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这句话出自哪个城市呢?
“山城”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山丘上,战国(前403—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后220)时期就已沿江逐渐形成背山面水的城市,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城中高度落差变化大,形成大量连续高低上下的巷道、廊屋,空间变化丰富。远看建筑层层叠叠,道路盘旋而上,城市风貌十分独特。
山城夜间灯光璀璨,更是形成奇丽夜景,自古就被称作“字水宵灯”,清乾隆年间(1736—1795)更成为“巴渝十二景”之一。这是因为长江、嘉陵江蜿蜒交汇于此,形似古篆书“巴”字,故有“字水”之称。
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为了顺应风水,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以示“金汤城池”的含意。这17道门,有9道是专供力夫挑两江河水入城的水门。后来,城内火灾频生,官府认为是水门洞开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将其中8道水门统统封闭,于是留下了“开九门,闭八门,九八一七道门”的俗谚。
朝天门是城门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由于此门随着东逝的长江,面朝当时明初天子所在的都城南京,地方官员于此迎御使,接圣旨,故名“朝天门”。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于此注入长江。每当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十分壮观。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