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刘备消灭刘璋时,益州派和东州派的表现

在现在有这样一种看法。在刘焉、刘璋父子统治益州时,益州存在两股重要的政治派系(当然是刨除了自立门户的「 ”五斗米道”张鲁)。一是外地来的、不得不依附刘焉父子,从而成为刘焉的工具人的「 ”东州士”;二是益州本土大户豪强,对刘焉和「 ”东州士”非常不满。 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刘备入川的时候,「 ”东州士”在节操上的表现比益州派恶劣很多,益州派殊死奋战,「 ”东州士”一片白旗。我不否认刘备能够顺利占据益州,「 ”东州士”功不可没,但其实益州派也并非全部死战,也有很多向刘备投降的情况。下面我就来说一说刘备入川时双方的表现。 「 ”东州士”:大力支持刘备入川,抵抗寥寥无几 撺弄刘璋邀请刘备,引狼入室的人物有张松、法正、孟达。其中张松是益州派,法正和孟达是「 ”东州士”。从这件事上似乎看不出两方的差别。不过在刘备对刘璋进行战争后,「 ”东州士”的表现实在是不如人意。 吴懿 首先是吴懿的反叛。吴懿是跟随刘焉一同入益州的,其立场与史料中所记载的「 ”东州士”相同,都是在益州没有根基的外来人口,只能依附刘焉得到权利,应该算作「 ”东州士”。 吴懿和刘焉早就有交情,刘焉又为自己的儿子刘瑁娶了吴懿的妹妹(因为吴懿的妹妹有富贵相),两家的关系很亲密。 《华阳国志·刘二牧志》:「 ”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 《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子远名壹,陈留人也。随刘焉入蜀。” 《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 ”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 刘备从葭萌关往成都打,一路上经历了白水关、涪县、绵竹、雒县这么几个防线。白水关的守将被庞统设计干掉了,刘璋派吴懿、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人到涪县阻挡刘备。刘备击败了这些人,吴懿主动请降。 李严、费观 过了涪县,刘备下一个目标是绵竹。在绵竹有李严、费观等人据守。李严是荆州南阳人,费观是荆州江夏人,属于「 ”东州士”。 其中费观与刘焉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费观的姑姑是刘璋的生母,费观自己又娶了刘璋的女儿。结果李严和费观同时投降刘备,不仅没有起到阻挡的作用,反而让刘备的军队更加强大。 《三国志·蜀书·李严传》:「 ”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于绵竹。严率众降先主。” 《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刘璋母,观之族姑,璋又以女妻观。观建安十八年参李严军,拒先主于绵竹,与严俱降。” 许靖 许靖是东汉末年大名士,刘备将他的地位推得很高(注意是地位而非权力),就是看中他的名望。可想而知他是很具有影响力的。 结果在刘备兵临成都城下,马上就要彻底取得胜利的时候,许靖又偷偷出城投降,结果事情败露没有成功。因为这件事,刘备很不喜欢许靖,还是在法正的劝说下「 ”尊敬”许靖的。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先主于是乃厚待靖。” 当然并非所有「 ”东州士”都投降,也有抵抗的。南阳人王连在刘备南下的时候就固守梓潼,因此还得到刘备的欣赏。不过相比之下,「 ”东州士”中投降的人要更多一些。 《三国志·蜀书·王连传》:「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益州派的表现:既有宁死不屈,也有屈节投降 益州派的表现比「 ”东州士”要强很多,有力拒刘备者;有宁死不屈者;但也有主动投降者。 力拒刘备:张裔、黄权 张裔是蜀郡成都人,黄权是巴西阆中人,都是益州派。刘备从北到南进攻成都的时候,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从荆州入蜀,配合刘备对成都与南中进行分割包围。 在攻取江州之后,诸葛亮等人利用发达的水路交通,兵分三路:赵云继续向西深入,进攻江阳、犍为;张飞北上进攻巴西;诸葛亮进攻中间的德阳。 刘璋派张裔守卫德阳,张裔一度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而后张飞从巴西回来,和诸葛亮合兵一处,击败了张裔。 值得一提的是,刘璋决定投降时,张裔作为使者与刘备交流。刘备承诺「 ”礼其君而安其人”,或许就是张裔主动与刘备交涉的内容。 《华阳国志·刘二牧志》:「 ”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陌下,裔退还。” 《三国志·蜀书·张裔传》:「 ”拒张飞于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 黄权在刘备没有入川的时候就劝说刘璋,结果刘璋不听,反而将黄权迁为广汉县长。在刘备消灭刘璋的过程中,黄权闭城不降,抵抗到底,直到刘璋向刘备投降,黄权才投降。 《三国志·蜀书·黄权传》:「 ”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宁死不屈:王累、张任、严颜 王累是广汉新都人,在刘璋决定请刘备入川时使用死谏的办法,自杀于州门之上,可惜王累的生命没有换回刘璋的回心转意。 《华阳国志·广汉士女》:「 ”累为从事,以谏不入,乃自刎州门,以明不可。” 张任是蜀郡人,在涪县被刘备击败后退守雒县。张任等人在雒县坚持了一年,这个过程中还射杀了庞统。后来张任战败被擒获,刘备本意是想劝降张任,但张任一心求死,以全名节。 《益部耆旧杂记》:「 ”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 严颜为巴郡人,诸葛亮等人入川,严颜与巴郡太守赵筰据守巴郡,兵败被俘。张飞要处死严颜,严颜面无惧色,最后被张飞释放。 在《三国演义》中,严颜投降刘备成为部将,但《三国志》中并未有严颜投降的记载,后来也没有在战场上的表现。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主动投降:龚谌、费诗、李恢 龚谌是巴西安 *** ,张飞进攻巴西时,主动迎接张飞;费诗是犍为南安人,当时为绵竹令,刘备进攻绵竹时主动投降;李恢是益州俞元人,姑父爨习出身益州大户,李恢得知刘备进攻刘璋时,精准判断出刘璋必败,于是主动北上迎接刘备,于绵竹相遇。 《华阳国志·刘二牧志》:「 ”巴西功曹龚谌迎飞。” 《三国志·蜀书·费诗传》:「 ”刘璋时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时,诗先举城降。” 《三国志·蜀书·李恢传》:「 ”恢知璋之必败,先主必成,乃托名郡使,北诣先主,遇于绵竹。” 余论 总而言之,在刘备入川的过程中,益州派比「 ”东州士”表现得更有节操。但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个人的道德标准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 ”东州士”当中的王连,益州派当中的李恢;许靖的投降也并非利益驱使,而是出于畏惧;像黄权、张裔这样的人,在选择辅佐刘备之后同样有忠于刘备的表现,他们本身就是忠臣,而非单纯的益州派。 「 ”东州士”整体的投降举动有迎合刘备换取生存空间和满足利益诉求的目的的原因,但我私以为「 ”东州士”和益州派的不同态度并不仅仅在于环境和利益上,可能还存在另外一种心理因素。 「 ”东州士”和刘备同样为外来户,对益州本土的感情不深,甚至可能与大部分由荆州人士组成的刘备集团更加亲近一些;而益州派扎根、生长于益州,对刘备和「 ”东州士”难免抱有排外情绪。刘备以暴力手段接管益州,也难免激起益州派的反抗。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看待益州派和「 ”东州士”的表现的方面上,不应该武断地归为派系斗争的结果,笼统的下定义,应该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考虑更多的因素才行。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