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有哪些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的永定、南靖、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攻坚繁衍的居住地。 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建筑精巧,规模宏伟,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 有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30多种土楼23000多座,形成了永定楚溪土楼群、南京沭阳乡田螺坑土楼群等一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
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历史、地理、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 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京、华安的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考察、评估和验收。
最大的圆形建筑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
整栋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400间,60户。 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乳生楼,12层12间,6户人家。 最古老的圆形建筑是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云霄县神土乡东平村有一座“八卦堡”。整个村落由五个圆环组成,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建筑,四个外圈按八卦阵间歇排列,环绕四周。 裕昌楼,位于南靖县沭阳县板村,有“错开楼”之称,建于成化R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梓都是歪的,据说最大倾角15度!
1900多年前,中原之乱后举家南迁的客家人,几经周折来到闽西南山区。为了避免外界的冲击,他们不得不靠山来经营,群居。 用当地的生土、碎石、木屑建造单体房屋,然后连成大房子,再建造厚实封闭的土楼。 楼里有水井和粮仓。遇有战事和土匪,一旦关了城门,就自生自灭了。如果被围困,食物和水将持续几个月。 加上冬暖夏凉、抗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为客家人世代攻坚、繁衍生息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