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拳的精髓是怎样的?

武当拳功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远取诸生,近取诸物,像其形,取其意,学其长,利其用。这种对生物和非生物从动作、器械、名称、方法、特点等全方位的仿效,正是返朴归真的和谐现象,是武当武功对道家“天人合一”观念的运用。

仿生返朴是武当武功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在模仿和改造中,又创造了人类极大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了人类适应自然界的办法和技巧,反过来能动的改造自然。

武当太极拳“拳名为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而合也。”太极的一动一静而产生了天地万物,描绘了一个以太极为中心观念的宇宙发生图式。

拳名太极,就是以拳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所谓“拳为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即拳为道,道在拳中。练拳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求和谐统一的过程。

武当形意拳以“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的自然统一观为基本理论,以三体式为功,五行为法,十二形为拳。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式,也称“三才”,即天、地、人,视人体的上中下、头手足而言,即融贯天、地、人为一体。五行拳法即体现为劈、钻、崩、炮、横。

五拳按自然界的五种属性金、木、水、火、士五行相配,“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来说明拳法变化,以拳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

武当武功极重净化精神,认为先以心使身,再为身从心。练拳功首先要心灵净化,排除杂念,具有超脱世俗纷争的意境,这叫“收心”,也叫“入静”。

以武当武功为源的太极、形意、八卦等诸种拳套更强调“内功外修”,认为人体是武功的载体,武功的强弱与武功载体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

武当各家各派对于气的理解,赋予的涵义及如何练气虽不尽相同,但一致认为练气是达到身心合修的基本条件。

拳术整体还表现在构建武当武功技术的各种要素和环节上,从动作看,均需丹田带动,由腰而胸、而背、而肩、而臂、而手。武当武功形体运动中的伸缩、起伏、翻转、俯仰、回环的变换方法,可以说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腰是上下肢的总枢纽。

武当武功既强调形体活动的程序性,也重视韵律的合理性。韵律不同于武术动作的节奏,但又寓在其中,有区别又有联系。

总之,腰为轴心,韵律合理,进一步体现了武当武功的内外、上下、攻防,整体合一,“道法自然”的特色。

明清时期武林多称张三丰为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创始人。经历代宗师的继承发展,武当武术成中华武林一重要流派,在民间传播,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