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是怎样的一部作品?为什么会让人中途想离开?
一部讨人喜欢又真诚的作品,一个人的年度十大电影都是提前预定的。整部电影的很多细节都与隐喻不谋而合,还有很多空白,让人可以想象有很大的解读空间。现在我就说说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整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关于和解的故事豆花是咸的还是淡的?白律师和屁哥每次劝说开导马福利,总会编几句关于豆花的评价。他们真的在说豆花吗?显然不是。看似不着边际的评论,其实是在揭示马福利的从众,迷失自我,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就算他懂豆花,也不是靠自己的味蕾,而是靠别人的话。失去了自我,活在别人的眼里和讨论里,这就是主我和客我的纠结。
主体自我是真实的自我,客体自我是指由自己或他人评价的自我。作为马福利,不知道拖拉机事件的真相是什么。至少他不知道他的妻子赵和为什么在拖拉机下出轨,赵和是什么关系,他们谈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赵是被勾引还是被胁迫。
分析这些内容本来都可以在警方调查的时候说清楚,这应该是马福利最想知道的。但由于怕十里八巷熟人八卦和面子,生活在别人评价中的“客我”最终杀死了“主我”。马福利用谎言掩盖真相,欺骗警察,所以没有后续调查。拖拉机事件中发生在赵和身上的事成了一个谜。马福利以认罪入狱为“客我”的存在辩护,进而失去了“主我”的存在。
作为一个人,豆花是咸是淡,案件是否反转,你感觉不到,取决于别人的评价;作为父亲,我一直跟女儿金多多说我是站在你这边的,但是面对他老婆金彩玲,我立马就见风使舵了,为了避开小区居民的闲言碎语,支持金彩玲绑个枕头伪装怀孕,支持金多多打掉孩子。
荒诞喜剧与审美愉悦这时候我们都可以理解,马福利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木偶,一直在别人眼里表演,不敢真正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彻底迷失了自己。在谈完这部电影在我眼中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之后,再来说说我对整部电影审美的热爱。整部影片继承了荒诞派喜剧的风格,副总统的谐音梗和观众的期待因《捉妖记》原结局的反转而落空,都准确地得到了观众的笑声。而且从人物名字可以看出,大师们是在埋梗。胡、贾、甄、苟,以及那些失去影子的朋友们都说他们玩得很开心。
尤其是杰米伊用自我和本我来反对马福利的言论,非常搞笑,很像吕秀才在同福客栈反杀季武明。作为演员,三太太通过代入角色的沉浸感,没有爱情的婚姻,更诡辩的逻辑链,更有力的游戏文字,成功地把错转移到了马福利身上。这部剧太经典了,更值得尊重。除了荒诞的喜剧风格,电影在镜头语言上的美感可以说已经溢出了屏幕。看全片的时候,其实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我想简单提几点。
影片配乐混合了人物唱的歌剧腔,很有味道;画面构图也很美。比如贾冰饰演的屁哥,全身泡在车内的海洋球里,只留下一只手拿着死亡证明复印件在外面,迎合了“一切都是虚无”的感觉。比如胡、、贾躺在舞台上的红布上,视觉冲击力也很强;色彩最经典的运用,是一群演员在红幕背后发力凸显自己的状态。鲜艳的红色和华丽的颜色让人看起来非常渴望,适合眼前的场景;而光影效果的运用,最经典的是每次剧组在台上演戏被打断的时候,镜头一转,只有外面的灯光照亮了来人的脸,只有半边脸和身体被打磨,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