知识服务深入到科研过程之中,针对不同科研阶段的特征提供不同的服务。

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融入一线、嵌入过程”计划是基于知识服务的过程特性构建的资源建设模式和服务形式,通过高效融入用户科研环境和具体问题环境,随时深入捕获各阶段科研用户的知识需求,并高效满足这种需求。保证在解决问题的每个阶段,提供经析取、集成、创新得到的知识内容或直接提供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解决他们仅靠自身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