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下卷》十一尤(3)
豮豕 :去势的猪,阉割过的猪。《易·大畜》:六五,豮豕之牙,吉。
童牛 :无角之牛,还没有长出角的小牛。《易·大畜》:童牛之牿。陆德明释文:“童牛,无角牛也。
王郎帽 :《晋书·外戚传》载,王蒙,字仲祖……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
苏子裘 :战国时,谋士苏秦去秦国游说,向秦惠王上书十次,提出对付东方六国的策略,都没有被采纳。苏秦在秦国待了很久,钱都花光了,身上穿的黑貂裘也破烂不堪,只好沮丧地离开了。
三秋 :指农历秋季的三个月,也可指三年。
江汉 :长江和汉水。
龙马呈河,羲皇阐微而画卦 :相传上古时,黄河中出现龙马,龙马身上有图案,伏羲经过细致观察,根据这种图案,画出了八卦。龙马身上的图案被称为河图,后世把“负图”引申为肩负天下重任。
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陈畴 :相传上古时,有只神龟自洛水负书而出,夏禹根据这洛书写《洪范》九畴,提出治理国家必须遵循的九类大法。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1)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2)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3)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1)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2)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3)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1)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2)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3)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1)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2)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3)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1)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2)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3)
《声律启蒙?下卷》十一尤(1)
《声律启蒙?下卷》十一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