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秋风

深秋时节,秦岭山上枝叶纷披,渭水河滩蒹葭苍苍,五丈原上枯叶满地。我们驱车顺路来到诸葛亮庙前,北边脚下是滔滔渭水,向南仰望是莽莽秦岭。站在庙前广场,渭河的水和秦岭的风似乎正在讲述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故事。一阵冷风吹过,千年古槐黄叶飘飞,更显悲凉。

五丈原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横卧在秦岭渭水之间,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东有出自斜谷的斜水,西有逶迤远去的麦李河,这一普通的黄土台原,因为诸葛亮这一中国历史上的智慧之星陨落在这里而名扬天下。

五丈原一面靠山,三面凌空,塬坡陡峭,形势险阻,扼守连接关中和巴蜀重要通道——褒斜道的北口斜谷关。现在也是由关中经太白县、留坝县进入汉中入川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曹魏,在此驻兵百余日,身殒星坠,54岁就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明·王祎《五丈原秋风》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典范,治世的能臣,更是一个有执着信仰,忠于托付,鞠躬尽瘁而以失败告终的英雄。千百年来,人们崇敬、赞叹、感喟的正在于此。

诸葛亮庙建于五丈原北缘,坐南向北,雄视关中。站在庙前广场可以俯视渭水从脚下流过,塬边广场上几株千年古槐告诉你诸葛亮庙久远的历史,香炉上缭绕的青烟是人们的感念和祈福。数级台阶上的庙门正中上悬“五丈原诸葛亮庙”竖匾,是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大门两侧对联是: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点明了诸葛亮的功业,突出了五丈原作为诸葛亮归宿地的地位。

大门后另有一副对联:

伐曹魏名留汉简

出祁山气吞中原

由门里向外看,渭水就在脚下,有一种雄视关中的气势。

进了大门,是个院落,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钟鼓楼后面是诸葛献殿。整座建筑面阔五间,正中大门上书“五丈秋风”两侧对联是:

三顾许驰驱三分天下隆中对

六军彰讨伐六出祁山纲目疏

献殿进深三间,屋内宽敞,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说献殿的前檐有一根粗二尺,杨木质地的檩条,通直五丈,粗细均匀,故称“五丈通檩”。

献殿东、北、西墙壁上镶嵌着有名的《出师表》石刻,这篇诸葛亮的奏章,由岳飞书写,名驰西北的石雕工匠樊登云刻石,人称“三绝碑”。

献殿与正殿之间建有八卦亭。八卦亭后是正殿。石碑记载,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面阔五间,内设神龛。龛内诸葛雕像描金绘彩,羽扇纶巾,神态祥和。神龛上悬“将相师表”及“出将入相” 、“北定中原”三块匾额。正殿上的对联是: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

这幅对联是1928年冯玉祥将军为成都武侯祠题写的。

走出正殿两侧的月门,是庙的后院。这里古柏森森,竹林葱茂。柏树林下是诸葛亮的衣冠冢,石青草黄,凄清苍凉。后院中央供奉着诸葛亮“落星石”。诸葛亮去世于阴历八月二十三日,正值秋季,据说当天晚上西南天空有一颗巨星忽明忽暗,一道闪光向地面殒落,正好落在了五丈原附近,这颗巨星就是诸葛亮的将星。

五丈原上,秋风瑟瑟,吊古追昔,感慨伤怀。渭水汤汤,秦岭莽莽,斯人已逝,山高水长,诸葛亮未竟的功业让人感伤,他的人格魅力光照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