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都干什么
顾名思义,“教研员”就是负责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一个出色的教研员要有清晰前瞻的教育理念,有较高的教育研究教学设计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他在引领当地学科教学的方向、培养青年教师以及教学思想与风气的形成等方面应该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能够发挥或基本发挥如上作用的教研员并不是很多。就笔者所见,“现实”中的教研员有以下几种“变体”:
一、专职的“考试研究员”,也有人称他们为“考试研究专家”。当然,能成为“专家”的是那些够级别的教研员。他们占据天时地利,加上自己的勤奋钻研,对考试命题特点、方向、答题技巧等均有独到见解,他们能经常穿梭于大江南北,传授些考试大法,如八卦先生般做些考试预测,时常在报刊杂志发表考试指导文章,可谓风光得很。这类教研员都是识时务者,因为考试“研究”是大有市场的。科举式的中、高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考生及其家长、毕业班老师是“指南”“预测”的虔诚的消费者,很多报纸纷纷开辟升学指导专栏,很多出版社瞅准时机推出名家指南系列。“专家”们凭着自己的勤奋既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又充实自己的腰包,何乐而不为呢?
二、“主编”与“客座教授”。做了教研员,自然就拥有了“辖区”内本学科教师的“统筹权”,有做“主编”的便利。编的东西有二:一是教材配套练习,销路不愁,本地学生人手一册,而且这些练习编一次可重复使用,效益(当然是经济方面的)甚为可观;一是其他学辅类读物,有很多“出版单位”会邀请教研员做主编,报酬自然不菲,尤为重要的是,能“主编”多册书籍,是个了不起的业绩,将来在评职称的时候会占很大的优势。另外,一些社会办学团体办的各种文化补习班,多聘请教研员兼课,因为“教研员”是个很不错的招牌,有很好的广告效应,而教研员也因此小有收入。
三、“维持会长”、“撞钟和尚”。这类教研员有的是不愿意拿课本上课劳神,有的是年龄临界该退休了,有的是看上了教研员职位的轻松悠闲而通过各种关系坐上了那把椅子,因为不想“有为”?混日子、保饭碗而已?,所以对“教研”只是“无为而治”。上边有什么吩咐,得按“时”落实(能否保证质量是个未知数);定期(一学期一次)开个教研会,请专家做个报告;统考前突击“组装”几套试卷(不实行“三包”,有点儿“质量问题”还清各位老师多多包涵);教学大赛(一年一次)得组织,论文评比得划分等级……至于教育理念、教师培养、教学改革,我没那个心思(当然也没那个水平),还是见鬼去吧!
在某些地方,“教研员”这三个字让一些人成为教师当中先富起来者,使某些人提前过上了悠哉游哉的修身养性的神仙般的日子。
看来改革教研员的选拔、评价、监督机制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天津市和平、南开两区公开招聘教研员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除了完善教研员聘用制度外,取消教研员终身制,制定科学的教研员业绩评估标准等都是医治如上病症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