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境况
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森林与草原的比例为6:4。森林以榆树天然林和杨桦天然林为主,间有以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杨树、沙地云杉为主的人工林,镶嵌组成,类型多样。有俏丽的杨桦林、浓郁的油松林、挺拔的落叶松林、洒脱的榆树林和色彩妩媚的山梨、山杏、五角枫等树种组成的混交林。
草原以羊草、大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原为主,间有以羊草和无芒雀麦为主的草甸草原。草地或波状起伏、或平坦舒展,如绿色地毯铺展在滦河河东广袤大地上;特别是以榆树为主构成的疏林草地,林冠洒荫,禾草轻软,酿就了清爽宜人的休憩和森林草原浴的环境,绚丽的森林草原风光是本森林公园生物景观的主调。 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多伦县东南部,多伦淖尔蒙语七个湖泊之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这里有“燕长城”遗址、辽代古墓群、元代离宫“东凉亭”,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北征得胜赦建的“汇宗寺”、雍正赦建的“善因寺”,有展示昔日古城商埠的“山西会馆”始建于清鼎盛时期的“清真寺”。多伦曾是内、外蒙古藏传佛教中心、旅蒙商人聚集的“漠南商埠”和兵家必争的“塞外重镇”。森林公园内尚存辽代太子墓葬遗址和明朝朱棣征北元得胜回朝途中病逝榆木川之说,宋朝名将杨八郎点将台的八郎阁达山,辽代哈奇王子的墓葬、具有隐居鲫鱼仙子之称的七星坛、险峻的石门、巍峨的鸡冠峰、富有传奇色彩的喇嘛洞、古老的吊桥和文革期间的窑洞等景观,及其民间的传奇故事,更为这优美的自然景观增添了神奇色彩,令人联想回味。
内蒙古滦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19万亩,境内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地景观及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有林地12万亩,灌木林地5万亩,各类乔灌木树种30余种;野生动物种类有40多种;辽代王子坟、文革时期窑洞、石门沟、鸡冠峰、滦河第一桥等历史人文资源具有重要参观价值;享誉全国的“引滦入津工程”滦河水系横贯南北,林场交通便捷,通讯畅通、电力设施完备。2007年批准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2009年8月经国家林业局审核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榆木川平均树龄60—80年,树高达10米以上,形体伟岸挺拔,是内蒙古独有的,甚至在全国乃至亚洲天然榆树林面积之大也都是极为罕见的。
近几年多伦县林业局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加大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野生动物保护,建野禽养殖基地一处,养殖大雁、美洲雁2000多只。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京津唐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2009年,榆木川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万元。今后将继续完善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设施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好文革窑洞、喇嘛洞、梨树沟、王子坟遗址、杨八郎点将台等古迹景点的修缮,积极培育和引导以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观光旅游,不断提升生态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档次。 喇嘛洞位于西山山林景区西部边缘,距山门1000米左右,洞址海拔1350米,背依山峰、面向滦河,两侧山梁前伸,洞径5米,洞深3米。传说在明代有一人,长期身体不好,总觉得头晕目眩,胸中憋闷,喘息困难,地方名医请了不少,就是没人能治好他的病。他开始闹心了,他心想,这不疼不痒的病,可啥时是头啊!
话说这一天,他闷闷不乐地走下山去,坐到一条河边,看到河水那么逍遥自在的流淌,而自己却透不过气来,气得他从河边折下一根柳条,猛劲地抽打着水面,由于用力过猛,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喘息几口后,他忽然觉得头脑清醒了,也不憋气了。从那儿以后,他天天都去河边坐一阵儿,他想通过这条有灵气的河水治好自己的病。
秋季里的一天,他又来到了河边,脚还没站稳,忽听得山后传来呜呜咽咽的哭声,便转身顺着哭声走去,待他走到跟前,看见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双手双脚被一条粗铁链锁在了大树上。他问:“长者啊!是谁把你琐在了这里?长者说:”是我那不孝的儿子。他说:“我怎么才能救你?”长者说:“你用山上的树叶烧烤铁链,什么时候烧断,我什么时候得救。”听了长者的话,他不顾身体的虚弱,气喘吁吁地搂来许多树叶,在长者的指点下,将树叶点燃,直烧了三天三夜,当烧到200多堆树叶时,只听得嘎巴一声,铁链全都断开了。长者一把拉住他的手说:“小伙子,我受仙人指点,谁打开这条琐链,谁将做我的女婿。你可愿意娶我漂亮的女儿为妻吗?”长者啊,我久病不愈,不能取妻。”放心吧,小伙子,你的病很快就会好的......”
