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戏曲艺术代表“八角鼓”有着怎样的历史
根据明朝沈榜所写的《宛署杂记》这本书,可以看出当时的八角鼓演奏的水平高超,随着后来清王朝定都城在北京,八角鼓成为鼓书、单弦等曲艺的伴奏乐器,且安排专门的人士演唱,一度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流行。后来在清朝中叶,八角鼓传到山东地区,直接演变成山东八角鼓,成为清朝最富盛名的一种曲艺。
一、鼓的起源,众说纷纷八角鼓最早出现在清朝李声振中《百戏竹枝词》的记载。八角鼓形状像八角,用手敲打它可以附和歌唱,每家每户都有这个乐器。在中国内蒙古满族八角鼓老艺人则认为八角鼓是我国宝贵的民间艺术,在满族人民涉猎的空闲时间经常会玩八角鼓以娱乐。也有的记载说八角鼓是一种坐着唱歌的形式,最早在康熙乾隆期间形成。但是嘉庆后已经没有这类专门的老艺术家了。
二、八角鼓的社会地位清代嘉庆和道光之后的八角鼓,因为满族士兵经常驻扎在边外地区,所以和各地旗籍官吏的爱好,因此也流传到很多地区。根据历史记载特别是漕运、盐运经过的地区,都有八角鼓传唱。现代在山东和吉林还流传的八角鼓都是根据满族的八角鼓所发展而流传的。而河南和甘肃青海等地区的某些曲种也跟八角鼓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八角鼓的历史渊源深远八角鼓最早是根据古代满族曲艺中的?八角鼓?而起始的,后来随着满人入关建立政权,八角鼓曲艺逐渐发展并成为现代所说的满戏。当今社会中的八角鼓主要流行在北京、天津和东北地区的说唱音乐中,由演唱者自己拿着八角鼓敲击节奏,另外再让伴奏着伴唱。可以说是我国非常珍贵的一项非物质遗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