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茅山好玩吗

相关道院

茅山的宫观道院最盛时多达257处,有房屋5000余间。太平天国时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三宫为崇禧万寿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五观为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1938年9月,日寇扫荡茅山,焚毁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文化大革命"中,茅山道院又遭损毁,只剩一些断垣残壁。中国***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政府拨款修复了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合称茅山道院。

元符万宁宫

元符万宁宫位于茅山积金峰南腰处,幽洞密集,怪石林立,山水秀美,风光迷人,是福地之中的福地;梁代

句容茅山旅游

天监时(公元 503 年— 519 年),著名茅山道士陶弘景曾结庐于此“龙池”之旁修炼;唐代至德年间(公元 757 年— 758 年),茅山道士在此建火浣宫;宋代景德年间(公元 1004 年— 1007 年),道士张明真庐居于此;天圣三年(公元 1025 年)为延真庵;五年( 1027 年)为天圣观;嘉佑年间(公元 1057 年— 1063 年),蜀人王略修修炼于此;仁宗时(公元 1023 年— 1063 年),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曾筑潜神庵于此修习上清道法;元佑元年(公元 1086 年),哲宗赵煦皇后孟氏误吞尖针于喉中,医莫能出,时刘混康闻之,飘然进京入宫,用茅山道教秘传符籙与丹药催吐,使孟太后吐出尖针,哲宗皇帝龙颜大悦,于是便赐刘混康号为“洞元通妙法师”,又招住京城上清储祥宫,并于绍圣四年(公元 1098 年)江宁符即所居始建元符观,以供其修道炼法,历时九载于徽宗崇宁五年(公元 1106 年)建成,敕赐“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其时建筑壮观,规模宏大,殿宇层层而上,房舍院院相连,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前是睹星门,正中有天宁万福殿,以祀皇帝本命星宿神像,西庑飞天***殿,以藏朝廷恩赐茅山之道经;又有宝籙殿、北极阁、万寿台、九层台、宗坛祠、句曲山神祠、广济龙王祠、本宫神护圣侯祠、本宫二使者灵佑灵护侯祠与三素、九真、众妙、大有、震灵五神堂及东秀、西斋、观云、启明、野隐、勉斋、西碧、东

句容茅山老子神像

斋、乐泉、觉秀、云林、真隐、监斋十三房道院等,后为刘混康早年所筑潜神庵,“总四百余间。高明杰大,工尽其技。金碧丹垩之饴,萤煌昭烂于祟岗秀巅之上。烟霞霏微,草木葱郁;望之若神,莫可图写;即之肃然若云车,风焉往来于空旷有无之间,不可得而知也;可谓盛矣!”时徽宗还敕江宁府发兵二百人,供元符宫及茅山其它道教宫观巡逻洒扫,专立兵营拱辰寨驻防保卫,盛极一时。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 1127 年— 1130 年),此宫毁于盗火。不久又得高宗敕赐重建,工竣并御书宫额。宁宗嘉定五年(公元 1212 年),又有修复扩建。理宗时(公元 1225 年— 1264 年),理宗皇帝亲赐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修缮宫内“上清宗坛”,且御书“上清宗坛”碑与圣德、仁佑、景福万年三殿额。明代屡有修缮,并于宫内专设华阳洞正副灵官,以加强对茅山各道教宫观道教事务的管理;弘治年间(公元 1488 年— 1505 年),江宁李君华和茅山道士陈真福曾有修复,后李君华之子李曙又有再修,至此已基本恢复原有规模与格局。后经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宫内大部分建筑相续惨遭兵火焚毁;抗日战争期间,宫内部分仅存建筑又遭日军兵火烧毁,民国年间(公元 1912 年— 1949 年),元符宫仅存灵官殿、三清大殿、太元宝殿与东秀、西斋、勉斋、聚仙四房道院等建筑;解放后,宫内殿堂及道院多次得到当地人民政府的拨款、屡有修缮;十年浩动期间,该宫除万寿台与勉斋道院内的部分道房之外,其余建筑均被拆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重新贯彻与落实,茅山道院的道教活动日益得以恢复,元符宫亦逐渐得以重新修建,并于 1988 年 11 月间正式对外开放。现已建成与修缮完工的主要建筑有睹星门、灵官殿、碑亭、万寿台、三天门、慈航殿、勉斋道院、黄鹤楼、东岳楼与道舍及斋堂以及老君露天神像及其附属工程。

