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沉积岩型金矿床
此类金矿的同义名有产于古生代—三叠纪含炭碎屑岩、泥硅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床:与显生宙粉砂质、泥质、碳酸盐建造有关的金矿床(罗镇宽等,1993),国外称之为卡林型金矿床,博伊尔(1984)将其称之为“化学上有利于成矿的沉积岩层中浸染状金矿”,我国许多学者都称之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1)我国沉积岩型金矿主要分布于黔桂滇和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区,特别是黔桂滇成矿区,西秦岭、南秦岭、川西北、黔东南之三都-丹寨一带、湘中、鄂东南-鄂西北。此外在宁夏和陕南、甘肃也发现了此类矿床。该类矿床约占金矿储量的20%,保有储量所占的比率更大(图8-3)。该类代表性矿床有黔桂滇的紫木凼、烂泥塘、金芽、戈塘、高龙、板其、丫它、田湾、明山、金竹洞、革塘、札村等。该带此类金矿占金国此类金矿的45%,已探明储量占48%。川西北成矿区包括松潘、南坪、平武、甘孜等地,产有东北寨、马脑壳、丘洛、桥桥上、联合村、哲波山等著名矿床。该区此类矿床占全国同类矿床储量的27%。西秦岭、南秦岭成矿区主要矿床有李坝、宗布、拉尔玛、马家沟、坪定,在湘中也发现了一系列微细浸染型金矿,如泠家溪、符竹溪等大型矿床和30余个矿点。黔东南三都-丹寨金成矿区地处扬子地台南缘的黔南坳陷断褶带,以汞锑金成矿组合为特色。
2)该类矿床的赋矿围岩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均有,以三叠系为主,其次是泥盆系和寒武系、石炭系。桂西北黔西南滇东南地区,含矿岩系以三叠系为主,其次为二叠系和泥盆系,松潘和甘孜地区主要为三叠系,其次为泥盆系、石炭系,秦岭地区东中部以泥盆系为主,西部则主要为寒武—奥陶系。湘中地区主要为泥盆系,其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含矿岩系主要以炭质、泥质为特征。
3)按矿化体的特征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韦永福等,1994),即:含金泥质细碎岩(板其 丫它式);含金碳酸盐岩(九源 叫曼式);含金硅质岩系(拉尔玛式);含金钠长石 碳酸盐岩(双王式)。含金泥质细碎屑岩中的金矿以桂西北黔西南三叠系中的金矿为代表,含金碳酸盐岩型金矿以广西田阳叫曼和甘肃九源金矿为特征,含金硅泥质岩系(炭硅泥岩系)中代表性矿床有甘肃拉尔玛、四川的邛莫,含金钠长碳酸盐化矿化角砾岩型金矿最著名的有陕西双王、八卦庙。
图8-3 中国沉积岩型金矿的地区分布
4)含金建造多产于大型地块边缘的陆缘活动带及造山带中的深水盆地,沉积岩系常显示出类复理石建造的特征和浊流沉积的特点。矿床的层控特征明显,在一定的范围内金矿体常沿一定的层位分布。
5)区域性深断裂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的成群分布,单个矿体常受背斜鞍部、穹窿、次级断裂及层间断裂带的控制。
6)金呈微细浸染状分布于容矿岩石中,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的界线,金常呈极细的粒状赋存于黄铁矿和粘土矿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板状、脉状、不规则状产出。以“整合型”矿体为主。
7)依据矿石成分可把此类矿床划分五种主要矿石类型:①金-黄铁矿;②金-毒砂-黄铁矿;③金-辉锑矿-黄铁矿;④金-雌黄(雄黄)-黄铁矿;⑤金-辰砂-黄铁矿。矿石中常见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磁黄铁矿、雄黄、雌黄、辰砂、石英、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重晶石等。
8)矿床以低温热液蚀变为主,有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重晶石化、萤石化、绿泥石化。蚀变作用具有多阶段的特征,大体上,在早期以硅化、绢云母化为主,中期为硫化物矿化,晚期为碳酸盐化、雄(雌)黄化、重晶石化。
9)矿床及其附近常常有Sb、As、Hg、黄铁矿异常,有时W及重晶石的含量较高。
10)成矿温度多在2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