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文青是病,得治

?

文青这个词实在不好定义。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国人大部分应该还徘徊在安全感的生存需求上,尽管代表艺术与魔幻色彩海王星的能量唤醒了众多正在苏醒灵魂,他们开始寻求自我灵性的解脱,而就某种层面来说,文青也比任何一个时代更为壮大…好多人也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和艺术或自我沾边的话题以及生活方式看做文青的标签,这个标签也越来越不招待见。

这是个奇怪的现象,社会也成了海王星的模样:无边界的模棱两可。

我想,文青虽不好定义,但有一类文青却有***性。我把它叫做“装13压抑型”。

你有没有发现你身边的他们大多过的不怎么开心?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大多都单身或者婚姻不怎么幸福?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很多人的确有自己的小风格,却没有实质的手艺?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喜欢在大半夜睡不着来两句没头没脑的无病呻吟?有没有发现他们少不了朋友,忍不了孤单寂寞?你有没有发现他们无时不刻要肯定,要刷自我存在感?于是他们说苦恼,他们逃避,他们举棋不定,他们混沌不堪,他们躲进自己的小小伊甸园,自己疗伤,却越疗越伤…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的爷爷写得一手好字,刻章诗词太极八卦样样精通,奶奶一生都和诗书相伴,九十高龄,依然坚持阅读和创作诗歌,笑起来,就像一朵素淡又高贵的格桑花儿…他们就挺文艺的,真真儿是应了那句话,生活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在他们的婚姻里,我真的相信,生活不只有苟且,一定有诗和远方。

也许是基因传承,我天生有种对传统艺术的热爱,第一次提笔写字和画画就爱上了它,虽然是野路子,但却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娱乐方式,我画画的时候是喜悦的,是忘我的,是乐不思蜀的。

我不太在意别人给我贴文青的标签,因为,我觉得我会像他们俩老那样,成为接地气儿的快乐文艺二逼姐。

总之,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你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或者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你的精神世界应是愉悦的享乐,自由而开阔,她们像流动的画卷,如广袤的草原,又是明朗的蓝天,如果连你最擅长的艺术范儿传递出来的都是阴郁和自虐,还谈什么热爱生活?而连生活都爱不起来的文青们,凭什么说自己懂艺术?

艺术是种生活态度,并非遥不可及,它映射出你是否干净澄澈的内心。

对自己缺乏自省、觉知和接纳,对生活的不闻不问,是这类“压抑型文青”在自己的小世界乐此不疲的问题所在。

他们爱上了在自己的世界你侬我侬,即使窗外没有人,他们也乐意裹在情绪里喋喋不休,英语有个词儿叫‘Drama queen’(小题大做的女王),他们没事儿跟自己找事儿,还找朋友们挑事儿,或者和亲密关系闹事儿,有时,这会演变成抑郁症的前兆,挺麻烦。

如果我们能培养高度的生活敏锐感和即时观照的能力,活出自由徜徉在人世间的心态,自我认知也会大大提升。这当然不容易,我也在摸索,但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不就是带着过去未尽之事走一遭吗?不然多无聊,总是要入土的,不修习完今生灵魂要进化的功课,难不成再等来世?

怎么做?

对那些生活在凌乱风中的美女子和美男子们,我的建议是,与其把一些小情调放在摆拍凹造型上,放在空想又幻灭再空想上,放在买来CD听一听就流泪然后发朋友圈感想上,放在刚翻了本儿书的封面就得先摆好打灯拍个照然后丢一边上…不如把情绪转换成落地的某种手艺,比如书画作品,写作阅读,摄影创作,手工艺匠,设计裁剪等,就有了实实在在的艺术气息和专注力转化,那些文青病也有了治愈的方子。说不定还真能创造出另类价值的艺术产品呢!

但,这同样要求平稳的心性,持久的耐性,和钻研的决心。

没有一门手艺是天生的,那些色彩斑斓的作品每一笔背后都凝聚着深厚的人文情怀与极高的鉴赏功力,艺术审美与技艺来自于生活的体悟,扎实的研习,不是只有多愁善感的情绪。开阔中任有来去自由的创意,稳定中才有潇洒自如的心境。活在自己情绪世界里的文青好装,技艺功夫和人生的经验却会诚实的展露你的本来面目,一览无遗。

就想和身边的这类“装逼13压抑型”文青们说,世间大抵有千万种让自己活得洒脱快乐的方式,不如放过自己吧。贴个标签,你还是文青,不过是个能创造艺术价值的快乐逍遥人,这个社会应该能再纯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