进入茅山风景区牌坊内,有宽阔平坦的黑色公路直通印宫。车向左拐,豁然开朗,远远就可看到顶天立地的老子坐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神态慈祥、庄严、睿智。

到达印宫,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山门牌楼,牌楼柱东有联,为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撰书:“星应斗牛山接昆仑襟太湖带长江自然钟秀结地肺;秦汉神仙梁唐相师垂科教广玄化上清经籙出句曲”。山门扁额为康有为“众妙之门”;西侧联为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任法融道长书:“道教渊源犹如云挂山头行至山头云更远;玄门奥义恰似月映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门头匾额为“紫气东来”。

印宫***有四层广场。第一层为睹星门广场。 睹星门亦称石碑坊,原是宫内道士观星望气之处。始建于宋代,重建于元末,毁于清代,现存建筑为 1987 年重建;高 7.5 米,宽 21.8 米,石质建造,分左中右三门,正门横额上刻“睹星门”三个红色大字,门之四根青石云头盘龙柱,其中两根为宋代原雕,两根是元代石雕,门左右石壁上刻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蓝色正楷大字,每字大约一米见方,苍劲有力,端庄清秀,为清代书法家王澍于雍正六年(公元 1828 年)五月朔旦所书,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与石刻艺术,是茅山道教历史文物。

过睹星门,拾阶而上为灵官殿,殿额石上书刻“敕赐元符万宁宫”七字,门前两侧各置石狮一尊,左雌右雄,虽残缺不全,但极古朴自然;此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正中供奉王灵官塑像,王灵官塑像东西分别供奉南斗星君与北斗星君塑像,近殿门左右祀青龙、白虎两神塑像;殿之四周供奉道教所信奉的六十星宿神塑像,像高 2 米多,均为坐式,有文、有武、有喜、有怒、有观、有望、有思、有想,尊尊形态不同,个个神情各异,皆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每位神像手中均持一物,或刀、或枪、或剑、或琴、或镜、或宝、或笔……这些法特都是每位本命星宿神历史地位及其法力的象征。

出灵官殿后门,上越二十余级台阶即至碑亭, 碑亭后为万寿台,古称彰台。台以青石砌筑而成,分上中下三层,中路未设上下台阶,台阶而从东南角上至西北角下,因原为宋元时传为帝王和太后启建“金籙道场”拜章上表之圣地,故中路不设台阶,意即中路只有皇帝才能行走,其它臣民只能从两侧行走。台上正中建造石坊一座,曰“三天门”,门高 6 米多,宽 2 米,门头以上***有四层石雕,一层为二龙戏珠浮雕,二层为石刻三天门横额,三层为五只形态各异的仙鹤浮雕,四层为梁、沿、脊俱全的石雕门顶;两旁古柱高达 6.5 米,***分五级,一级门柱,高 3.4 米;二级立体盘龙柱,高 1.5 米;三级立体八节石墩,高 0.4 米;四级莲花石座,高 0.4 米;五级为两石柱顶巅一对高 0.8 米,左右相对而视的雄雌石雕坐狮。门之正面横额上刻“三天门”三字,两侧石柱石刻对联云:“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门之背面横额上刻“万寿台”三字,左右石柱石刻对联曰:“翠岳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整个台坊建筑浑然一体,雕工精细,古朴大方,是茅山历史上重要的道教建筑物之一。据出土石碑资料记载,创建于南宋理宗时期(公元 1225 年— 1264 年),明代代嘉靖年间(公元 1522 年— 1566 年)与清代乾隆十年(公元 1745 年)及乾隆十七年( 1752 年)均有重修;抗日战争及十年浩动期间皆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存建筑为 1992 年间茅山道院在马来西亚茅山教五馆总坛李天师等海外茅山派弟子的捐助下重新修建。

