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文言文大全
1. 郁离子全文
郁离子》作者刘基《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f?kz=93223169。
2. 郁离子全文翻译哪位大神有啊全文太长了,我是做不到了,只能提供几个节选了。
1:郁离子居山,夜,有狸取鸡,追之弗及。明日,从者擭其入之所以鸡,狸来而絷焉。
身缧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译文郁离子居住在山上,夜间有只野狸子偷他家的鸡,起来追赶,但没追上。
第二天,仆人在它钻进来的地方安置了捕捉工具,并用鸡作诱饵。就在当天晚上捉住了那只野狸子。
(野猫)的身子虽然被缚住了,但嘴和爪子仍然紧紧的抓住鸡。仆人一边打一边夺,(野狸子)到死也不肯把鸡放下。
郁离子叹了一口气说:“为钱财利禄而死的人们大概也像这只野猫吧!”2: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翻译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
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
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3: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
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译文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
每天早上,他一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的猕猴率领(其它猴子)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不给(狙公果实),(狙公)就鞭打他们。
猕猴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老猕猴问众多猕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多猕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
又问:“狙公不能得到(果实)(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多猕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役使呢?”话还没有说完,猕猴们全领悟了。
那天晚,众多猕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这里指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启示:通过养猴子的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说明人民一旦觉悟,群起反抗,统治者就只有冻馁而死。
4:智伯围赵襄子于晋阳,使人谓其守曰:“若能以城降,吾当使若子及孙世世保之。”守者对曰:“昔者中牟之郭圮,有螇螰堕于河,沫拥之以旋,其翅拍拍,殸 见而怜之,游而负之及陆,谓殸曰:‘吾与子百年无相忘也。
’殸振羽大笑曰:‘若冬春之不知也,而能百年无忘我乎?’今晋国惟无人而壅,女以天盈,盈而恃 之,是壅祸也。壅祸恃盈以虿尾于人,天实厌之。
晋阳朝亡,女必夕死,死,予不寒犹及见之,其何有于子及孙?”是夕,智伯为韩魏所杀。翻译智伯在晋阳包围了赵襄子,派人对守城的人说:“倘若人能用这座城投降(我),我可使你以及你的子孙世世代代保有此城。”
守城的人回答说:“从前中牟的城倒塌了,有一只螇螰掉到到河时,水沫拥着它而旋转,它的翅膀不停地打着水,这时有一只蝼蛄见了就怜悯它,游过去就背着它到了岸上,螇螰感激地对蝼蛄说:‘我和我的子孙百年以后也不会忘了你啊。’蝼蛄振翅大笑说:‘你的生命短暂得连冬天春天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百年以后不忘记我呢?’如今晋因为没有人而被围困,你凭着天然的有利条件而骄横自大,骄。
3. 刘基郁离子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 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
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
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 原文: 楚有养狙(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①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
群狙皆畏苦之②弗之违也。③④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⑤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 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⑥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译文: 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
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 」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
」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麽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 」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 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
狙公最后活活饿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
4. 拜求·刘基《郁离子·姑苏围》翻译《郁离子·姑苏围》翻译: 姑苏(苏州)城被围困,吴王派太宰伯嚭发动百姓参战,百姓怒骂道:“吴王每天只知花天酒地,却不忧虑敌人的进犯,使我们国家到如此地步,还不反省自己,却要驱使我们去打仗。
如果我们战死,那么家中父母妻子就都无依无靠;即使有幸胜敌,他们又不说我们有功。 那样我们何必去参战?”太宰伯嚭把这些话报告了吴王,请求给他们奖赏,吴王吝惜不给。
又请求给他们官职的许诺,吴王顾虑为难。王孙雄说:“暂且答应他们,等到敌人退了兵,给不给在我们。”
吴王就让太宰伯嚭发布了命令。 这时有人说:“吴王好欺诈人,这必定是哄骗我们。”
国人民都说:“暂且答应他,敌人来了,战不战在我们。”于是吴王登上城楼,鸱夷子皮像虎跃般地擂起了战鼓,这里敌人迫近到宫门,吴人不迎战。
太宰伯嚭率领左右扶着吴王就登上了高台请求讲和,对方不允许。吴王就拔剑自杀,泰伯之国就这样灭亡了。
原文: 姑苏之城围,吴王使太宰伯嚭发民以战,民诟曰:“王日饮而不虞寇,使我至于此,乃弗自省,而驱予战。战而死,父母妻子皆无所托;幸而胜敌,又不云予功。
