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写兴城菊花岛的游记

菊花岛似半浮在海上的葫芦,面积十五平方公里,岛上现有居民三千二百人。菊花岛的南北两端海域里有三个小岛相邻:南端有张山岛和阎山岛,北端有磨盘山。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岛上旅游的旺季,五月的中旬,避过了五一黄金周的小高峰,我们登岛游览。 游船缓缓靠岸,映入眼帘的是渔家码头的忙碌,看到游客的到来纷纷摆出鲜活的花蟹、爬虾、八爪鱼、海蜇、蛤蜊、金枪鱼和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贝类鱼类等等在叫卖……游客拾阶而上,沿途熙熙攘攘。 环岛旅游汽车和龙脖子明代粮草大营遗址 从旅游汽车站乘车环岛游览主要有八大景点:八角井、大龙宫寺、唐王洞、渤海观音、四海龙王庙、九顶洞、南海沿浴场、怪石滩。龙脖子明代粮草大营遗址在菊花岛的东北角,不属汽车环岛路线范围内,必须徒步向北20分钟路程。 龙脖子明代粮草大营是明朝辽东兵备副使袁崇焕在此囤积军备所建,此粮草大营为守备东北城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电视剧《康熙大帝》里也有相关情节演出。 旅游汽车是辆中巴,驾驶员开车稳当快捷,车上配有一名菊花岛乡政府组织的导游员。她是岛上姑娘,通过培训持证上岗。我们的环岛游从她的随车娓娓讲解中开始。 环岛游路线:车场——八角井——大龙宫寺——九顶石——南海浴场——怪石滩——车场,导游员口齿伶俐,对沿途景点讲解驾轻就熟,当到达第一站八角井景点的时候,她告诉我们,远方屹立着高高天线的海岸边是海军基地,这里从古到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在海与岛之间我根本看不到任何迹象的军事设施或装备,当时拍的那张照片仅能看出海岛的一角挺立着一杆信号塔而已。 八角井和菩提树 导游员说它因盖有琉璃瓦的凉亭故也叫八宝琉璃井,位于岛的中部山洼处,在大龙宫寺大悲阁右前方的一块平地上。八角井是辽代觉华岛大龙宫寺首任主持圆融大师所建,井壁用长条石筑成八角形状,故称八角井。井口架有木把缠着井绳的辘轳,显示出农家的田园景色氛围。 八角井是一口奇井:井深12米、水深4~5米、距海边潮线30米、虽然饱经风雨地震袭扰越千年,可井壁没有裂缝变形,井水随海潮起落依然清凉甘甜可口,当场摇动辘轳提上一桶灌装饮水瓶中,果然胜似甘泉。 千年菩提树生于井旁,枝繁叶茂,绿荫如盖,祈福的红丝带挂满枝干树梢,更增加了历史的神秘气氛。我们也系上祝愿健康平安的红绸。菩提树本名荜钵罗树,属亚热带树种,原产于印度。相传在公元502年由天竺(印度)高僧智芮三藏携一株植于广州光孝寺而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云南、广东有少量种植,北方极为少见,菊花岛菩提树是辽代觉华岛大龙宫寺首任主持圆融大师远渡重洋历经千辛万苦从天竺(印度)引种而来,岛上现有菩提树40多株,且树叶茂盛,并能开花结果,确是菊花岛上一奇观。 唐王洞和大龙宫寺 自八角井前的平地起,沿着海岸边的长台阶一路走到唐王洞前,听导游员讲到:唐王洞原名藏王洞。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派轲刺秦王未遂后,逃到菊花岛由避难,当时,菊花岛当时叫桃花岛,满岛桃树,春天满岛白色的桃花盛开如云。后来,秦将白起追太子丹到首山下,亲自带人马上菊花岛搜查。太子丹得知白起上岛,到处躲藏,急得在一个洞口很小的山洞前哭得死去活来,眼泪变成血渗到土里。岛上桃树因吸了太子的血泪,花朵都变成了红色,后来岛外,世上的桃花就全变成了红色。太子正哭,洞门"咔嘣"一声开了,他猫腰钻了进去,洞口霎时恢复了原状。白起在岛上没搜着太子,怀疑他藏进了山洞,可洞不好进,白起就命人抬来他那五百斤力拉得动的铜抬铁臂弓对准洞内就是一箭。“嗖”箭从太子身边穿过,洞底射出一个通到大海的窟窿,箭则掉进大海里,成了狼牙礁。白起走后,洞口变大,太子丹一出来,洞口又变成了老样子。后人就所太子丹的藏身之处叫做藏王洞。 几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跨海征东,雾天错在岛上登陆,遇见大雨,无处躲藏,徐懋功指着藏王洞说:“这是当年燕国太子的藏身洞。”李世民叹了口气,:“他能进洞避秦,我不能进洞避雨,难道统一天下的唐一辈子竟不如他一个亡国的太子丹?”李世民话未完,洞口“咔嘣”一声又变大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猫腰进洞,避过了大雨。由于李世民出洞时无意托了一下洞口上壁,洞就再也没恢复原状,从此就变成了唐王洞了。据说,从前还有李世民托洞的手印呢。 听完美丽的故事走进洞内,只是一个百十来米的地道。查阅资料——此洞是辽代人砌造的地下通道,全由巨型石板和石块砌成,口径平均一米左右,略呈方形,长达一百多米,由山顶渐低引入大海,洞内清凉幽静。 ——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 大龙宫寺原是我国北方一座十分宏伟的佛教寺院,是渤海佛主圆融大师(辽代皇帝辽圣宗的老师)所建,据考证,当时的大龙宫寺每块柱础石都是一米见方,七十厘米厚,每根立柱直径约有70厘米。大龙宫寺东西长30米,南北宽19米,其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当时的大龙宫寺僧侣达1000多人(另外还有同期所建的16座庙宇),是北方佛教文化活动的中心。后来,大龙宫寺和岛上的16座庙宇群分别毁于元代战火。 2002年6月,菊花岛重修了以大龙宫寺为龙头的古庙宇建筑群。今天的大龙宫寺占地面积559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73平方米。大雄宝殿高为16米,现已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观世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另外,还有18罗汉。其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高10米。这些佛像全部采用名贵的香樟木雕刻而成,是400多名能工巧匠,用了60多天完成的。绕过唐王洞来到这新建的大龙宫寺内,听过导游员有关“佛”“禅”合一的介绍,刚踏上大雄宝殿的台阶,就被几位僧人迎接到殿前西南角的一棵菩提树下,告知我等今日是《十年一度开光法会》,将有高僧在佛堂为我等讲经说法,并禁止拍照。有一小僧邀我等合十随其进入佛堂,只见又一小僧身披袈裟坐在摆满佛教用品和各色旅游纪念物品的长条桌前,要我等站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然后开始毫无条理的讲说,直至让人毫无耐心听其唠叨,因为我等并无这股兴致。不久,那讲经说法的僧人取出一株高香来让我到大雄宝殿前上香,说明不需付钱只要随意就行,之后他人也被授之高香分别要交香火钱100元~500元不等,内心很是不快,信佛敬佛本来是一个人的信仰或意愿,不能来得半点虚假,此等《十年一度开光法会》上的小僧们所为让人匪夷所思,此新建的大龙宫寺不览也罢,随即出了寺门。 渔民小马车 出得大龙宫寺门,前往海滨浴场,游览景点渤海观音和海潮冲刷下的鳄鱼石,此行必经一段山路慢坡,岛上给游客预备了一些小马车,记得年轻时代常坐马车,已有三十余载未能体验那种颠簸的感觉了,当然要每人花2元钱体验一次菊花岛小马车的感觉,也好顺路饱览海光山色。那带着红绿布幔轿顶的二套车走起来四平八稳,颠跑起来速度也是蛮快的,车上嘻嘻哈哈,车老板是个地道的岛民,赶车一路上也是乐呵呵的笑声不断。 渤海观音和鳄鱼石 海滩上,面向潮起潮落大海塑立着渤海观音的塑像,它是台湾商人赖明昌捐赠并于1994年开光,岛上渔民都很信奉它,每次出海都要到这里上香。渤海观音身穿红袍外披黄纱,面对大海阻挡着海湾海浪的冲击,保佑全岛生灵的平安。岛上渔民们还信奉妈祖,还供奉四海龙王,也有妈祖和四海龙王的寺庙。 鳄鱼石——形象地再现海边的鳄鱼在浪边慢慢爬行,面对大海的波浪胜似闲庭信步。 怪石滩 景前石牌坊:怪石佳境,左右楹联石刻:亦真亦幻任君思,一岛一石凭客赏。 听到怪石滩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海洋动物与陆地动物发生了一场大战。那时,菊花岛与大陆相连,而海浒石林一带是这场大战的主战场。海龟将军带领虾兵蟹将齐聚在海滩;雄狮率领骆驼、鳄鱼等列阵迎战。战斗十分激烈,就连南极企鹅也前来观战。为了制止生灵涂炭,紫云道婆使用了八卦图来镇压,但没有起作用。观音菩萨派智通活佛前来诵经止争,才定住了所有动物,并使他们变化为石。智通也因诵经劳顿,打了个盹。不想,闭上眼睛,就成了睡佛,永居于怪石滩了。涛声如禅,石语无声,怪石滩景致无双。怪石滩捉蟹如果您在落潮的时候来到这里,不一会就可以在岩缝间、石板下捕捉到许多蟹儿。如果把自己新手抓到的螃蟹入餐,食之足以其乐融融。另外,目睹四处悠闲爬动的螃蟹家族,您会感到这里是一片真正的动物王国。 再说菊花岛的自然风光、人文风光 菊花岛最早称之为大海山,在唐宋时代称桃花岛,辽金时代称觉华岛。明代时候该岛为船舶运输与海防战略重地。 因岛上盛开野菊花,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称菊花岛。 金代诗人王寂游岛时,即兴作诗“云奔雾涌白浪卷,一叶掀备洪涛中”;“平生点检江山好,我自龙宫觉华岛”;“四顾鲸波翼宝岩,玻璃环押青螺髻”;“夜凉海月耿不寐,几欲举手扪天星”等名句赞赏。 清代诗人和瑛赞美菊花岛五言诗:碧海真如画,蓬壶隔水崖,波澜成雉蝶,精凿隐人家。时放桃花棹,堪寻菊谷花,何当乘跻往,绝顶隐流霞。菊花岛迷人的自然风光便可见一斑。 岛的东端山峰海拔约200米,山石丛林千姿百态,沿山道登顶,尽目远眺:水天苍茫无际,苍穹浑然合海。岸边有岩石状若企鹅昂首,凝视远方,再有雄狮般的巨石俯瞰海浪,***同护卫菊花岛这片海上仙境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