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盂,文房四宝中的一个?

水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文房中必备的用具,为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所喜爱。由于其被用于盛水,所以多由金属、陶瓷等制作而成。也因为这样,得以让古代部分非常珍贵、具有研究价值的水盂(也称水丞、水注、砚滴)得以保留至今。也许,从这些文物种,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水盂的宠爱程度。这部分留世的水盂对研究古代的书房文化具有非常很大的意义。

水盂在古代主要是实用,而现在更多的是供观赏陈设之用。它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因此,它必须符合主人的爱好与审美情趣,包括其材质、工艺、造型、纹饰、画意等。另外,从养生之道来说,水盂可息心养性,更有爱盂者可以用来明志,“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水盂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另外,水盂多是小型器,但制作精微,较能考量手艺人的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水盂也因此被称“为文房雅玩之臻,文人雅趣之魂”,甚至有“丞兄”“丞友”的雅号。

水盂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另有一些方形、圆形的、或扁圆、或立圆、或椭圆等。从材质来说,它的用料丰富,有陶土、瓷品、铜质、玉质、水晶、玳瑁、绿松石、玛瑙等几百种。其颜色和图案更是五彩缤纷,宝蓝、钧红、翠绿、乌金、莲青、鹅黄,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应有尽有。

宋元青白瓷“砚滴”题材繁衍极广,今日见之造型有龙首、凤首、童子、蟾蜍、芝蟾、麒麟、龟蛇、天禄、鸳鸯以及鼎、鹿、象、鱼、兔、舟等;几何体有六边形、鼓形、柱形、棱形等,其余长短方圆,瓜果花草之捏塑与刻印纹饰之多难以计数。见有嘴者可称“水注”,若无嘴无吐水孔者则为“水丞”,必另配滴管以为用

砚滴”于造型中迎合文人精神诉求,题材寓意与宋代民风民俗亦多关联。两晋、南北朝“书滴”已多有“蟾蜍”,入宋更为常见器形,隐寓“蟾宫折桂”之意。宋元青白瓷“砚滴”拟声形象大多为与水关联之物,一方面因其本为贮水器,另则或以神物驱邪避害故,亦暗合伏羲先天八卦之要旨。胡煦《周易函书别集》之《篝灯约旨》中言:“书滴,上下两孔,故可以泄水,此即坎卦上下两阴而中阳流动之义。”

水盂既然是文人墨客案头之器,亲近之物,那么就要有型、有品,要与自己的品位相匹配,当然还要装点自己的案头,在目浴、触碰、把玩间带来愉悦,集中美的视点,当属超然于物的精神的寄托。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偏重实用还是欣赏难以把握,对书画者而言,也有点庄子的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意思了。

所以呢,水盂的形状在文房里是格外的丰富,以致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种类型。历朝历代、文人、工匠创制了多少种水盂?也许根本就没有定数,因为它是个体想象力的产物,是精心的构思,也是一种随意的情绪,是一时之念头,是趣味、是即兴创作的结果,怎能固定其型、僵化其貌呢?其实更是所谓“一花一世界”的观念的产物,并启示我们,无论藏品出手可联系1叁壹零一柒{①三〇灵}肆什么人,无论谁的作品,都是他的世界的结晶,也应该是他的世界最本质、最有个性的表现。所以其形态各异,鲜活洒脱,又功能相同,这便是水盂最大的特质了。

其型各具特色,而功用上的一致性又显而易见,毕竟都讲究体量小,内空容量大。你看,外形巧、内敛,摆在那里不占位,不抢眼,看上去又雅致,还得与其它文房相搭,所以用一个“小”字形容好像不够确切,若用“刁巧”一词来概括,我看是再恰当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