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你好,之华》勇敢表达 感受情绪

前几天,朋友说看了一个电影 你好,之华,到了周六的时候,我找了这个电影的资源,看了之后,发现果然不错,看完会得到一个满满的温暖,这是我读完一部东野圭吾小说之后通常都会感受的东西。

那时候看完这个电影,我想起来不远前读完的阮琦的几本书,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朋友圈写的简单些,我在这里再写一下。

阮琦的三本书里都对目前国内的PUA团体都会进行攻击,因为阮琦看到PUA在外国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跨越底线:尊重和平等,而国内的PUA们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国外的PUA也有败类,可是国内的败类也太多了些,事后给女方造成的伤害难以弥补,这种人和那些患了艾滋病却有意识的传播病毒的人也有一拼。

大多对他们的评价或是毒瘤,或是说他们要的是性,却很少听到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很少人去分析那些中招的女孩子的心理状态。 我猜测,如果去细究的话,答案很可能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的。

为什么要提到PUA呢? 因为电影里胡歌演的张超,对待别人的方式就是PUA们常用的手段:打压。或许电影里张超也有另一面吧,但是他对待人的方式不可取。

阮琦出自北大心理系,他分析说经常受到打压的人,心理上自我认同会出现紊乱,也可能不能自我接纳,造成的结果常见的就是抑郁,电影里之南,就是抑郁自杀的。现实中,那些被PUA骗的女孩子,抑郁自杀的也不是新鲜事情。处于这个原因,我翻了几页迷男的书印证了阮琦的判断之后就不再看它了。

一个不善社交的人,去学习与人相处的道理,我认为这很好啊。PUA的原意也是帮助那些社交困难的人们去结交他们喜欢的对象,我觉得这也没有问题。阮琦提到一个例子,说外国人,大概是在英国吧,去搭讪一个美女,会先发出友好的姿态,然后看去美女的反应,如果美女没有表示回应同样友好的意愿或者表示拒绝,那搭讪者就要知趣退场;如果美女的状态友好或者明确表示欢迎认识,这样才可以继续交流。阮琦说这是绅士,我想了想这没毛病。这就是尊重和平等吧,我作为一个中国的巨婴,直到读到他的书才明白了这个问题。

阮琦的恋爱理论,我的理解就是人格+方法+运气:完善自己的人格缺陷,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一个正向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男女交往的规律,这是方法论;大量的接触异性来解决运气的问题。

电影中之华的丈夫周文涛,发现她的手机上有别的男人发来的暧昧信息,然后发火闯进正在洗澡的妻子的浴室中——这是一个常见的家庭场景。电影里他们夫妻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慢慢修复了这个矛盾。

上大学时候,我在卫生间洗澡,我舍友不由分说便进来洗手,我没说什么,只是心里还会很别扭。

很多事情人们都习以为常,我也能理解,但并不代表着事情那样做就是对的。因为尊不尊重人,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不关痛痒的小事体现出来的。

尊重和隐私,我觉得这种大而高尚的名词,没人会表示质疑,只是在具体事情面前大多会采取电影里文涛的做法。电影里这个矛盾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但是现实中因此造成的矛盾是怎么解决的?是真的解决了还是压在了心底里?

发现伴侣手机里有别人的暧昧信息,该怎么处理?

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是头疼啊,何况我现在还不存在什么伴侣,我怎么去想象那种场景呢?

目前我知道的也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 你付出的同时,让对方也付出。 聪明人都不会直接上去摊牌开干的,因为要是那样的话,结果通常很难看,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用阮琦的话来说呢,就是关系达到平衡。

哈哈,最失衡的关系就像舔狗那样,阮琦还论证了一番舔狗为什么不得house,很有意思。

电影后面的时候,出现一个场景,就是之南的小儿子晨晨,突然离家出走,等发现找不到孩子时候,之华的婆婆说之华:你怎么当小姨的呀

晨晨的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晨晨妈妈之南抑郁自杀,晨晨其实最开始是无感的,因为wifi信号差去之华的家去住了,偶尔发现奶奶的秘密,在奶奶面前八卦邀功,结果导致奶奶被120送去医院,最后发现是闪了腰,大人们送了一口气,而小孩子晨晨明显没有释怀。

晨晨后来放飞了囚笼的鸟,后来却在角落里看到一只死去的鸟。这样的心情之下,孩子偷偷去问奶奶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死啊”,奶奶没有回答,而是说:“怎么突然问这个”。这个场景有意思:

奶奶是最先发现晨晨不对劲儿的,但是奶奶没有意识到这个,后来晨晨离家出走,被警察发现,之华去派出所接回晨晨。回去的路上晨晨赌气不愿意回去,电影里有一段黑暗的场景,是一个长镜头,一个孩子走在这段黑暗的路上:

最后,小孩子晨晨爬到阶梯的顶端萎缩一团哭了出来,之华他们把孩子送了家里,到了晚上,之华是怎么来安慰晨晨呢?“哭出来好受一点”

可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所有伤痛其实被孩子压抑在了心中:孩子并没有放声大哭,哭声很小也很压抑。

你能体会到那种突然意识到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爱的感受吗?

现在,让我们透过这些来总结一下吧!

我在想,之华他们家里的人真的很典型的一家。他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错位的,他们并没有正确的接收到对方表达出来的情感,他们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

表达情感的人遮遮掩掩,感受情感的人也基本迟钝。

从奶奶怎么回答晨晨的心里的疑问,看出奶孙之间的情感交流问题。

《解忧杂货店》中说,当一个人会有烦恼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心中破了一个洞,一些重要的东西正从这个洞里流失。

从这里我可以推出,我们面对孩子这种问题,需要用严肃和智慧作为基础来回答,或许对人要求太高,但一定要正面回答,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可,而电影中晨晨的奶奶其实回避了这个问题,反而又把这个问题抛回去了,像踢皮球似的又传给了孩子,还带有责怪的意思,这样很不好的:

孩子最亲密的父母都不能察觉到孩子的情感变化,难道不是很有问题吗?

电影后来,之华女儿飒然说“我就是不想回去嘛”,就可以理解了:

后来,飒然还是决定回去,但是理由是因为要勇敢地面对“他”,飒然和父母之间的情感隔阂依然存在:

他们内心可能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比如之华以及之华的奶奶,但是情感丰富并不等同于他们感受别人的情感的能力也一样给力。从电影的几个细节上看,他们感受别人的情绪是非常迟钝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认为有表达不清晰或者不表达的原因,也有他们自己的情感并没有得到满足的原因——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在自己身上,很少注意到别人。

从之华的婆婆,到之华和之华的丈夫文涛,再到飒然,他们多少都有点缺爱。之南的那两个孩子就更不用说了,睦睦还好一点点,稍微有些承受力,晨晨就惨了,一个小孩子突然意识到父母都不在了,再也没人会爱他了,这个打击是空前的,不过看电影中,晨晨像是一个晚上就恢复过来了,他是一个坚强人。

就这样结尾吧,越挖越深,挖的都快把自己挖哭了,,特别是当我注意到晨晨走在那条黑暗的路上的时候。

我自己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看这个电影就像是一面镜子把自己上下四围照个遍,这个着实让我不痛快,连带着发觉电影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不再可爱了。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明白,那是因为发现原来自己就是这么的不可爱。

电影最后说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的选择丰富多彩,这就像是一个启示,让我们从电影中出发,重新开始思考现实生活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