山天门左为勉斋道院,院内建有黄鹤楼、东岳殿、斋堂、伙房、道舍、库房等;东岳殿为 1991 年新建,上下二层,上层宽五间,深三间,中奉东岳大帝金身塑像,下层宽五间,深三间,现为香客与宫内道士进餐斋堂;黄鹤楼古色古香,基本保存原有风貌,楼分上下两层,宽深均三间,上层是宫内库房。元符宫原有十三房道院,后经天灾人祸,十二房道院及宫内殿堂先后被毁,而唯有勉斋道院历经数百年的人事沧桑至今基本保持原有建筑与规模,其中奥妙传说同道院门楼的建筑奇特与门前地面以青砖及小瓦构筑而成的图案有关;道院门楼两边院墙挺立,走向东南向,按常规道院门楼应朝西方,然而道院门楼却向西南斜,且门额嵌有砖刻坎卦符号,其中缘由自古无人能解!道院门前地面之上以青砖小瓦构筑而成的图案更为神奇,有人说是一道道教符图;有人说是一个篆体的“福”字;有人说是一幅道教“炼丹图”;有人说是一只“古花瓶”,瓶口长的是万年青,用门额上坎卦中的水经常浇灌滋润瓶中之草,意使道院香火不衰,犹如万年青一般永远长青不枯,生气勃勃。此图究竟始于何时?谁人之手?又有什么神秘作用与意义?史书未载,志书未记,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实为茅山道教一大谜,有待智者前来研究与探讨,以解此谜。

下三天门,上越四十九级石阶到达太极广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太极池。池底为黑白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池内有喷泉。《周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教认为“道”涵阴阳,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平衡与统一。“道”分而为阴阳,阴阳冲和之气,生成万物。阴阳二鱼目为白黑二只硕大的石球,石球在眼窝喷泉水流作用力下滚动,栩栩如生,实物演示了老子“天下其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的思想。

太极池东西两侧各钟亭和鼓亭。向西 100米,是新建的慈航殿,殿内供奉慈航真人和吕祖、关公、药王、等神。过太极池,迎面是九龙御道,九龙图上方为赵朴初先生所题“道法自然”四个大字,白底黑字,赫然醒目。神台底层拱形门头“老君殿”三个大字跃入眼帘,两边楹联颇有气势:“九峰苍翠隐太极,一篇道德藏玄机”。沿两侧石阶攀登,即达圣像底坐神台。神台建筑呈八角形,暗合道教八卦,高五米。内奉老子神像制作样本,四周绘以神仙壁画。

出神台,便是老君广场。老君广场四周石栏雕祥云仙鹤。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子像身后贴山壁而建的 120米东西文化长廊。此廊在全国道观中堪称华夏第一。长廊分彩绘、石刻、壁画、板雕四个部分。彩绘部分为“许谧修道图”,生动地描绘了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三代宗教师许谧入道、学道、访道、问道、征道、得道、了道、成道的故事。石刻部分,陈列了茅山道教文化碑刻。茅山道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荟萃,高道流羽云集,香客游人不绝,历代都留下有众多石碑、石刻、字画等道教文物。这里陈列的有陶弘景、王安石、苏东坡、顾况、梁武帝、唐伯虎、郑板桥等诗词笔迹,十分珍贵。壁画部分是二十四孝图。在中国,儒教、道教、佛教相互兼收并蓄,二十四孝图中有不少幅讲的就是道教故事。板雕部分,则是老子《道德经》81章全文,图文并茂,分外庄严凝重,耐人寻味。

阅尽一百二十米长廊,回首方知身在巅峰,扶栏极目。层层云雾飘飘渺渺,苍峰翠峦隐隐现现,宛若东海蓬莱仙山。峰峦之间,田野之上,阡陌纵横,池水如镜镶于大地。举目远眺,大茅峰顶的九霄宫红墙萦绕,高入云端,使人顿有登临仙境,加入太虚之感。人间争斗,尘世烦恼,顿感随云而去,一切仿佛回到了原始,回到了自然。

元符宫附近的主要名胜古迹有:华阳洞、玉柱洞、仙人洞、罗姑洞、楚王涧、常遇春影壁、丹井、龙池等;自然景观密集,尤以林秀、洞幽、石怪、涧清、池圣、泉灵等美景著称,是香客游人漫游林海、探览仙洞、观赏怪石、静听溪涧、畅饮灵泉、细看圣池、春听鸟鸣、夏浴清风、秋望红叶、冬观瑞雪、远眺大茅胜景、近览积金灵气的理想场所。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为纪念苏南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于1995年9月1日落成此碑,全高31.3米寓意由镇江市31.3万***产党员捐资所建。“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被誉为“世界一绝”。许多建筑学家、声学专家对此奇特现象,经多次研究,仍未达成***识。

