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易字解析
1. 古文中的“易”字有哪些解释,越具体越好
易
(1)交换,换。贾谊《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之而咬其骨”。《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交易。《周易·系辞下》:“聚天下之财,交易而退。”
(3)改变,更换。《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五人墓碑记》:“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容易。《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
(5)简易。曾巩《范字贯奏议集序》:“公为人温良慈恕。宽易爱人。”
(6)轻易。《后汉书·梁统传》:“故人轻犯法,吏易杀人。”
(7)轻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8)轻视。《五蠹》:“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童区寄传》:“贼易之,对饮酒,醉。”
(9)怠慢。《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慢易大姖,不震厥教。”
(10)平坦。《战国策·秦策二》:“地形险易尽知之。”
(11)引申为平易、和气。《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2)蔓延。《左传·隐公六年》:“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
(13)修治。潘岳《射雉赋》:“或乃崇坟夷靡,农不易垅。”
(14)《周易》的简称。如诗、书、礼、易、春秋。
(15)通埸。边界,《汉书·礼乐志>;:"吾易久远 ,烛明四极。”
(16)很,非常。。《谭嗣同》:“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
(17)姓。今有易中天。
上述有的义项接近,本可合并,为易于理解,故分条列之,
2. 文言文中,两个易字连用是什么意思慎
有两个读音,意思如下:
shèn
1. 谨慎;慎重。
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2. 指实在或真诚。
例:《诗 小雅 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
3. 恐惧;忧惧。
例:《晏子春秋?杂上二六》:「﹝泯子午﹞睹晏子,恐慎而不能言。」
4. 千万,无论如何。与「无」、「毋」、「勿」等连用,表示警戒。
例:《史记 高祖本纪》:「若汉挑战,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
5. 遵循;依顺。
例:《商君书 垦令》:「民平则慎,慎则难变。」
6. 三的别称。
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官制象天》:「其率三臣而一慎,故八十一元士为二十七慎。」
7. 五岁的兽。
例:《周礼 夏官 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
汉郑玄注:「五岁为慎。」
8. 谓用大绳引棺就殡所。
例:《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张守节正义:「慎谓以绋引棺就殡所也。」
9. 姓。
zhèn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颖上县北江口集。
例:《左传 哀公十六年》:「吴人伐慎,白公败之。」
3. 古文易是什么意思易:yì,其古文意思有以下几种:
①<;动>;交换。《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②<;动>;改变;变换。《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③<;形>;容易,与“难”相对。《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
④<;动>;轻视。《童区寄传》:“贼易之,对饮酒,醉。”
⑤<;形>;平坦。《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扩展资料:
在甲骨文中,“易”字像双手捧一杯向另一杯中倾注水的形状,后简省双手,只写作一个杯向另一杯注水的形状,再后来简省为只剩下一个杯向外流水的形状,最终又纵向截取杯的一半而简省,失去原形,最终被讹化演变为“易”字。
由“易”字的注水、两器物之间的“裒多益寡”而表示“变化、变换、交易、变易”。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从大杯中向小杯中分注液体,才能达到具体使用液体的目的,如喝水,总是先从水壶中把水倒入杯中再喝再用,所以,“易”字的字形还具有转化而使用的意义。
参考资料:
易 yì〈动〉(1) (象形.本义:蜥易)(2) 换,交换 [exchange]寒暑易节.——《列子·汤问》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以大易小.弗敢易.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楚人围 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4) 改变,更改 [change]狱词无易.——清· 方苞《狱中杂记》(5) 又如:易字(改换名字);易箦(更换竹席);易辙(改变行车道路);易心(改变心志;改变想法);易初(改变初衷);易革(改革,变革);易节(改变气节操守)(6) 替代 [replace]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7) 又如:易代(更换朝代)(8) 蔓延;传播 [spread]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9) 又如:易种(蔓延其种)(10) 治,整治 [renovate;dredge]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11) 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make light of;despise]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注:“易,轻易也.”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引崔注:“易,相轻易也.”易者使倾.——《易·系辞下》.注;“易,慢易也.”吏民慢易之.——《汉书·王嘉传》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词性变化◎ 易 yì〈形〉(1) 容易.与“难”相对 [easy]贵货而易土.——《国语·晋语七》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唐·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事有难易.——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学有难易.(2) 又如:易与(容易对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轻易对付的人);易易(极容易);易如反掌(3) 简易,简省 [simple and easy]栾范易行以诱之.——《左传》(4) 平坦 [level]羁坚辔,附易路.——《文选·枚乘·七发》(5) 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6) 平易 [unassuming].如:易直(平易正直)(7) 和蔼 [amiable].如:易恬(和悦恬淡);易中(和悦其心)◎ 易 yì〈名〉(1) 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change]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2) 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divination book](3) 《周易》的简称 [the Book of Changes]《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序》本之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4) 又如:《易》之八像(《易经》中用八种符号(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现象)(5) 古代占卜官名 [divination officer]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礼记》(6) 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divination image]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7) 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one of ingering](8) 通“埸”.边界 [border]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荀子·富国》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大壮》殖于疆易.——《汉书·食货志上》吾易久远.——《汉书·礼乐志》(9) 州名 [Yi prefecture].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10) 易水的简称 [Yi River].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秦兵旦暮渡 易水.——《战国策·燕策》易,出 代州,经 保定之 易州、安州至 高阳,下与 曹、徐、滋、沙诸河合.—— 明· 徐向志《读书札记》(11) 姓去字的用法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2、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3、除去;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4、相距,远离.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 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5、前往,到。
5. 课内文言知识(***12分)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题1:C。
小题2:B。小题3:D。
小题4:A。小题5:C。
小题6:D。 点评:词的古今异义古今传承的义异词同指的是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使古今词义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差距。
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事物的性质。
(2)词义缩小。 “让”,古代既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3)词义转移。如 “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很”,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之意。
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还得把其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小题3:试题分析:①⑤⑨都是句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与名词相关的动作。
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歌,唱歌。
垣墙,名词活用作动词,修筑垣墙。②⑥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乐,以……为乐。壮,以……为壮。
③④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使……闻。
亡,使……亡。⑦哀,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哀叹。
⑧⑩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小的方面。美,英雄才俊。
点评: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判定词类活用的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小题4:试题分析:A.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用,解释错。
这里“以”应解释为“凭借”。点评: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是要辨别虚词的词性和意思。
具体解答时,可以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尤其是虚词后的词语来判断虚词的词性。如果词性相同,再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辩明它在句中的意思。
小题5:试题分析:其……其……,是……还是……。应是表选择。
点评:在考试中往往不直接对文言文句式进行考查,常常把它放在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中来考查。其中的固定句式,它常常是几个文言虚词的组合,因此明白其组合的虚词,也有利于对文言文固定句式的理解。
固定句式的释义也是固定的,如果不了解,也容易出现错误。了解它,翻译时也能得心应手。
所以,平时对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也应作适当的积累。小题6:试题分析:均为定语后置句。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属者骑百余人耳,都督阎公之雅望——雅望之都督阎公。A句为被动句,B句为状语后置句,C句为一般句式。
点评:根据文言文句子成分语序跟我们将文言文翻译后的现代汉语语序是否一致,即可完成倒装句式的判定。现代汉语语法的语序排列,一般情况下,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顺序排列,而枝叶成分中定语位置在主语或宾语前,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依此对照,就可以明显的判定出四种倒装句式,即两种前置: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和两种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总之,文言特殊句式的判定,要坚持理解句意与语法分析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