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清两朝都是向西扩张领土,不向南方(越泰缅越)扩张?
在明清时期,我国的幅员辽阔,是亚洲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当时的中原地区战乱不停,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为什么明清两朝都是向西扩张领土,不向南方(越泰缅越)扩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01、经济上的原因。
在明清两朝时期仍处于农耕社会,主要还是依靠农作物等获得税收。而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大多数的战争都发生在北方。还有当时南方地区例如越泰缅越等地区路途遥远,行军不便,大部分都处于山区深山老林之中。假设明清王朝选择去进攻南方地区,战争不是儿戏,可能会花费数年的时间,后勤补给线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算最后攻打下来也要花费很多金钱去开垦荒地,投入产出比很低,在当时来看根本不值得花费这么大的精力。而且当地民风彪悍,很难被驯服,没有发展的价值。
02、政治上的原因。
在古代打仗一般都讲究师出有名,去讨伐一个国家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要不然会被他国认为是好战野蛮,万一被联合起来攻打就得不偿失。当时的东南亚那些国家,大多数时候都属于明清王朝的藩属国,规规矩矩,按时纳贡,反而还要寻求明清王朝的庇护,根本找不到理由去出兵攻打,在政治上就落了下风。另外我认为外部威胁才是明清王朝扩张领土的根本动力,有了外部威胁,才会导致对外作战,然后去打败对手甚至消灭对手彻底消除威胁。而在明清王朝主要的威胁就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女真部落,他们经常掠夺中原,残害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因此向北进攻不仅师出有名,而且可以巩固丝绸之路,发展本国的经济。
03、地理上的原因。
南方(越泰缅越)地区山高林密,道路异常崎岖,而当时的交通落后,没有宽阔的大马路,也没有飞机汽车,只能靠两条腿在群山密林中开垦出一条道路,粮草也只能依托马车运输,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密林中因为经常下雨,瘴气十分严重,天气又湿热,来自北方的中原士兵基本上难以适应。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也十分落后,没有治疗疟疾等热带病的特效药前(比如青蒿素,奎宁),所以如果要强攻,士兵的非战斗减员将会是一个不能接受的数字。东南亚地区的地表几乎都是贫瘠酸性的砖红壤,这意味着远征军不能用过种植作物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攻打下来了也基本上不能大规模的对土壤进行改造。
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即便中原王朝可以靠武力把领土扩张到南方(越泰缅越)地区,但最终也会因为经济、政治和环境等原因而放弃扩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