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张道陵创立道教的鹤鸣山现在什么样了呢?

鹤鸣山是否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说法,现学术界各执己见,在四川就有鹤鸣山两座,一为剑阁鹤鸣山,一为大邑鹤鸣山,至今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是在哪座鹤鸣山还在争论中。研究者一般偏向大邑鹤鸣山之说。1986年12月出版的由文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载:“鹤鸣山又称鹄鸣山,在四川大邑县城北15公里处。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这里是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从古代历史文献记载来看,这个“鹤鸣山”也应当是在四川的大邑县。

大邑鹤鸣山又称鹄鸣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是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它北依青城山(约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公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及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罗洪先《广舆图》词句“鹤鸣山岩穴中有古鹤,鸣则仙人去。”和《诗经》诗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而得此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据有关史书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道教正式创立。

道源圣城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鹤鸣山风景区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是集道教朝圣、文化旅游、主题娱乐、养生康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及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的文化旅游项目。

道源圣城的建设依据八卦九宫之法,采用趋吉避凶的原则,以道教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利益众生的和谐***生为核心,以传统、文明、健康等理念为主旨,以古朴、纯真、和谐等道家美学为风格,塑造了现代宫观建筑的典范。

从总体格局上看,道源圣城负阴抱阳,玉带缠绕。作为基址的祖山,座镇西北,处纯阳之乾方,“来龙”直承昆仑仙脉。其山势面朝东南,面朝生旺之巽方。左有低岭岗阜的“青龙”,绵长蜿蜒;右侧“白虎”静卧,环抱围护;前有河流合抱,婉转含情经过;基址恰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势似似仙家之灵鹤。其鹤头低俯,喙含清泉,左右双涧相拥,恰似双龙合抱,蜿蜒曲逝,似玊带之飘逸,如金锦之华丽。东南山锁屏翠,丛岭叠嶂,地户隐闭,是一种理想的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格局。峰有龟峰、剑峰、琴峰,所谓“三星映月”, 这样的格局,人神交运,是典型的仙家格局。从鹤鸣山的山顶下望,周围的群山朝向出奇的一致,形成了“万真朝圣”之象。

内部的构造上,将鹤鸣山视为人,在山门内将道教的太极,九宫、八卦、北斗七星、河图洛书、青龙、白虎,巧妙的布置在各自的部位上,形成古今中外没有的奇特建筑群和森林景观。明堂的功用是藏风聚气,迎祥纳福,道源圣城作为外明堂的“迎仙大道”宽阔明朗,正符合了外明堂宜宽不宜窄的风水原则;换而言之,迎仙大道的合理布局,很好的运用了“内乘龙气,外接堂气”的风水原理,起到了枢纽的作用。除此之外,蜿蜒起伏的山峦,曲曲柔媚的水流,葱郁旺盛的植被,错落有序的建筑***同编织了一个风景如画、充满生气和仙气的人间仙境。

步步妙玄有道,处处天人合一!

点击此处:

/进入道源圣城虚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