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建立、问题的解决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数学教材中的位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材中反映中国传统数学成就、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主要分布在章节开头、正文、脚注或旁注、例题或习题以及阅读材料等各个方面。有历史上的数学成就、著名数学家、著名数学命题、数学名著中的典型题目、数学的应用、数学故事等。
二、传统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例如,初中阶段,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个“综合与实践”环节安排学习中国传统游戏——幻方。学生可以在了解幻方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天地空间变化的脉络图案;在探索图中三阶幻方所隐藏的数学规律的同时,感受古人神秘而深远的数学思想。
再如,高中阶段,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融入的“秦九韶算法”是以数学史料作为学习案例的代表;而关于“更相减损术”的应用是以例题形式引入的典型,同时也是数学史料融入数学教材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式,即将数学史上的名题直接作为例题、习题使用。
数学教育与传统文化、实际生活结合:
1、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的教学要与相关数学内容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以数学知识的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
要充分运用历史相似性原理,在教学数学内容时,有意识地选用中国数学史中的问题解决作为思维起点,用数学问题与某一个或某一些历史问题的相关性启发、引导学生感知问题,领悟与历史问题解决相关的过程、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
2、数学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
可以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从数学学科延伸到艺术、建筑、考古、科学等学科,开展跨学科整合,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剪纸、八卦图、皮影戏,以及卯榫结构的家具、传统建筑的房屋和园林等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从中理解数学中的对称、旋转、投影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