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表达爱的方式是?
锡伯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过去,富有的人家也有纳妾的现象,并且主要是本民族内部通婚,同姓之间禁止通婚。在现在实行的婚姻制度以前,锡伯族的婚姻有多种形式:掠夺婚、买卖婚、服役婚、聘娶婚、指腹婚和招婿婚等。?
锡伯族传统的婚姻礼节繁冗,要经历提亲、许亲、定亲、许配、成亲等过程。举行婚礼时的场面最隆重、最热闹。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
第一天,先由男方请“奥父”、“奥母”(迎亲爹和迎亲娘)和媒人代表男方将礼品和迎亲的喜篷车(车上前挂铜镜,后悬八卦,辕马首系大红布条)送到女家。新郎特意为岳父母奉送两瓶酒。男方的近亲及邻近街坊的老人都前来送行,预祝一切顺利,称之为“送喜车”。
过去“送喜车”前要举行祭天仪式,家长到羊群去挑选出认为“天神”(有时称天主——阿布卡厄真)乐意接受的一只肥公羊,系上红布条,步行牵着回家后宰杀,祭祀祖先。?
女方家这一天是小宴,主要是准备第二天的“安巴萨林”(大宴)、接受男方送的礼物和安放迎亲的喜篷车。停放喜篷车很有讲究,一经在庭院里放定后,直到新娘上车以前不得挪动。
第二天,主要是女家举行嫁女“萨林”(宴席)。这一天,女家盛情招待四方客人。新郎盛装前来,满面春风,照应新娘的所有亲戚朋友,并对新娘的长辈行跪拜礼、敬酒。来宾们都送新娘礼品;新娘却躲在亲朋家,整天不露面。
在女方大宴日里,女家将新娘的嫁妆送到新郎家。娘家必须为女儿陪送衣柜、衣被、绣花枕头等物品。另外,新娘还须为男方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做一双鞋,为新郎则做一至三双,以备婆家检验新娘的针线活做得如何。?
嫁妆车驶来时,新郎的父母主动迎上前去,向他们热情敬酒。然后把嫁妆抬到新房门口。这时,新娘的嫂子打开衣柜的锁,新郎的父母往衣柜里投放钱币,祝愿新婚夫妇金银满柜、富裕终身;新娘嫂子再将衣柜锁好,将钥匙交给婆婆,以示大权转交给婆家,从此要由婆家来管教新娘。哥嫂将新房的摆设一一过目之后才离去。?
晚上“奥父”、“奥母”率十几名能歌善舞的小伙子到女方家,举行迎亲晚会。称之为“打丁巴”。“打丁巴”的人们,在女方家与女方的男女朋友对歌对舞。?
第三天,在新郎家设大宴招待宴客,举行结婚仪式。新郎必须在这一天的破晓前,将新娘接迎到家。新娘的姐妹、嫂子赶早为她修面,梳妆打扮。新娘要穿新郎送来的颜色鲜艳的绸布衣服,穿绣花鞋、盘发、安额箍,佩戴各种首饰,戴上繁衍花。打扮好之后,男方请来接新娘的“丁巴队”把新娘上车“时辰书”交给新娘的父亲。这时,新娘的姑舅、兄弟姐妹们故意为难,或把“时辰书”藏起来,或让奥母背诵“时辰书”内容,若背不出,则罚她唱歌、跳舞,气氛异常活跃。大闹一阵之后,才将“时辰书”交给奥母,宣布“时辰书”内容,把新娘用大红喜帕蒙上头,让同胞弟兄或堂兄抱上喜车启行。?
新娘由伴娘(新娘的未婚女友)和奥母陪伴同坐在喜篷车里。新郎骑着马在前面引路。马鞍两边挂两包岳父母赠的五谷种子,意为祝他年年五谷丰登。一路上放鞭炮鸣鸟枪,十分热闹,将新娘迎到婆家。?
喜篷车到男方家大门口后,在土地神位前举行迎接仪式。然后新娘由伴娘挽着下车,踩着红毡走到正屋前面,同新郎拜天地。然后新郎先入门,新娘在门外,双方对拜,新郎用手中的马鞭揭去新娘头上的红喜帕。进堂屋向神位和念经的喇嘛行礼。新郎、新娘并肩到锅灶前面跪下,用哈达将羊尾巴油投入灶火中,投七次为止,每次投四块。宣完白头誓后到堂屋跪拜新郎父母,新娘入洞房,直至晚间吃合卺杯之后才得下炕。?
新娘家派男女宾客各4人,到新郎家吃喜,被他们称为“尊客”。他们上席之后其他宾客才能入席。新郎家对他们要盛情款待,有求必应,但他们为了活跃喜筵的气氛,往往找种种借口,挑起“事端”让新郎等穷于应付。席间,“奥父”举杯高唱大家喜爱唱的“萨林舞春”(婚礼歌)。“奥父”唱一句,众宾客和一句。?
宴筵结束时,新娘家来的“尊客”们临走还私藏新郎家的碗碟、筷子。等他们坐车出大门后,给新郎出示,并迅速策马驱车。新郎跑去拦车要求还回他们所“偷”的碗筷等,他们便提出要求,让新郎唱歌、跳舞,或行跪礼,他们才肯把碗碟、筷子还给新郎。走一段路又将余下的碗筷出示给新郎看,新郎又跑去要求归还,如此反复几次,最后还是带走一双筷子、一对碗。次日新郎带着酒去看望岳父母时岳父母才把碗碟、筷子转交给他。晚上,在“奥母”的主持下,在新房举行“合卺”仪式(锡伯族称换酒杯仪式)。把两个酒杯用红线联上,盛满酒(有的一杯盛酒,一杯盛水),“奥母”给新郎新娘各一杯,互相交换三次后喝一杯。如此重复三次,各饮三杯酒。桌子中间摆一块煮熟的羊腿。喝完交杯酒,围观的青年们争相抢羊腿肉,热闹一番,新娘这才下炕。婚礼至此可算结束。?
次日清晨,亲戚按长幼与新媳妇见面。新媳妇要一一为长辈点烟、敬茶,行叩拜礼。?
再一日,新婚夫妇由父亲领着上坟地祭祖。?
第九天,新婚夫妇回娘家省亲,叫“回九”。?
新媳妇怀孕后,娘家要接回女儿住一段时间“姿胎”。?
生完孩子,满月后,新媳妇回娘家住“对月”。?
婚后,妻随夫居。以前,妇女的家庭、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现在,在《婚姻法》的保护下,妇女的权利与得到保护,地位大大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锡伯族的婚姻习俗由繁化简,一些古老的旧习俗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