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投档分数线湖南
2023投档分数线湖南:历史类482分、物理类477分。
资料拓展:
泸溪下湾遗址原名“下庵”,地处沅水中游,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印家桥社区,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高庙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浦市古镇北郊,座落在沅水左岸一处低矮台地上,属于云贵高原东北部边缘低海拔的山间盆地,沅水经遗址东缘往北注入洞庭湖。
1973年,为配合沅陵五强溪水电站建设,湖南省文物部门曾对库区淹没范围内的地下文物进行了全面调查,下湾遗址就是在这次调查过程中被发现的。1980年,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厦门大学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并首次在沅水流域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
2016年,为配合白辰公路(白沙至辰溪,白沙为泸溪新县城地名)改扩建工程,湘西自治州、泸溪县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高庙文化遗存。随后不久,湘西自治州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湾遗址是一处贝丘遗址。根据周边环境分析,遗址所处台地依山傍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遗址西北部被白辰公路及“菊花女神”广场占用,再往西即为陡峭的山坡;遗址东部被高大的防护堤覆盖,堤内侧可见很厚的文化层及螺壳堆积。
发掘了一批包括墓葬在内的商时期文化遗存。商时期文化堆积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东南部几个探方内,一般只有一个地层,少数探方有2—3个地层。地层中出土遗物不多,可辨器形有高领罐、大口缸、釜、竹节柄豆等。墓葬主要沿岗地坡顶一线分布,除少数几座大多为零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