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起源

一、化学的前奏

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

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

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50

万年以前,可以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

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这样,火就可以随身携

带了。于是,人们不再是火种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够驾驭火的造火者。

火是人类用来发明工具和创造财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够产生各种各

样化学反应这个特点,人类开始了制陶、冶金、酿造等工艺,进入了广

阔的生产、生活天地。

2.历史悠久的工艺——制陶

陶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很难考证。对陶器的由来,说法不一,

有人推测: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树枝编成的,为了使它耐火和

致密无缝,往往在容器的内外抹上一层粘土。这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

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被烧掉了,但粘土不会着火,不但仍旧

保留下来,而且变得更坚硬,比火烧前更好用。这一偶然事件却给人们

很大启发。后来,人们干脆不再用树枝做骨架,开始有意识地将粘土捣

碎,用水调和,揉捏到很软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种形状,放在太阳光底

下晒干,最后架在篝火上烧制成最初的陶器。

大约距今

1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木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gài),氧化镁(měi)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

水耐用的优良性质。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

又。它使人们处理食物时增添了蒸煮的办法,陶制的纺轮、陶刀、陶挫

等工具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陶制储存器可以使谷物和水

便于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特别是定居

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更是离不开陶器。

3.冶金化学的兴起

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开始使用金属代替石器制造工具。使用得

最多的是红铜。但这种天然资源毕竟有限,于是,产生了从矿石冶炼金

属的冶金学。最先冶炼的是铜矿,约公元前3800年,伊朗就开始将铜矿 石(孔雀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热,得到了金属铜。纯铜的质地比较软,用它制造的工具和兵器的质量都不够好。在此基础上改进后,便出现了青铜器。

到了公元前3000~前2500年,除了冶炼铜以外,又炼出了锡(xī)

和铅(qiān)两种金属。往纯铜中掺入锡,可使铜的熔点降低到800℃左

右,这样一来,铸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铜和锡的合金称为青铜(有时也

含有铅),它的硬度高,适合制造生产工具。青铜做的兵器,硬而锋利,

青铜做的生产工具也远比红铜好,还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币。中国在铸

造青铜器上有过很大的成就,如殷朝前期的“司母戊”鼎。它是一种礼

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又如战国时的编钟,称得上古代在音

乐上的伟大创造。因此,青铜器的出现,推动了当时农业、兵器、金融、

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把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

世界上最早炼铁和使用铁的国家是中国、埃及和印度,中国在春秋

时代晚期(公元前6世纪)已炼出可供浇铸的生铁。最早的时候用木炭炼

铁,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把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金属

铁。铁被广泛用于制造犁铧、铁■(一种锄草工具)、铁锛等农具以及铁

鼎等器物,当然也用于制造兵器。到了公元前8~前7世纪,欧洲等才相

继进入了铁器时代。由于铁比青铜更坚硬,炼铁的原料也远比铜矿丰富,

在绝大部分地方,铁器代替了青铜器。

4.中国的重大贡献——火药和造纸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什么要把它叫做“黑火药”呢?

这还要从它所用的原料谈起。火药的三种原料是硫磺、硝(xiāo)石和木

炭。木炭是黑色的,因此,制成的火药也是黑色的,叫黑火药。火药的

性质是容易着火,因此可以和火联系起来,但是这个“药”字又怎样理

解呢?原来,硫磺和硝石在古代都是治病用的药,因此,黑火药便可理

解为黑色的会着火的药。

火药的发明与中国西汉时期的炼丹术有关,炼丹的目的是寻求长生

不老的药,在炼丹的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炼丹的方法是把硫磺和

硝石放在炼丹炉中,长时间地用火炼制。在许多次炼丹过程中,曾出现

过一次又一次地着火和爆炸现象,经过这样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配制火

药的方法。

黑火药发明以后就与炼丹脱离了关系,一直被用在军事上。古代人

打仗,近距离时用刀枪,远距离时用弓箭。有了黑火药以后,从宋朝开

始,便出现了各种新式武器,例如用弓发射的火药包。火药包有火球和

火蒺藜两种,用火将药线点着,把火药包抛出去,利用燃烧和爆炸杀伤

对方。

大约在公元8世纪,中国的炼丹术传到了阿拉伯,火药的配制方法

也传了过去,后来又传到了欧洲。这样,中国的火药成了现代炸药的“老

祖宗”。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纸是人类保存知识和传播文化的工具,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

