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门镇的暴动事件

濮阳县海通乡的姚家村,现有村民 户,人 口,在新的党支部的带领下,创新观念,优化环境,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玉米种植、饴糖生产、糖果加工一条龙,农户企业同发展。自2006年以来,濮阳县质监局通过对近60家作坊式糖果加工企业改造升级,逐步发展成规范化、现代化的糖果生产企业,被形象的称为“海通模式”。这些糖果企业每年吸收劳动力1200人,转化当地玉米2.4万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3年的姚家村有一百二十户村民,有土围寨墙,四个寨门和便于游击、运动的八卦街道。七个地主富户占全村土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组建民团,购买枪支;一百零三户贫雇农拥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土地,当时姚家村有五十五名党员,建有支部。 是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河北省河务局豢养的惯匪马士俊扒开石头庄黄河大堤,至濮阳、滑县、长垣三县多处被淹,几成泽国,无数灾民流离失所,濮阳县姚家村地势低洼,水深丈余,灾情尤重。

中***河北省委委派王富之,直南特委派刘同芳来到濮阳,和中心县委书记王从吾一起深入濮阳的姚家、两门、曾小邱和滑县的卞村一带,发动、组织农民向地主、富户借粮。

在姚家党支部的领导下,自制大刀、长矛,试图相机夺取民团枪支。一九三三年八月的一天夜里,姚家党支部召开党员积极分子大会,传达中心县委指示,确定向谁借粮,借多少,制定了具体办法;接着又召开党员和贫雇农大会,宣传发动,以求得到最大多数的支持。

第一个借粮对象是本村保长姚金配(地主兼高利贷者),党员骨干张金海组织人员从姚金配家借粮八石,又从其他四个富户家扛出小麦七十余石,当即分给几近断炊的贫雇农。

党支部为防备民团报复,将全村贫雇农青壮劳力组织起来,发放武器,计发长枪、短枪两支、手榴弹二十六枚,鸟枪两支,抬炮两门,大刀三十八把,红缨枪四十余条。他们白天站岗放哨,晚上轮班打更,打掉了地主恶霸的威风。

此次暴动的胜利,很快影响到附近村庄,曾小邱、两门、刘庄和滑县的卞村、冯营等村群众纷纷效仿,在各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行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借粮、收枪斗争,仅曾小邱就借粮三十余石,收枪三支。

在这次暴动的影响下,一九三五年春张増敬、王从吾、王卓如根据冀鲁豫区党委“借机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在濮阳内黄边缘区域组织一支游击队,同时刘宴春在濮阳范县接壤处也组建一支游击队,他们紧密配合抗捐税、斗地主、打土豪的斗争,从地方民团中夺取枪支,夜聚明散,活跃在濮阳城乡。

2013年的海通乡姚家村领导,在濮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导下,计划在1至3年内通过对糖果生产企业的扶持,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区域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糖果生产集聚区,力争糖果生产企业数要达到30家以上,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数达到10家,创建成10个省优质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驰名商标,5个省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由原来的26家c级企业升级为6家A级、10家B级企业,在3年内力争建成“河南省优质糖果生产基地”。

1933年8月14日(农历六月二十三),黄河自长垣石头庄决口,长垣、滑县、濮阳、濮县各县沿黄村庄一片汪洋,秋苗被淹死,房屋倒塌,粮食衣服被冲走,广大灾民无吃无住,生活贫困到极点。在这种情况下,1933年8月到1934年2月,中***濮阳中心县委发动组织了濮阳县姚家、两门、曾小邱和滑县汴村、冯营、刘庄一带重灾区村庄持续半年之久的灾民斗争,在濮阳地区甚至直南、豫北地区影响都很大。这次灾民斗争主要是组织群众向地主借粮和分粮吃大户。借粮时首先发动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向地富借粮,再让别的穷人接着借。先向本村地富借,再向外村地富借。在个别单户借粮的基础上,县委又引导群众以组织名义借粮,就是由穷人会出面,让地富拿出粮食。因为当时各村都这样行动,地主豪绅们说“穷人起来了,他们是有组织的,不借会出事的”。所以穷人借出了不少粮食。这种借粮形式取得成效后,后来发展到通知地主富农,将粮食如数送到大街上,由穷人选出的代表,再把粮食分给穷人,形成了“分粮吃大户”的斗争局面。这样,在不几天的时间里,几个村庄的地主富农被迫拿出了50石粮食。党领导的这次借粮斗争,在特大洪水灾害面前,使灾民度过了生死关头。至今在这一带还流传着当时的一首歌谣:“民国二二年,六月二十三,黄河开了口,平地能行船。房屋尽倒塌,庄稼全被淹。穷人没活路,少吃又无穿。多亏***产党,前来搭救咱。分粮吃大户,度过生死关。”借粮斗争激起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加上当时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在这之后,濮阳中心县委又不切合实际地发动了姚家、曾小邱、两门镇一带以夺取枪支、建立武装、建立政权为目标的斗争,即著名的“姚家暴动”。由于在夺枪过程中遭到地主武装联合反扑,一些党员及其家属被害,姚家暴动最后失败了。姚家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濮阳农民革命运动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它是一次从分粮吃大户的经济斗争发展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的首次尝试。后来濮阳三区的党组织就是在姚家暴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为后来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有生力量。姚光普,1932年3月2日生于河南省濮阳县两门镇姚家村。30年代中叶,父亲参与农民暴动被害。1945年,13岁的姚光普参加解放军。历任司号员、卫生员、通信兵,曾参加过陇海战、睢杞战、淮海战、渡江战、黔东北剿匪等战役。1949年1月加入中国***产党,1952年12月入朝作战,屡立战功,1958年4月回国。1979年转业来县工作。1981年7月任县委纪委书记。工作中克勤克俭,刚正不阿,秉公办案,廉洁奉公,被誉为“姚青天”。其事迹以《补天的彩云》为题载人报告文学集《黄河水从这里流过》一书。历史遗迹有两门清真寺,两门天主堂,姚家暴动纪念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