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枪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吴家枪的创始人为吴殳,生于1611年。他是明清时期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更是继程冲斗之后唯一留下大量著作的古代武术家。吴殳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家学传承,学识主要得自“于书无所不窥”。但一生游踪甚广,多次往返于南北之间,与顺治、康熙年间的

文坛人物多有交往,经历和学术活动都十分复杂,当时有人说吴殳是一个“奇人”。

吴殳既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史学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武艺家和武学学者,他的名字在武术界很响亮,他的《手臂录》更是一部武学名著。

吴殳的名著《手臂录》自1678年正式刊行以来,被历代武术界尊为“枪术大成”,列为典籍。它融经、论、谱、诀于一体,图文并茂,理法技艺俱佳,是研究古代枪术和枪术发展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吴家枪是《手臂录》的核心。其他著名枪术如石、马、沙、杨、少林、峨眉等都是为烘托吴家枪术而辑入。书中对各家枪术均详加诠解与辨析,一一讲明其优势异同。先从石家枪术入手,昀后归之于峨眉,系统而完整,多有独到见解,使人对古代枪术一览无余,开卷受益。吴家枪术是明清时期枪术大发展的产物,是古代枪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后世枪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吴殳在《手臂录·卷二·针度篇》写道:予受敬岩戳革之法,练习两年,手臂粗得柔熟,敬岩猝死于王事。虽脱化之微意,余已领会,终不知枪有若干法也。

广而求之于程冲斗之书,得棍术于洪转之书,得少林枪术于郑华子,得马家枪于倪近楼,得杨家枪、沙家竿子于柳城,得敬岩所自出之淄川韩氏枪术,而昔所未闻者,备闻之矣。最后得程真如峨眉枪术。

悉心所得,遂有五百余法,亦觉其中多空疏不切实用者,而以为皆出自名家,不敢轻动,其后自有省发,不得不收,今得一百十法亦云溢矣。

从这段叙述,可以明显看出吴殳经多年的勤求博采、潜心研究之后,从500余种古代枪术中精选出110种,组合形成了吴家枪术,并由此而辑成名著《手臂录》,为后世留下宝贵文献。

吴家枪术的风格与特点是枪如蛇行,手足迅疾,见肉分枪,贴杆深入,圈为元神,分形入用,急进连击,刚柔相济,攻守兼施。

吴家枪术技术体系包括扎法21种、革法11种、步法15种为基本内容。枪术中的重点是“十枪九扎”,扎法是枪术中的主要进攻性枪术。峨眉枪只有十八扎,而吴氏增至21种,增强了枪术的技击威力,突出了“以攻为主”的武术技击思想。革法虽然有所减少,但枪术相对更加精妙实用,充分体现了“枪本为战阵而设”的战略战术思想。

步法在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明清之际很多武术家却忽略了这一重要问题,《峨眉枪术》公然提出“不言步法,不言立势”的观点。杨家枪也存在“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的重大缺欠。

作为一代武术大师的吴殳,敏感地意识到步法在枪术技击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他明确提出“足不可松,其妙在于活,退则以长制短,进则以短制长”。

吴殳还将15种步法列入枪术技术规范之中,这不仅丰富了枪术技术体系的内容,增强了枪术的实用技击价值,也为后世枪术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前景。他所创立的骑龙步、虚步、四门枪步、剪刀步等后世仍在沿用。

吴殳在枪术理论上有很多发展和创新,他在《手臂录》中提出一整套系统完整、精妙实用的枪术理论,如枪术圆机说、一圈分形入用说、枪根说等,一直在指导着枪术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后世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