八月初八这一天,县城内的大喇嘛,给他看病时说:“你与佛门有缘,以后修好,念经吧!”说着话,就把一串玛尼珠送给了他。他特别喜欢这串念珠,日后,他开始修好念经,没多久,他的病真的好了。长者乐呵呵地把大女儿嫁给他为妻,他们生有三子一女。
在他50岁那一年的夏天,他坐在山上一边捻玛尼珠念经,一边放牛.当他闭着双眼念完一遍经睁开眼睛的时候,牛吃着草走远了,他急忙去赶牛,把玛尼珠掉在了地上,可是他没走几步,忽听得刷拉一声响动,回头一看,一只小白兔正叼着他的玛尼珠,不慌不忙地向他身后跑,他一看,心爱的玛尼珠被小白兔叼走了,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着追上时,小白兔在眼前忽然消失了。他俯下身去,在小白兔消失的地方,东找,西看,竟发现了一个洞口,便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进去以后,他发现空荡荡的洞里面只有一个石桌,石桌上有一串闪光的东西,他走近一看,正是自己的玛尼珠,他伸手去抓却没抓到,他仔细地在石桌上找了一遍,玛尼珠确实不见了,刚才那个闪光的地方只有一本书。他翻开一看,原来是一本有关占卜、治病、作禅修炼的书,书页里还夹着一道手迹。“吾乃千山之长者,为避元兵战乱至此修道,然道未成,烛火将熄,后人得书者,继续修道,此地大有兴教之焉。”他看罢,觉得梦里也见过这几句话,这时,他才悟出了与佛门有缘的真正道理。于是,终日禅坐修道,饿了就出去挖野菜充饥,他最终圆寂于此。所以,人们说喇嘛洞是风水宝地,喇嘛洞也因此得名。 太极湾位于喇嘛洞对面,由滦河水系天然形成的沙湾水域,形似八卦太极图案,湾形依滦河水绕出了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家“太极”图案的天然地貌奇观。河流转弯处在“天然太极图”当中,北部的沙湾和南部的沙湾组成两个鱼形图案,恰如“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图形。这是滦河水系发展中形成的特异地貌,但由于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因这个“天然太极图”西面有“喇嘛洞”,南面滦河第一桥,东面有七星坛,所以多伦人民赋予它很多的故事与传说。
传说之一:有道人观风水时指出此河流如帝王所佩的玉带,这里要出一些“草寇、草王”给地方带来灾祸,须将其与主山断开方可保平安。于是人们都来挖山,却总是今天挖断明天山体又复原了。有一天黄昏有个人收工回家走到半路又返回工地寻找遗落的旱烟袋,忽听到地下有人声:“他们已挖到我的脚趾了!”这人马上跑回村子叫大伙连夜挖山,天亮时山体终于被挖通了,地下涌出一股红色的泥水来,这时附近村庄中有一家同胞孪生的五个红、黄、蓝、黑、白形体怪异的兄弟也同时死去,这地方从此太平了。那山体断开后就形成了圆形的太极图案,而滦河从中间淌入,被称作“太极流水”。
另一传说是:大理洱海龙王的三太子因被父亲所责而出走,来到这个圆圆的泡子后,觉得这里很适宜居住,于是就在此安家,但一到雨水季节,上游洪水带来很多泥沙杂物,龙太子觉得很不干净,就搬迁到东面的泡子里,那泡子就形成了天然湖—即七星坛。“太极湾”东西长580米,南北长880米。 滦河第一桥—吊桥,于滦河上游,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接待中心东400米处,连接东西两岸,曾使许多游人流连忘返、乐此不疲,是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景点之一。
滦河第一桥—吊桥长105米,宽1米,桥面用榆木板相连接,用铁索横贯而成。该吊桥有600多年的历史,原为铁条木板,几经修复,现为钢丝绳木板,型体基本为原貌。
传说公元1424年,即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率大军征伐北元阿鲁台布,大获全胜后班师回朝,不想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染上痢疾,病痛难行。此时正值七月,草原上赤日炎炎,酷暑难当。朱棣下令找一处景色宜人、气温凉爽的地方暂住养病,于是选中了榆木川。由于榆木川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明成祖朱棣将此地作为每年炎热时节携妃子来此避暑胜地。当时滦河水流湍急,河两岸相距较远,两岸风景各有千秋。明成祖朱棣和妃子们为便于观赏两岸美景,明成祖朱棣命令工匠们修筑了滦河第一桥—吊桥。 榆木川景区位于距县城30多公里的三道沟林场境内(距西山湾景区15公里),正在申报“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待开发的天然景区。
