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了6000 多集《海螺小姐》 是一部什么样的动画

问题比较大,因为《海螺小姐》(以下简称《海螺》)可以看作是日本二战后当代家庭的缩影,慰藉了社会巨大变迁和高速经济建设下给日本国民所带来的心理失落感。从平成元年(1989 年)1 月至平成 20 年(2008 年)11 月,平均收视率达到 22.3%,远超其他动画,甚至比大多数同时段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还要高。在周日晚上,日本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有着边吃晚饭、边准时收看《海螺》的习惯。

2013-06-17 ~ 2013-06-23 日本电视动画收视率(关东地区)

名  称 电 视 台 播出日期 收视率% 比前回

海螺小姐 富士电视台 06-23 日 17.0 ▲+1.1

===================== 15 % =====================

樱桃小丸子 富士电视台 06-23 日 11.1 ▲+1.4

===================== 10 % =====================

哆啦A梦 朝日电视台 06-21 五 9.7 =

蜡笔小新 朝日电视台 06-21 五 9.7 ▼-0.7

海贼王 富士电视台 06-23 日 7.5 ▼-0.5

名侦探柯南 日本电视台 06-22 六 6.4 ▼-1.0

目前在播的日本动画如果按国民程度排名,大致也就是这样了。《海螺》牢牢占据第一阶梯(15%以上)一枝独秀;《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紧随其后,《哆啦A梦》经常也会进入这一阶梯(10%以上);再然后才是《名侦探柯南》和《海贼王》,两部作品互有胜负,经常也会对第二阶梯造成威胁。

《海螺小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用《海螺》的收视率「预测」股市走势!我真不是在扯淡,前几年还有日本学者吉野贵晶写了本《海螺小姐与股价的关系——行为经济学导论》呢。这其实和美国经济学学者拿好莱坞票房来研究经济景气是一个道理,又类似香港那边的「丁蟹效应」;只不过日本人拿《海螺》来代替好莱坞,多霸气,国民漫画 / 动画可不是白叫的。

我尽量长话短说,从题主所问的「火了六十多年」这个说法聊起。

《海螺》的电视动画首播于 1969 年 10 月 5 日,但其形象是早在漫画版连载时就已经火起来了的。《海螺》最早于 1946 年 4 月 22 日连载在西日本新闻社的《福日晚报》(夕刊フクニチ)之上,一开始只是在福冈本地小有名气,要说火起来,更多是在作者长谷川町子移居东京之后,主要是两个时间点。

一是 1948 年 3 月起开始在学童社的《漫画少年》杂志上连载,这本杂志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我说这是手冢治虫后来连载《森林大帝》的杂志,应该就明白了,这本杂志是战后诸多漫画家的摇篮。同年 11 月 21 日,《海螺》开始在东京的《新晚报》(新夕刊)上刊登,该报纸可以说是日后《东京体育报》的前身。这一时期,《海螺》实际上是同时给 3 家媒体供稿,人气也逐渐高涨。

二是 1949 年 11 月 30 日,《朝日新闻晚报》创刊并开辟《海螺》连载专栏;两年后,《海螺》接替美国漫画《Blondie》的位置,转移到发行量更大的《朝日新闻》早报,从此开始成为日本众所周知的漫画形象。

无论从哪个时间点算——初次连载时间、同时在 3 家刊物连载的时间还是登上《朝日新闻》的时间——反正怎么算,「六十多年」这个说法是不会错的。

--------------------------------------分割线--------------------------------------

要了解《海螺小姐》是一部怎样的动画,我们必须得从漫画开始说起,因为我要重点强调一个概念,日漫并不是只有战后开始兴起的故事漫画。我得花一点篇幅来讲这个以避免错误的联想理解。不然等会我说到《海螺》是讲述家庭生活的漫画,你联想到《蜡笔小新》;我提到《海螺》是四格漫画,你又想起《幸运星》——那我就白废口舌了,我说的和你想的完全不是一码事。

