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集古镇的历史

程家集形成于南宋时期。初为临江小村,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有一程姓富户在此建石级码头并开设店铺,后形成集市,始称“程家集”。至宋末发展为程集古镇,大致以现今中兴街和程集老街为主,已具一定规模。明初,由于该地区发达的水陆交通,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商贸码头,各地物资集散于此,享有“小汉口”的美誉。程家集经魏桥逐渐向南岸扩展延伸,形成了今天的三岔街。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程家集更成为江汉平原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形成了两条街相交呈三岔型的布局,街道总长约一千米、宽3米用五列青石铺成,沿街店铺竞列,异常繁荣。清代程家集基本延续明代贸易兴盛之势,一直到民国时期。程集老街现有民居186栋,其中明清建筑120余栋。1985年监利县政府公布“程家集明代民居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程集古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公布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程集古镇位于处于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两个凹陷盆地的结合部,地处荆州地区江陵县、监利县、石首市三地交界处,素有“一声鸡鸣闻三县”之称,是监利西部的门户重镇。长江支流程家集河从其南向北环绕古镇,“西进蜀黔,北通汉口”,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现为程集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作为保存较为完好的湖北古镇之一,程集古镇是江汉平原保存原貌最为完好、保存规模最大、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最直观的重要古建筑群体。古寺庙、古桥、古墩等古建筑遍布全镇。同时,还保留了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剃头镇、打铁铺等传统作坊。素有镶嵌在两湖平原结合部绝版乡村画之称。

程集古街现存有中兴街、程集老街和三岔街。北起中心河桥头,经老街,过魏桥到三岔街文昌宫,全长1千米,宽3至4米不等,整条街道以青石板铺设,沿老长河而建,街与河的落差较大,整体上形成了“街河平行”的线性空间布局。老街呈典型的“鱼骨”型街巷结构,一主多支,街巷主次分明,一条主街贯穿南北,支巷从山墙之间将主街与屋后联系起来。“鲫鱼背”型青石板街有510米,中间平,两边呈斜坡状,雨水流泻快。因乡人多用外加铁箍的独轮车作为交通工具,年长日久,街正中间的一条青石板被碾出一道深深的辙痕。依据使用功能,古镇建筑主要分为前店后宅、沿街住宅和公***建筑三类。从形制上看,古镇建筑呈现出单幢式、院落式、天井式、天斗式和天井天斗式空间布局的多样性。

程集街东南端的老长河上,有一座“敞肩单拱”式古桥——魏桥,为邑人魏氏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修建,因此以姓名桥。1935年大水,桥被水毁。1936年,宋顺成重建此桥,因此又名宋桥。桥长约20米,宽3.5米,下一券拱,拱高3米,跨度4米,拱为麻石。桥面与桥孔相应,随拱而拱,成弧形,以青方石与石条构筑。拱内顶中央嵌一长0.7米、宽0.3米的石块,上面正中阴刻八卦图一幅,图上方及两边刻有建桥时间与建桥人姓名等文字。桥栏柱高1.2米,21公分见方,磨光,金瓜形顶,两侧有槽,嵌石质栏板。此处河水蜿蜒流碧,夹岸林木排青,坐船经过石拱桥下,拱内顶雕刻的八卦图清晰可见。此外,程集东有永佛寺、西有金山寺、南有文昌宫、北有观音庵,常年香火不断。其中文昌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有230余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