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思想受到人们追捧的原因
卢梭的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反面。达尔文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自然选择,世界是如此而不是那样,皆是优胜劣汰的结果。西方接受了达尔文的理论,其得益是科学进步,其弊处是为强权和不公辩解。例如中国某些巨鳄,声称房价高是正常的,穷的人买不起房子就该租房子;又例如徳莱塞笔下的金融家和政治家可以轻易富起来,而穷的人连吃都没有;又例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就很有弱肉强食的意味。这一切不公平,看似是自然选择,既然是自然选择,那么人为去改变,则是无用的。 可是卢梭却提出,要对这些不公平说不,要去打破这些不公平。卢梭从自己的遭遇,理解到上流社会的残酷和诡计,也认识到有那么多的人处于社会的劣势。卢梭是作了一定的反抗,例如尽量不依靠权贵,晚年曾一度封笔以期望避开文人圈的是非,也在乡下住了好长一段时间,不愿回到巴黎。可是这一切反抗,力量很弱,渴望认同和理解的欲望,使卢梭的退隐不像退隐。例如一方面,他想远离那些权贵,却一方面住在亲王的屋子;一边说要远离写作,一方面却在计划他的《忏悔录》;而且他的多情也给自己添麻烦,老是轻易爱上贵妇人。 要知道,人很难跟社会决裂,有金钱的牵制,有友谊的牵制,有爱情的牵制。所以卢梭永远做不到真正的远离尘嚣。卢梭内心很愤怒,而愤怒的人很难脱离社会和人情的制约。于是在晚年,他拿起笔,去书写他的思想和内心,去揭发这些不公平。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已经离我们很远,中国读者看起这些古老的八卦不由得有点厌烦。但尽管有点不耐烦,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个病恹恹的人,曾经在思想上做过多大的抗争。 卢梭的自由主义只是一个启蒙,他提出了人生而自由,却没给此找出一个有效的出路。但是“自由”这个概念,的确唤发人们的抗争意识。先是从巴黎开始,有闲青年和流浪儿首先起来争取自由--前者有钱有教育,却渴望来一番改革;后者是苦难的承受者,若为自由故,性命皆可抛。所以也不奇怪法国来一场大革命,将人民权力提升到史无前例的地位。 卢梭思想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国王不是天生是国王,压迫和不公不是不可打破的。也许就是这种启蒙,使上流社会抛弃了这个曾经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