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硬通货是金银,那古人用的银子是纯银的吗?

白银做为货币,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据“史记·平淮书”里记,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黄是指黄金,白是指白银,赤指的是铜。

古人就知道银子可以加速创伤愈合,防治感染,净化水质和防腐保鲜的作用。它能防止细菌生长,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 银具有卓越的抗生素及灭菌作用。

元代之前,中国贵金属存量少,大多作为国家财富储备。比如南宋奸臣张俊,家中贪污的白银铸造为一千两一个的银球,盗贼都叹息为莫奈何。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

直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才实现了货币化。等到清朝建立,规定白银、铜钱都是合法货币,实行双平行本位币制。当时的银锭通常由银楼、钱庄铸造而成,比较常见的是元宝型,偶尔也会有银条、银块之类,大多在一两以上成整数。少数的锞子不足一两,但是一般也是按钱来取整,古人在市面上最常用的是碎银子,面值要比银锭小许多。电视剧里面经常看到古代土豪消费用金锭银锭,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大部分古人,一辈子可能都见不到几个金元宝银元宝。

这种情况,在古代基本是不可能出现的,要知道在古代,普通人每个月能有二两银子的收入,就已经算是“高薪”了。铜钱还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唯一的问题就是一旦碰到大宗的买卖,带钱就是个麻烦事,秦始统一六国后,把货币规范统一,但基本都用铜做材质。当然,清朝咸丰年间也曾用铁铸过钱币,但使用寿命肯定比不了耐腐蚀的铜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