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读书之速度 ▏《高倍速阅读法》读后感

●? 所有的书都以一个速度去阅读

正如每本书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一样,当我们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不同的书的时候,我们就该用不同的速度去阅读。当今社会我们已不能用统一的速度来理解所有的信息了。

你认为:教科书 、商业广告、小说、娱乐八卦他们的阅读速度应该是一样的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杂志如果仅仅是消遣,那么过眼一笑即可;

鸡汤如果仅仅是打鸡血,那么找到点醒我的那段鸡汤即可;

技能类书籍、教科类书籍也许才是需要我们细读、精读、反复读的书。

而事实即使是教科类书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书并不多!

●? 逐字逐句的阅读

即使面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章节和段落,都应该以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当你带着目的去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在不停地探寻答案的过程,那些和你目的无关的章节你完全可以超读,跳读,而对于你真正关心的你可以进行“摘读”。

●? 关于“记忆力”

我一直以为我们所看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是以一帧一帧画面的形式存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有些人可以快速调用,有些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而这些调用的速度就是我们的反应和记忆的强弱。

而这本书给我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原来我们的“记忆力”不是被召唤的,我们每一次“想起来了”其实都是神经网络的再一次搭建。只是当我们对大脑刺激的元素越多这种搭建的速度就会越快,信息被召唤的就越快......

●? 关于“左脑”和“右脑”,“潜意识”和“表意识”,一切交给我们的大脑......

影像阅读的核心其实是“在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信息能够自由的流通。”

如上图所示,左脑是负责逻辑\思考和推理的,而右脑是负责艺术、想象和创造的。按照以前的阅读思维,当我们开始读书的时候只是我们的左脑在工作,右脑基本处于休息状态。那么影像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影响翻阅其实就是去激发右脑,当我们把书一页一页摄入大脑,让他们以影像的形式进行存储和保管的时候,将这些视觉信息就直接被输送到我们的潜意识领域。

那么到了激活这一步的时候,文章只是一个媒介再次刺激影像翻阅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神经网络,将需要的信息从潜意识提到表意识领域来。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影像阅读是一种更加适应人脑结构的阅读方法,尽管我到现在也看不到“悬页”和“火腿肠”,但是我认可这种理论所以我只管去尝试,去做就好了!

还有一点是我非常认可的一种观点——信任我们的大脑,顺应他。包括在影像阅读复习结束后,主动离开表意识,让下一些信息让大脑处于“生产性休息”。包括在开启天赋模式的“反应”阶段,无论我们行动结果是什么都交给大脑,相信大脑会进行轨道修正,并帮助我们努力朝着好的方向继续前进。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也有点“佛系”的感觉,我相信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不强求,不委屈,顺应自己的天性,包括大脑。我相信他,会给我智慧属于我的智慧和知识。当我带着这份心境去阅读的时候,我的内心才是真正放松的,我的心眼才是合一的。

其实我一直都有“主题”阅读的习惯,例如三月我的学习主题就是“读书”。但因为会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系列阅读,所以会涉及很多书籍。如果不能掌握“速度”法的话,那么这种主题阅读是没有办法开展下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同主题阅读”是“高倍速阅读”的升级版。

1.准备;2.预习;3.影像翻阅;4.复习;5.激活

其实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扣都很重要,但也并不需要在读书的时候按照这个步骤从头到尾走一遍。以上所有的步骤都是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进行灵活组合的。

我觉得每次读书前,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让自己真正的放松,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点上,忘记过去不念未来是非常重要的。那种身心放松但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是很容易帮助自己进入心流模式的。

最后切记你的每一次阅读都是有目的的,带着目的去读,带着问题去读。把阅读的过程当做你和书中的作者进行一场讨论,那么这场阅读注定是愉快的而且是有收获的!

好吧,这边书就写到这里。

推荐指数: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