我们大多数人对日漫的认识都是通过八十年代以后引入中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多数是来自三大漫画出版社(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针对特定年龄群和喜好制作的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等等。对日漫再有兴趣一点的,或许会往上追溯到手冢所开创的故事漫画时代。再往上,赤本漫画可以认为是日本现代故事漫画的来源,然后就没了。我们对日漫的认知,都停留在战后漫画的阶段。

但是长谷川町子的《海螺小姐》几乎可以说是两码事。因此,我需要各位看官先把对日本动漫的一切常识先丢开,用经验来判断《海螺》是没用的。虽然同为国民级漫画,但《海螺》和《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不一样,和《乌龙派出所》不一样,和其他我们看的日本漫画更不一样,与之类似的漫画国内都不怎么引进的。

长谷川町子和手冢治虫是日本战后初期最有名的两大漫画家,但两人风格截然不同。当今大多数国人只知手冢而不知《海螺》,其实是因为手冢治虫这个「日本漫画之父」的头衔,准确应该为「日本现代故事漫画之父」。从日本漫画史的角度来看,手冢是革新者;而长谷川的《海螺》从许多意义上,可以说是日本战前漫画的继承者。

认识日本漫画,二战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战前漫画和战后漫画的区别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连载载体。英文里对漫画的分类有着「连环漫画(comic strip)」和「漫画书(comic book)」之分,日本漫画也是如此。战前的主流漫画都是连载在报纸上,即「报纸漫画」(新闻漫画)。虽也有漫画杂志,但当时的漫画杂志上刊登的和报纸没有两样。战后随着赤本漫画的盛行,长篇故事漫画开始崛起,才真正涌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漫画杂志 / 漫画书。之后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Sunday》、《Magazine》、《Jump》三大漫画杂志的出现。载体的差异决定了战前、战后漫画的诸多特性。

二,题材。大多数国家早期漫画总是伴随着报纸而生,因此漫画也总是以讽刺漫画(风刺漫画、caricature)为主的。这一类漫画围绕着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新闻话题,类似于文学中的杂文。日本战前即是以讽刺漫画为主,之后在美国漫画《教教爸爸》(Bringing Up Father)和麻生丰作品《乐天派老爸》(のんきな父さん)的影响下,主流报纸开始大批连载家庭生活题材的连环漫画。在二战临近和战争期间,随着日本军国化的管制,讽刺漫画遭到打压,而家庭漫画则沦为战时宣传的工具。这一期间,长谷川町子也加入了当时的新日本漫画家协会,合力制作国策宣传漫画(翼賛漫画)《翼賛一家》系列,以描写战争期间的日本模范大家族来鼓舞民众,宣传爱国报国之心。至于战后,大家都熟悉的,什么题材都有,当然最主流的是冒险、战斗漫画。

三,篇幅格式。同样受限于报纸版面,战前漫画多为单页漫画、一格漫画、四格漫画和八格漫画。战时四格漫画走向低迷,而长谷川町子的《海螺小姐》是战后第一部四格漫画,象征着第二次报纸四格漫画浪潮的兴起。而且战前四格漫画只是诸多报纸漫画格式中的一种,排列方式并不固定,横排、竖排和田字型都有,战后《海螺小姐》这一批四格确立了竖排四格漫画的标准形式,也是受到物资短缺、纸面缩小的影响。报纸连载竖型四格的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至于战后主流的故事漫画……格数是什么,能吃吗?

图中早期四格漫画所举的例子为麻生丰作品《乐天派老爸》

四,目标群体。报纸漫画的主要群体永远是大众家庭,而且观看这一类漫画的观众虽然多,时至今日一些报纸漫画的知名度都要超过各种少年漫,但是商业价值并不高,《海螺》其实只是少数特例。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这类漫画依旧属于新闻的附属品,缺少核心读者。当时的报纸也有妇女栏和儿童栏的漫画,但对群体需求并无研究,和家庭漫画没啥区别。而日本漫画开始真正走向世界,形成单独的产业链,也是从战后把目光转移向儿童向和少年向开始,手冢确实功不可没。到今天,日本的漫画市场已经根据各种年龄阶段、各类读者的需求和口味,将市场划分的非常细致了。