大贡献。在使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以前,中国古代传播文字的方法主要

有:在甲骨(乌龟的腹甲和牛骨)上刻字,即所谓的甲骨文;甲骨数量有

限,后来改在竹简或木简上刻字。可是,孔子写的《论语》所用的竹简

之多,份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用丝织成帛(bó),也可以用来写

字,但大量生产帛却是难以做到的。最后才有了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

一直流传到今天。

1957年5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灞(bà)桥的一座古代

墓葬中发现一些米黄色的古纸。经鉴定这种纸主要由大麻纤维制造,其

年代不会晚于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这是现存的世界上最

早的植物纤维纸。

提起纸的发明,人们都会想起蔡伦。他是汉和帝时的中常侍。他看

到当时写字用的竹简太笨重,便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用树

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做原料,先把它们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长

时间浸泡,再捣烂成为浆状物,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

晒干,便制成了纸。它质薄体轻,适合写字,很受欢迎。

造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工艺,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

实际上,蔡伦之前已经有纸了,因此,蔡伦只能算是造纸工艺的改良者。

5.炼丹术与炼金术

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的时候,统治

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皇帝和贵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

奢望:第一是希望掌握更多的财富,供他们享乐;第二,当他们有了巨

大的财富以后,总希望永远享用下去。于是,便有了长生不老的愿望。

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便迫不及待地寻求长生不老药,不但让徐

福等人出海寻找,还召集了一大帮方士(炼丹家)日日夜夜为他炼制丹砂

——长生不老药。

炼金家想要点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制造金银)。他们认为,可以通

过某种手段把铜、铅、锡、铁等贱金属转变为金、银等贵金属。像希腊

的炼金家就把铜、铅、锡、铁熔化成一种合金,然后把它放入多硫化钙

溶液中浸泡。于是,在合金表面便形成了一层硫化锡,它的颜色酷似黄

金(现在,金黄色的硫化锡被称为金粉,可用作古建筑等的金色涂料)。

这祥,炼金家主观地认为“黄金”已经炼成了。实际上,这种仅从表面

颜色而不从本质来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是自欺欺人。他们从未达到过

“点石成金”的目的。

虔诚的炼丹家和炼金家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他们辛勤的劳动

并没有完全白费。他们长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气、烟尘笼罩的简陋的“化

学实验室”中,应该说是第一批专心致志地探索化学科学奥秘的“化学

家”。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甚

至总结出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例如中国炼丹家葛洪从炼丹实践中提

出:“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把硫和水银二者放在一起)又还

成(交成)丹砂。”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规律的总结,即“物质之间可以用

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

炼丹家和炼金家夜以继日地在做这些最原始的化学实验,必定需要

大批实验器具,于是,他们发明了蒸馏器、熔化炉、加热锅、烧杯及过

滤装置等。他们还根据当时的需要,制造出很多化学药剂、有用的合金

或治病的药,其中很多都是今天常用的酸、碱和盐。为了把试验的方法

和经过记录下来,他们还创造了许多技术名词,写下了许多著作。正是

这些理论、化学实验方法、化学仪器以及炼丹、炼金著作,开挖了化学

这门科学的先河。

从这些史实可见,炼丹家和炼金家对化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有功绩

的,后世之人决不能因为他们“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而嘲弄他们,

应该把他们敬为开拓化学科学的先驱。因此,在英语中化学家(chemist)

与炼金家(alchemist)两个名词极为相近,其真正的含义是“化学源于炼

金术”。

二、创建近代化学理论

——探索物质结构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是,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最早尝试

解答这个问题的是我国商朝末年的西伯昌(约公元前1140

年),他认为:

“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阴阳八卦来解

释物质的组成。

约公元前1400年,西方的自然哲学提出了物质结构的思想。希腊的

泰立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黑拉克里特斯认为,万物是由火生成的;亚

里士多德在《发生和消灭》一书中论证物质构造时,以四种“原性”作

为自然界最原始的性质,它们是热、冷、干、湿,把它们成对地组合起

来,便形成了四种“元素”,即火、气、水、土,然后构成了各种物质。

上面这些论证都未能触及物质结构的本质。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上,

是英国的波义耳第一次给元素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指出:“元素是

构成物质的基本,它可以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

把元素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以后,它便不能再被分解为任何比它更简单

的东西了。”