其奚以战?”太宰嚭以告王,请行赏。王恡不发。
请许以大夫之秩,王顾有难色。 王孙雄曰:“姑许之,寇退,与不与在我。”
王乃使太宰嚭令。或曰:“王好诈,必诳我。”
国人亦曰:“姑许之,寇至,战不战在我。”于是王乘城,鸱夷子皮虎跃而鼓之,薄诸阊阖之门,吴人不战,太宰帅左右扶王以登台请成,弗许。
王伏剑,泰伯之国遂亡。 此文是唐代刘基所写。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郁离子·姑苏围》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在这点上颇似《庄子》的语言风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
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 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
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思想内容以道为本兼与儒家形而下的用相结合。立意与行文变幻奇诡,颇得庄子精髓。
嘉靖丙辰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合刻於开封。 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象思维。
思维深得道家思维的精髓。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经历了元朝官场上的四起四落,正值其人生的低谷,使得他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
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5. 郁离子 畏鬼致盗的全文鬼由心生,自寻烦恼。
郁离子
畏鬼
作者:刘基
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盗知之,于是宵窥其垣作鬼音,惴弗敢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后入其室,空其藏焉。或侜之曰:“鬼实取之也。”中心惑而阴然之。无何,其宅果有鬼,繇是物出于盗所,终以为鬼窃而与之,弗信其人盗也。郁离子曰:“昔者赵高之谮蒙将军也,因二世之畏而微动之。二世之心疑矣,乃遏其请以怒恬,又煽其愤以激帝。知李斯之有谏也,则揣其志而先宣之,反覆无不中。于是君臣之猜不可解,虽谓之曰:‘高实为之。’弗信也。故曰:‘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人,乘隙而入。’繇其明之先蔽也。”
6. 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之工之侨为译》原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这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 道理: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
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7. 5篇较短的文言文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胶柱鼓瑟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
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枭将东徙》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希望满意~=w=)。
8. 谁知道郁离子中丈人养蜂的全文及整理灵丘那个地方有一位老人非常善於养蜂,每一年他能收获好几百斛蜂蜜,收的蜂蜡也和蜂蜜一样多,这样一来,他的富有几乎可以和一位拥有封地的列侯相等了.老人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养蜂事业,不满一个月,蜜蜂就一窝一窝飞去了,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这种现象感到忧虑不安.过了一年多,逃走的蜜蜂将近一半.又过了一年多,剩余的蜜蜂全飞走了,他的家此开始败落下来.陶朱公来到齐国,路经灵丘丈人的家,看到他家败落的情况,问道:「这个地方为什麽以前那麽繁盛,现在却是这样冷落呢 」
他邻居的老翁说:「因为蜜蜂的缘故.」陶朱公又问原因,老翁回答说:「从前灵丘老人饲养蜜蜂时,园内有房舍,房舍里有人看守.挖空树木来作为蜜蜂的居处,不透风,不漏雨.安置蜂房时,间隔宽窄有一定的行列,新旧蜂房有一定的次序,每五个蜂房作为一组.由一个人负责管理,观察蜜蜂生殖繁衍的情形,调整气温的冷暖,巩固支架与结构,按照时节来为蜂房塞孔开洞.如果蜜蜂繁殖多了,就把它们分开,使一窝分成两窝,若蜜蜂少了,就把它们聚拢在一处,不让一个蜂房内有两个蜂王.清除蜘蛛,蟊虫以及大蚂蚁,消弭土蜂,蝇虎的危害.夏天不使它们受到烈日的曝晒,冬天不受严寒的侵袭.暴风吹袭,蜂房不会摇落,大雨浇灌也不会毁坏.老先生采收蜂蜜,只是收取多余的部分罢了,不会耗尽蜜蜂的生机活力.因此老蜂生活得很安定,新蜂也生生不已,老先生不必出门就可以收取蜂蜜的利益.」
「现在他的儿子就不是这样了:蜂园中的芦舍不修补,肮脏了也不清理,乾燥或潮湿不加以调节,蜂房的开闭不按时节,蜜蜂的居处危殆不安,进出蜂房有所阻碍,因此蜜蜂也就不喜欢它们所居住的地方了.等到时间一久,小蛾虫吐丝把蜂房都网住了,却还不知道,蛇蚁把蜂房都钻出了孔洞,却不加以禁止,鹪鹩在白天来掠食蜂蜜,狐狸也在黑夜来窃取蜂蜜,却还不加以注意,只知道收取蜂蜜罢了,像这样又怎麽不会变得萧条冷落呢!」
陶朱公说:「唉!弟子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啊,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人,应该以此为诫.」
9. 《重财轻信》(明:刘基)的全文译文解元(1098--1142), 字善长,吉水县人。浓眉俊目,手臂极长,起于行伍,尤善骑射,可与春秋时期神箭手养由基媲美,因此人送外号“小由基”。力量惊人,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经乘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一般。
起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1129)九月,解元为韩世忠麾下偏将。韩世忠到下邳后,闻金兵大队人马将至,士兵惊恐,军心动摇。解元沉着应战,率领20余骑兵悄悄出发,擒拿金兵数人,详细得知敌动态。不久再次去往,遭遇敌骑兵数千人,解元身陷敌方布阵,跃马横枪,像鹘一样猛击,将敌酋长挑落下马,其余金兵望风而逃。解元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郁离子说:“有的人说商人看重钱财而轻视生命,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知道真的有这样的事”孟子说:“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