五,画风技巧。一直以来我们说现代日本漫画起源受欧美画风的影响,但传统欧派(不是那个可以揉的「欧派」喔)画风和迪斯尼以后的美派画风也是不同的,美国三十年代之前的画风技巧也全来自欧洲。日本二十世纪初的漫画受法国和比利时漫画(バンド?デシネ,Bandes dessinées)影响较大。一直到三十年代以田河水泡为代表的漫画家才开始受美国迪斯尼动画的影响,再到战后五十年代美国文化的强势入侵,传统欧派走向没落。田河水泡创作了日本战前最著名的故事漫画《野良犬黒吉》(のらくろ),是长谷川町子的老师,也是手冢治虫的崇拜对象,不过有趣的是,作为弟子的长谷川画风倒是偏传统欧派,反而手冢这个野路子长期临摹之下反而画风更似田河,田河和迪斯尼的画风影响了战后第一批漫画家。

当然,我图中《丁丁历险记》的例子并不恰当,只是比利时漫画大家比较熟悉这个

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幽默与叙事的侧重点。二战对于日本漫画改变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此,凡是讨论日本漫画史的都逃不过这两个概念——笑话漫画(ギャグ漫画,gag cartoon)和故事漫画(ストーリー漫画,story manga)。所谓「ギャグ」,其实就是英语里的「gag」,类似于哏、包袱、笑料之类的概念。对幽默和叙事何者为重是一个重大的分歧点。《海螺》就是一部典型的笑话四格漫画,按照「起、承、转、结」的结构把包袱一步步抖出来,视角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手冢和他之前的田河水泡,所绘的大多是故事漫画,偏重故事情节,而手冢所采用的将电影镜头融入漫画之中的手法,是现代故事漫画的基本技巧。手冢的《新宝岛》也因此成为现代故事漫画上的一个重要旗帜作品。

以上,将每个概念解释过之后,我再来说《海螺小姐》是一部什么样的漫画就容易多了。这是一部连载在报纸之上的、面向大众家庭的家庭漫画、四格漫画、欧派画风的漫画、笑话漫画,因此《海螺》虽然是战后第一批漫画作品,我还是认为各种意义上它是对战前漫画的继承。手冢从漫画史的角度功绩无疑是大过长谷川町子的,但长谷川的《海螺》这一单部作品,没有任何其他作品的人气可以与之比拟。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如果非要让我找一个例子来帮助你理解的话,日本漫画我说了也没几个人认识,不过王泽的《老夫子》或者朱德庸的漫画倒是与之类似。嘻嘻,所以其实上面也可以看成是废话啦。

顺带一提,三大日本报纸到今天还在连载着家庭四格漫画,《朝日新闻》上当今连载的是《野野子》(ののちゃん,前作是《隔壁家的山田君》),要说在日本的知名度绝对是超高的,但是国内肯定也不会有几个人知道嘛。现在的年轻人不都是看漫画杂志么,谁还看报纸这种老古董啦。

--------------------------------------分割线--------------------------------------

说完了《海螺小姐》的性质和历史背景,再说内容。《海螺小姐》漫画的内容主要分两大块,日常生活笑料中夹杂着一些社会讽刺幽默,是紧贴当时日本社会现状的作品。我看《海螺》不太多,这一部分内容以引用为主。

什么现状?嗯……我们从主角的名字聊起。《海螺小姐》中矶野一家人的名字都是以海鲜命名,据说就是因为战败后食物短缺的原因……呃,这理由是不是真的我不清楚,姑且一听吧。

《海螺》在连载早期,有几类话题是经常出现的,如物资短缺和战后配给制,如治安混乱和盗窃横行,如女性地位的提升,如美国文化的强势入侵,等等,都是战败后日本社会乱象的真实写照。

举个例子,海螺小姐经常拿家中物品与农夫交换食物,以物换物颇为盛行。有一次她和弟弟鲣去乡下换食物,路上鲣的注意力被街边一个魔术师所吸引,他把手帕变成苹果的行为让鲣艳羡不已。海螺对弟弟说「等着瞧,这我也会」,然后就把一件和服变成了一袋大米——当然是通过和农夫交换来的。另一个例子,海螺因为对窃贼不厌其烦,在家里安置了一个「新式防盗陷阱」——一个深坑旁摆着一架梯子,结果真捉到了贼。