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是当年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在日伪顽长期夹击下,苏南军民的抗日呈现出了罕见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苏南中***组织和新四军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清乡和反清剿的斗争,苏南抗日根据地先后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万多兵力,在5000多次的作战中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苏南人民的5万优秀儿女参加了新四军,7000多人为国捐躯,其中县团以上干部牺牲的就有百余人,苏南抗战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的中流砥柱。苏南人民的抗战业绩,从根本上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妄图把苏南沦陷区变成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基地计划,从而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纪念在抗战期间牺牲的烈士,在党支部和国家的支持下,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于1995年9月1日正式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须弥高3.13米,寓意镇江市全体***产党31.3万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军第一,二两个支队来自南方八省健;,碑前有317级宽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意抗战胜利50周年;6组寓意6月,最后17级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军韦岗处女战胜利的日子。空心碑体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碑阴刻有纪念碑为"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中***中央之命,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陈毅,张鼎丞,谭震林,粟裕等领导下,五万兄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五千余次,毙伤俘敌四万多名,七千将士壮烈捐躯,其勋劳业绩,彪炳史册。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特立此碑,永志不忘。"落款为中***镇江市委员会,镇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于1995年9月,纪念碑前两侧又各建六角碑亭一座,在碑后还另立有光荣榜一块,记载建碑捐款单位和95位抗日老同志的名单。

1997年除夕之夜,茅山脚下一居民在燃放鞭炮时,偶然发现,每当爆竹升空爆炸后,纪念碑上便响起一阵清晰 的"嘀嘀哒,嘀嘀哒……"的军号声,他趄矗立在山岗上33米高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望去,碑上并无疑物,碑下也无人影,更奇怪的是这位村民手头的爆竹声一停,军号声即停,爆竹声一响,军号声也随之响起。他为了探个究竟,就壮着胆子带上家人上了那个山坡,经过仔细查看之后,并无任何异物,于是立即报告了有关部门,从此纪念碑下放鞭炮,碑上空响声军号的奇观就这样不胫而走,后经有关部门志专家的多次研究,调查,均无法正确解释这一奇特现象,因此,纪念碑从此也被人们同茅山怪谜联系在一起。

新四军纪念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主题教育活动必到处。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茅山镇,建筑独特,1985年建成,1988年重建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馆内展出各类实物及图片3000余件,并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展示了当年新四军奋起抗日的英勇场面。

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碑

一九三八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的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国***产党在华东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它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经省委批准,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翻建。 新馆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陈列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战争历史陈列》。展览***分"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军侵略者"、"新四军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及"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3000余件.

新馆造型别致,雄伟壮观,即表现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现了革命前辈业绩光照千秋的气势。从1985年开馆以来,每年接待游客是由原先的10万余人次逐渐增加到每年30万余人次。馆内还先后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队等高级领导干部,新四军老干部,老战士达一万人次;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原新四军领导吴仲超、王必成、段焕竞、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纪念馆院内。被省、市有关方面列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德育基地"、"中小学生德育基地"等。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于1998年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新馆的重建工作,整个工程历经一年半紧张设计,修建与布置之一,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华阳洞

在茅山老虎岗西北坡林间的山岩之下,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天然石灰溶洞。 这就是茅山著名的华阳洞、玉柱洞、仙人洞,其中最有名的是华阳洞;此洞入口上端中间石刻有“华阳洞”三个红色大字,每字大约1未见方,笔力苍劲,传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手迹,壁上另有石刻20余处,隐约可见,均为历代文人墨客慕名游洞之后所题刻。

喜客泉

喜客泉位于大茅峰西北麓。泉周以片石砌成,直径3米,游客到泉边击掌后,就会从泉池中冒出水泡,一串串像珍珠项链,故名喜客泉。有细心的游客发现,喜客泉水另有与众不同之处:普通的水滴洒在水中发出的声音清脆,而喜客泉水洒在水中发出的是“ 噗噗”的闷声。更令人称奇的是,喜客泉水水泡冒完后,立即从四周向水泡中央聚拢,并形成一个圆圈,越缩越小,直到消失,这个圆圈似漂在水面的油花。如果用手搅动泉水,水面静止后也会出现上述现象,但用此泉水洗手却没有油腻感,只觉双手爽滑舒适。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来此观瞻,为之称奇,纷纷赋诗留念。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播出的电视剧《中国泉》就在此拍摄,剧中“迎客泉”就是茅山的喜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