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代顺序和皇帝

1、有巢氏:

《始学篇》记载:“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通志·三皇纪》记载:“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2、燧人氏

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三皇之首,风姓,简称燧人,传说为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

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奉为“火祖”。

3、伏羲氏

风姓,传说燧人氏之子。 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

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 。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4、神农氏

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rén)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

同书记载,太昊伏羲氏,日月象其明,龙河马图神其应,洩阴阳之秘,奥八卦爻象之先,配干支,作甲子。历象以兴嫁娶,正姓氏而大婚伊始,代结绳(指燧人氏结绳记事,代者接代也,燧人氏四传无怀、葛天、女娲至伏羲,继承基业),为礼道重人伦,作二十五玹之瑟,龙师纪官。始庖厨,倡六兽,之先帝也。端拱于上,朱襄诸臣分理于下。呜呼,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因为当时为禅通纪十九氏时代,故伏羲氏禅位于第一重臣朱襄氏,即炎帝也。所以有“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之论。综上所述,炎帝即朱襄氏,朱襄氏即炎帝也,为一个人。

《三皇纪》曰:“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

5、轩辕氏(出自有熊氏)

《帝王世纪》云: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括地志》云:“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

少典—轩辕(及黄帝)

*****与初中历史不同,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禅让制实际上于此时终结!家天下“父死子承和兄终弟及开始普遍”而此时朝代雏形基本具备*****

一、上古华夏族国家

黄帝—昌意(黄帝之子)—颛顼(黄帝之孙)—帝喾(黄帝玄孙)—帝挚(帝喾之子)—放勋(即唐尧,帝挚堂弟)—虞舜(黄帝八世孙)

二、夏朝,***传十四世,十七王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桀

三、商朝,***三十帝,享国646年

成汤(商太祖)—太丁(商代王)—外丙(商哀王)—仲壬(商懿王)—太甲(商太宗)—沃丁(商昭王)—太庚(商宣王)—小甲(商敬王)—雍己(商元王)—太戊(商中宗)—仲丁(商孝成王)—外壬(商思王)—河亶甲(商前平王)—祖已(商穆王)—祖辛(商桓王)—沃甲(商僖王)—祖丁(商庄王)—南庚(商顷王)—阳甲(商悼王)—盘庚(商世祖)—小辛(商章王)—小乙(商惠王)—武丁(商高宗)—祖庚(商后平王)—祖甲(商世宗)—廪辛(商甲宗)—康丁(商康祖)—武乙(商武祖)—文丁(商匡王)—帝乙(商德王)—帝辛(商纣王)

四、周朝,约前1029——前221年

1、西周:约前1029——前771年

西伯侯姬昌因为没有建立周朝虽然被追封为周文王所以不算,所以从周武王姬发开始。

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姬钊(周康王)—姬瑕(周昭王)—姬满(周穆王)—姬繄扈(yī hù)(周***王)—姬囏(jiān)(周懿王)—姬方(周孝王)—姬燮(周夷王)—姬胡(周厉王)—姬静(周宣王)—姬宫湦(周幽王)

2、东周:前770——221年,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战国时期:前475-221年

姬宜臼(周平王)—姬林(周桓王)—姬佗(周庄王)—姬胡齐(周僖王)—姬阆(周惠王)—姬郑(周襄王)—姬壬臣(周顷王)—姬班(周匡王)—姬瑜(周定王)—姬夷(周简王)—姬泄心(周灵王)—姬贵(周景王)—姬猛(周悼王)—姬匄(周敬王)—姬仁(周元王)—姬介(周贞定王)—姬去疾(周哀王)—姬叔(周思王)—姬嵬(周考王)—姬午(周威烈王)—姬骄(周安王)—姬喜(周烈王)—姬扁(周显王)—姬定(周慎靓王)—姬延(周赧王)—姬杰(周顺王)

前256年,秦未立新天子,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迁东周公于阳人之地,然诸侯还有韩国、卫国、魏国、燕国、楚国、赵国、齐国、朝鲜国,周朝名存实亡,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魏、赵、楚、燕、齐六国,自以为统一天下。至公元前194年魏满灭周代最后一个诸侯国朝鲜周朝才彻底亡,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五、秦朝。大家都知道的

嬴政(秦始皇)—胡亥(秦二世)—子婴(秦三世)

六、西汉,前206-公元8年

刘邦(汉高祖)—刘盈(汉惠帝)—刘恭(汉前少帝)—刘弘(汉后少帝)—刘恒(汉文帝)—刘启(汉景帝)—刘彻(汉武帝)—刘弗(汉昭帝)—刘贺(汉废帝)—刘询(汉宣帝)—刘奭(shì)(汉元帝)—刘骜(汉成帝)—刘欣(汉哀帝)—刘衎(kàn)(汉平帝)—刘婴(汉孺子,史称“孺子婴”)

七、王莽的新朝和绿林军的刘玄(更始帝)

八、东汉,25-220年

刘秀(光武帝)—刘庄(汉明帝)—刘炟(汉章帝)—刘肇(汉和帝)—刘隆(汉殇帝)—刘祜(汉安帝)—刘懿(东汉前少帝)—刘保(汉顺帝)—刘炳(汉冲帝)—刘缵(汉质帝)—刘志(汉桓帝)—刘宏(汉灵帝)—刘辩(东汉后少帝)—刘协(汉献帝)

九、三国时期:

1、魏:220-265年

同样因为汉献帝仍然在位,所以被追谥的曹操(魏武帝)不算。从强迫献帝禅让的曹丕开始。

曹丕(魏文帝)—曹睿(魏明帝)—曹芳(魏齐王)—曹髦(魏高贵乡公)—曹奂(魏元帝)

