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完《周易》后写了哪些读后感?

透彻理解《周易》的精神和实质后,孔子写下了10篇读后感:《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计7种10篇。这10篇读后感被后人称为《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64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30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34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32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学《周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