(因为我找不到漫画下载,所以这两个例子来自《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一书的介绍。)

《海螺》的漫画确实是涉及到社会讽刺的,但这种讽刺并不辛辣,而是更为幽默平和。她在面对苦难时所体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善良品质是日本战后最为需要的,因此连载后就大受欢迎。读者很容易从海螺的故事里联想到自身的困境,而《海螺》漫画的幽默使得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更轻松开朗的去面对,而不是太过焦虑。

除此之外,《海螺》也展现出美军占领期间所出现的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45 年女性获得平等的教育权,46 年战后宪法让日本女性获得同等的投票权,一系列的法案使战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海螺》中的海螺这一女性角色因此也和战前颇为不同,就目前的眼光来看海螺算是颇为保守的女性,但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举例说明,有一次漫画里,两个新女性在路上边走边聊政治话题,鲣和他的朋友刚好听到了,然后评论道「现在的女人越来越没女人味了」,这时,画面转向两个中年男子刚购完物在聊腌菜和土豆价格——而中年男性在传统上是被认为应该对政治感兴趣才对的。

(这个例子同样来自《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一书的介绍。)

到了六、七十年代,《海螺》开始体现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里的种种现状。引用一段旅日学者刘迪《漫画与中流意识》中的一段:

例如1962年1月14日这天刊登的漫画饶有趣味。

第一格:全家外出休假,唯独母亲舟留在家中看门。第二格:一家人郊游,在一风景明丽处席地而坐野餐,但弟弟鲣却手举作业本嚷道「我的作业还没做呢」,颇煞风景。第三格:海螺小姐一直忙着打毛线,似乎心中觉得不妥,嘴里念叨「我快织完了」,父亲矶野波平则嘟嘟囔囔道,「这和坐在家里吃饭又有啥不一样」。第四格:妹妹裙带菜对全家吼道:「真没意思!」

我们知道,1962年正是日本经济起飞的年代,两年之后东京奥运会开幕,新干线通车。那个时代,日本人刚刚开始感觉到可以从战后废墟中脱身,但整个社会高速运转。这组漫画表面上看,是讽刺日本人不会玩、不懂休息,只知拼命工作,但在更深层意义上,这组漫画反映了高速增长对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早期海螺是作为一个性格分明的新女性存在的,随着连载,结婚后就变得更居家了。海螺的丈夫是倒插门入赘的,这被一些漫画评论家认为是战前女性解放意识和传统家庭概念之间的妥协。不过抛开初期有些女性主义的话题不谈,社会话题对于《海螺》来说也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海螺》对家庭概念的塑造。

说起传统日本家庭,日剧 / 动画看得多的,应该马上会联想到,一个有些顽固而威严的一家之长老父,整日料理家务的母亲,丈夫平日早出晚归没什么存在感,妻子留在家里除了家务也就是和邻里八卦长八卦短。这个大众印象就是源自日本 60 年代经济飞速发展期,而《海螺》的就是在描述这样一种传统家庭,后期大量篇幅都是在围绕着家庭琐事展开。拿美国家庭漫画《Blondie》作比较,《海螺》在初连载时就是被称为「日本版的《Blondie》」的,从两部漫画中可以一窥美日、甚至说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Blondie》围绕着夫妻之间展开,而《海螺》更注重三代人之间的亲情互动。

到了 69 年动画版播出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做成类似《猫和老鼠》一样的笑话动画(ギャグアニメ,gag anime)的,角色设计也接近原作,性格更为强烈,动作也非常夸张。从 75 年起,动画版风格更变为完全反映家庭生活的居家戏(ホームドラマ,home drama = domestic drama)。从这一阶段起,角色的性格其实已经不像常见的情景喜剧里那样优缺点分明,个性强烈了,而是更为强调家庭身份和家庭职责。庵野秀明在提到《海螺》的时候也评论道,「以前的《海螺小姐》还是挺有个性的」、「现在也越来越圆滑了」。(附,其实这段是在评宫崎骏,只是顺带提了《海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