2、蜀汉:221-263年

刘备(汉昭烈帝)—刘禅(蜀孝怀帝)

3、东吴:222-280年

孙坚被追谥为武烈皇帝,孙策被追谥为长沙桓王。

孙权(东吴大帝)—孙亮(会稽王)—孙休(吴景帝)—孙皓(乌程侯)

十、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追尊司马懿为晋宣皇帝,司马昭为晋文帝

司马炎(晋武帝)—司马衷(晋惠帝)—司马炽(晋怀帝)—司马邺(晋愍帝)

十一、东晋,317-420年

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绍(晋明帝)—司马衍(晋成帝)—司马岳(晋康帝)—司马聃(晋穆帝)—司马丕(晋哀帝)—司马奕(晋废帝)—司马昱(晋简文帝)—司马曜(晋孝武帝)—司马德宗(晋安帝)—司马德文(晋恭帝)

十二、分裂时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十三、隋朝,581-618年

杨坚(隋文帝)—杨广(隋炀帝)—杨侑(隋恭帝)—杨浩(隋秦王)—杨昭(隋世宗)—杨侗(隋越王)被王世充谥为恭皇帝

十四、唐朝,618-907年

李渊(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李治(唐高宗)—李旦(唐睿宗684年-690年)—武周(武则天)—李显(唐中宗)—李重茂(唐少帝/殇帝)—李旦(唐睿宗710年-712年)—李隆基(唐玄宗)—李亨(唐肃宗)—李豫(唐代宗)—李适(kuò)(德宗)—李诵(唐顺宗)—李纯(唐宪宗)—李恒(唐穆宗)—李湛(唐敬宗)—李昂(唐文宗)—李炎(唐武宗)—李忱(唐宣宗)—李漼(唐懿宗)—李儇(xuān)(僖宗)—李晔(唐昭宗)—李裕(唐废帝)—李柷(唐哀帝)

十五、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十六、北宋,960-1127年

赵匡胤(宋太祖)—赵光义(宋太宗)—赵恒(宋真宗)—赵祯(宋仁宗)—赵曙(宋英宗)—赵顼(宋神宗)—赵煦(宋哲宗)—赵佶(宋徽宗)—赵桓(宋钦宗)

十七、南宋,1127-1279年

赵构(宋高宗)—赵昚(宋孝宗)—赵惇(宋光宗)—赵扩(宋宁宗)—赵昀(宋理宗)—赵禥(宋度宗)—赵隰(宋恭帝)—赵昰(宋端宗)—赵昺(bǐng)(宋卫王)

与宋同时期的:

辽,907-1125年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耶律德光 尧骨(辽太宗)—耶律阮 兀欲(辽世宗)—耶律璟 述律(辽穆宗)—耶律贤 明扆(辽景宗)—耶律隆绪 文殊奴(辽圣宗)—耶律宗真 只骨(辽兴宗)—耶律洪基 查剌(辽道宗)—耶律延禧 阿果(辽天祚帝)

西夏,1032-1227年

李元昊(景宗武烈皇帝)—李谅祚(景宗武烈皇帝)—李秉常(惠宗康靖皇帝)—崇李乾顺(宗圣文皇帝)—李仁孝(仁宗圣德皇帝)—李纯佑(桓宗昭简皇帝)—李安全(襄宗敬穆皇帝)—李遵顼(神宗英文皇帝)—李德旺(献宗)—李睍(夏末帝)

金,1115-1234年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完颜晟(金太宗)—完颜亶(金熙宗)—完颜亮(海陵炀王)—完颜雍(金世宗)—完颜璟(金章宗)—完颜永济(卫绍王)—完颜珣(金宣宗)—完颜守绪(金哀宗)—完颜承麟(金昭宗)

十八、元朝,1206-1368年

蒙古建立: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元太祖)—窝阔台(元太宗)—贵由(忽必烈追封为元定宗)—蒙哥

元朝建国:

忽必烈(元世祖)—铁穆尔(元成宗)—海山(元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硕德八刺(元英宗)—也孙铁木儿(泰定帝)—阿刺吉八(天顺帝)—图帖木尔(元文宗)—和世(元明宗)—懿磷质班(元宁宗)—妥欢帖睦尔(元顺帝)

十九、明朝,1368-1644年

朱元璋(明太祖)—朱允炆(明惠帝)—朱棣(明成祖)—朱高炽(明仁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钰(明代宗)—朱佑樘(明孝宗)—朱见濬(明宪宗)—朱佑樘(明孝宗)—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熜(明世宗)—朱载垕(明穆宗)—朱翊钧(明神宗)—朱常洛(明光宗)—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检(明思宗)

二十、顺,1643—1645年

李自成(闯王、新顺王、皇帝)—李自敬(皇帝)—李过(毫侯、兴国侯)—李来亨(临国公)

二十一、清朝,1616-1911年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清太祖)后金政权—爱新觉罗 皇太极改国号大清(清太宗)—爱新觉罗 福林即顺治(清世祖)—爱新觉罗 玄烨即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 胤禛即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 弘历即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 颙琰即嘉庆(清仁宗)—爱新觉罗 旻宁即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 奕詝即咸丰(清文宗)—爱新觉罗 载淳即同治(清穆宗)—爱新觉罗 载湉即光绪(清德宗)—爱新觉罗 溥仪即宣统。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国传统帝制被废除皇帝进而从历史的台面上消失。

之后是中华民国中间袁世凯称帝。到现在中华人民***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