波义耳还主张,不应该单纯把化学看作是一种制造金属、药物等从

事工艺的经验性技艺,而应把它看成一门科学。因此,波义耳被认为是

将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人。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那么,

元素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创立的原子学说

进一步解答了这个问题。

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

毁灭的微粒所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2.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

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不同;3.一定数目的两种不

同元素化合以后,便形成化合物。

原子学说成功地解释了不少化学现象。随后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

罗又于1811年提出了分子学说,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道尔顿的原子学

说。他认为,许多物质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

存在,例如氧气是以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实际上都是分

子。从此以后,化学由宏观进入到微观的层次,使化学研究建立在原子

和分子水平的基础上。

三、现代化学的兴起

19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三大发现,即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

这些新发现猛烈地冲击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从而打开了

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揭露了微观世界中更深层次的奥秘。

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以后,利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的概

念,可以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从而开始建立了物理

化学,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量子力学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键(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结

合力)理论,使人类进一步了解了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大大地促进了

化学与材料科学的联系,为发展材料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

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危机、

粮食问题、环境污染等。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

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

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化学也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数不清的物质保证,在改善

人民生活,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代化学的兴起使化学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

多分支学科的科学,开始建立了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

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分支学科的化学学科。化学家这位“分子建筑师”

将运用善变之手,为全人类创造今日之大厦、明日之环宇。

2.元素发现史上的两次奇迹及科学方法研究

陕西省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张文根

化学发展史上,从个人发现新元素的数量方面讲,出现过两次奇迹。

值得研究的是,两次奇迹基本上都采用了类似的科学研究方法。

1.戴维与新元素的发现

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1778~1829)出生于木刻匠家庭,从小就

喜爱化学实验。他曾用自己的身体试验氧化亚氮(笑气)气体的毒性,发

现其麻醉性,使医学外科手术发生了重大改途;他还发明了安全矿灯,

解决了因火焰引起的瓦斯爆炸,对19世纪欧洲煤矿的安全开采做出了有

益的贡献。但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莫过于新元素的发现。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A·Volta)发现了金属活动顺序,并

应用其发明了伏特电池。次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W.Nicholson)和

卡里斯尔(A·Carlisle)利用伏特电池成功地分解了水。从此,电在化学

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1806年,戴维对前人有关电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预言这种手段除可

以把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外,还可能分解其他物质,这一科学思想使他

把电与物质组成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新元素的发现。

1777年之前,对于碱类和碱土类物质的化学成分,人们普遍认为具

有元素性质,是不能再分解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创

立氧化理论之后,则认为这两类物质都可能是氧化物。1807

年,戴维决心用实验来证实拉瓦锡的见解,同时也想验证一下自己预言的正确性。

最初他用苛性钾或苛性钠的饱和溶液实验,发现碱没有变化,只和

水电解结果一样。通过分析,他认为应该排除水这个干扰因素。于是改

用熔融苛性钾,结果发现阴极白金丝周围出现了燃烧更旺的火焰,说明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分解出的产物立刻又被燃烧了。后来他换用碳酸钾

并通以强电流,但阴极上出现的金属颗粒还是很快被烧掉了。最后,他

总结教训,在密闭坩埚内电解熔融苛性钾,终于拿到了一种银白色金属,

并进行性质实验,发现在水中能剧烈反应,出现淡紫色火焰,显然是该

金属与水作用放出氢气的结果。山此,戴维判断这是一种新金属,取名

为钾。不久,他又从苛性苏打中电解出了金属钠。次年,用同样方法,

他从苦土(MgO)、石灰、菱锶矿(SrCO3)和重晶石(BaCO3)中分别又发现了

新元素镁、钙、锶和钡。

1807年12月,尽管当时英法两国正进行着战争,法国皇帝拿破仑仍

然颁发勋章,以嘉奖戴维的卓越成就。但是,戴维并没有因此骄傲起来。

金属钾被发现以后,他由该金属可从水中分解出氢气受到后发,认为钾

也应该能够分解其他物质。于是在1808年,他将钾与无水硼酸混合,在

铜管中加热,得到了青灰色的非金属硼。这样,不到两年,戴维就发现

了7新元素。如果加上他1810年和1813年确定的氯元素和碘元素,

戴维一生发现和确认的元素就有9种。这一成就在他去逝之前的52

个元素发现史上,无人能与其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