榆木川是亚洲少有的天然榆树林,沿河岸呈狭长林带,又称万亩榆木川。在树木稀少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多伦充沛的水源滋养了茂密的森林,林中地势较为平坦,清幽、秀美的榆树默默矗立在其中。由于树木密集,水源充蕴,再加上海拔高度在1400米以上,榆木川景区内形成独有的小气候。夏季,即使天气再热,天然榆树树冠相连蔽日,阳光透过层层遮掩的树冠只能斑斑斓斓的射进来,使得林中气候凉爽宜人,在背荫沟泊中,有常年不化的寒冰。 滦源殿旅游度假区位于多伦县城东南,在大河口水库的南岸,距多伦县城15公里,滦河源头附近,与西山湾风景区首尾相连,遥相呼应。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湿润,环境怡人,是一处以人工开辟为主的草原避暑胜地。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级景区。
度假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集会议、旅游、度假、漂流、垂钓、骑马、游泳、洗浴等多种休闲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场所,可同时容纳140人就餐。该度假村的主体建筑是一组富有民族特色,规模宏大的蒙古包式建筑群,以气势宏伟的主包为中心,两侧对称排列着4个中型蒙古包。省道308线直通景区,从县内乘出租车可随时到达。
号称“滦上第一坝”的大河口库区,盛产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鲶鱼、武昌鱼、大银鱼等。顺着水库上行10几华里就到了黑风河与闪电河的交汇处,从这个交汇点开始称为滦河。这也正是景区取名为“滦源殿”的原因所在。
关于滦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有许多说法。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曾来到这里考察滦河发源的情况,发现这里是上游主要水源的涵养地,并把得出的结论记载在了《水经注》中。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把这一地区称为滦源。
滦源大殿:滦源大殿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建筑群的中央一顶巨型蒙古包,包上悬挂着“滦源殿”的匾额。这个巨型蒙古包直径23米,高17米,占地面积415平方米,包内有四根龙柱支撑着包顶,象征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进入包内,迎面可看到一幅成吉思汗的画像,包顶及四周布置着具有民族风情的壁画。包的中央是圆形舞池,直径13米,舞池外圈分隔为多间开放式、风格各异的雅座间,整个大殿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可容纳140人同时就餐、歌舞。在滦源殿两侧对称排列着4个中型蒙古包,分别是会议厅、游客中心、大众餐厅、娱乐厅,蒙古包群周围还有50余顶小蒙古包,它们错落有致的散落在水边,可供游人临时住宿、休息。 史书记载,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七月(1424年)征伐北元阿鲁台布(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退守至长城以北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为北元),得胜回朝途中生病。为找一处景色优美,气候凉爽的地方养病,选中了现今三道沟林场的榆木川,因疾病难医(据说是被传染了痢疾)最终病死在榆木川。在盛夏七月之季,朱棣的尸体却完好的保存运到了京城,原因就是保存明成祖的尸体就是取榆木川背荫沟泊中的冰块冷却,灵柩在前面前行,后面紧随着运输寒冰的快马队,源源不断的冰块就这样运送过来,才确保朱棣尸骨不腐运到京城。
榆木川中的榆树树龄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由于天然形成,树木的形态也是各具特点,有拧在一起的“情侣树”,有偎依在大树身旁的“母子树”,形态各异、多种多样。天然的榆树林与滦河岸边的草甸、沙地、滦河水、造型古朴的吊桥相映,野趣盎然。在夏季是休闲避暑的绝佳景地。晚秋时节,金黄色的树叶悬挂在枝头,摇摇欲坠,别具一番景色。冬季,这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多伦县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加强滦河源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野生动物特色养殖,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建设森林公园园门一座,改扩建集餐饮、住宿、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接待中心700多平米用房,建设吊桥、蒙古包、风景厅、凉亭、游步道等设施,建野禽养殖基地一处,养殖大雁、美洲雁2000多只。多伦县继续完善滦河源森林公园设施建设,做好文革窑洞、喇嘛洞、梨树沟、王子坟遗址、杨八郎点将台等古迹景点的修缮,建设西山湾景区至森林公园油路13公里,培育以生态旅游和野生动物特色养殖观光,不断提升生态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