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从无到有,有从有到无的过程吗?

其一,宇宙不是无限时空宇宙

我们生存在宇宙中,这应该是没有错的。但是,宇宙是指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之无限空间?还是指一个有限空间呢?只有那些头脑最为简单的人,才会将宇宙当作纯空间。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会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将宇宙解释成为时空之总和。可是,聪明人的头脑最终也还是不够使唤。他们竟然没有想到,时间在一维性直线流失,空间在多维性直线向远处延伸。由此,宇宙也就会是无边界。天体物质,也就会是在向远方无限扩散。这样的宇宙,也就又会成为无限空间。由此看来,时空宇宙与无限空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时空宇宙,是为西方科学之知识。西方科学认为,真实存在,就是人体内在意识器官能以客观感受的现实的物质世界。人们观察宇宙空间天体物象,物质密密麻麻洒满了太空。那么多天体物质在悬空,也就会迫使人们抽象宇宙产生于“物质大爆炸”、“天体物质逐渐扩散,最终,还会再以坍缩于奇点……”。

观察万物万象,无法抽象万物万象之同根同源。面对物质世界,时间是什么?时间只是关于物体运动顺序之理性标志。空间是什么?空间只是确定物体相互位置对立以及变化之理性标志。时空宇宙之天体物质,沿着时空延伸而逐渐扩散。如此,天体物质也就只能成为缺乏内在生命活性之死物。万物即为死物,那么,对于宇宙万物内在生命演化之现实如何解释呢?可见,“宇宙物质大爆炸”之见解,并不能使爆炸成为宇宙及其万物产生内在生命演化动力的理由。

二,中国古代太极宇宙是有限宇宙

时空宇宙之概念,已熏染了现代人之内在意识理性。如若不是在人类认知史上,还曾有过与现代科学之时空宇宙概念正相反的一种解释,那么,现代科学之时空宇宙,那就会趴在知识之最高殿堂,成为当之无愧之绝对真理。然而,悖论却出现在中国五千年之前的夏代。那时,华夏民族之太极知识,早已将宇宙定型为太极流体团。宇宙既然是太极流体团,那它就不会是无边无际之无限时空了。

三,太极知识与龙文化本为一体

早在五千年之前,华夏民族就曾独自创建了一套自然知识体系。这就是本书后面所要详细讲解的太极知识。早在夏朝,华夏民族之太极知识,已经发展为具有“天干地支、五帝五行、乾九坤六、阴阳互变、天地人三界、潜龙勿用之变易、太虚、太空、元神、元气、纵横、道德、”等诸多学说之知识体系。太极知识,以通晓宇宙万物万象之来龙去脉,以通晓万物生命之由来归宿,以通晓万物内在生命机理,而博大精深。所以,太极知识,曾使华夏民族为之感到无比骄傲,而得到民族内部广泛普及。太极知识,以其实用性,创建了太极人体内在生理,并开创了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技术、治疗医术、中草药疗、食疗、针灸、推拿等诊治方法。

那时,华夏民族以太极知识能以通达万物生命,故将其推崇为至高无上。为此,人们按照太极流体团——也即《太极图》之模型,刻制出环形之玉龙,用以标示华夏民族已经掌握了生命之根本。于是,凡是酋长或首领,身上均佩戴玉龙,以表述其地位之高尚。人们祭祀祖先,也同样以玉龙或《太极图》安慰祖先。并且,华夏民族之标识,不是画上太极图,就是画上环形龙。从此,太极图与环形龙及玉龙,便成为华夏民族之通用标志。从此,太极知识,也就演变为华夏民族之龙文化。

当今,人们虽然已经不知太极是什么了,但仍明白太极就是中国龙。其中之原因,就在于华夏古代太极知识与龙文化原本是一体。只是,太极知识,属于自然知识,属于生命知识。龙,属于民族文化。所以,炎黄子孙均为龙之传人。

四,宇宙内在本体统一为光子

太极知识认为,宇宙是内在本体统一和内在生命演化之整体。宇宙内在本体,实际上只有一元,它就是光子。光子极其微小,圆滑,坚硬,无法损毁,是为永恒之实体。光子极易运行,并常以自身速度,参与宇宙太极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分布,而使宇宙场,成为太极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之圆环形层面场。

宇宙及其内在万物,都是由本体光子归顺运转所构成之太极流体团。这就是说,本体光子,只能归顺运转成为太极流体团内在结构形式,而不会构成除太极之外的任何内在结构形式。光子,以直线运行和圆周运转,可分为阴阳两种形态。并且,光子之阴阳形态,可以由其运行轨迹之改变,而实现互变。

正因为光子均保持着运行属性,所以,光子以运行关系之理性,便构成了宇宙及其内在万物之生命演化。人们认知宇宙及其内在万物,只要能以沿着本体光子运行关系之理性,进行内在轨性思维推理,就能以复述万物万象之由来。

五,太极流体团,容天地人三界为一体

太极流体团,内在光子以速度梯度层次分布,使得宇宙内在空间,成为具有特定速度标准之梯度层面场。太极内在光子以速度梯度层次分布,使得低速度光子向着核心方向进行沉降,而构成了太极内核静态之地界。地界之外,梯度层次光子在同步绕核永恒运转,而构成了核外梯度层次动态之天界。由此,太极之内核地界处于静态,核外天界处于动态。动态天界以离心力,在牵拉内核地界。静态地界以向心力,在牵拉核外天界。天地两界,相互牵拉而较劲,合成了太极之内在亲合力。内在亲合力,既可使太极流体团独立实在,内在光子不离不散。又可使太极内在光子在梯度层次间跃迁沉降纵向运行,而产生内在生理功能及其对外界作用之人界生理功能。为此,太极流体团,也就成为容天地人三界为一体。

六,宇宙内在基础太极和变易太极之区别

宇宙及其万物,均为太极流体团。可是,万物太极,还有基础太极和变易太极之区别。基础太极之物,是指内在结构没有发生形态变易之太极流体团。其中,包括各天体太极流体团,和天体太极内核地界由内在沉降光子缔结构成之原子物质类太极流体团,以及由这些太极流体团旋转速度协同构成之对子、四聚体和多聚体之物。简单地说,基础太极之物,包括天体太极和原子太极及其由它们结成之旋转速度协同对子、四聚体、多聚体及植物体等。至于变易太极之物,倒是较为简单,它只包括那些无形天界已被物化,整体形态已发生变易之太极流体团——就是动物、人体单独思维生命体系、及其人群社会思维生命体系。

七,天体物象来源于基础太极内核地界

基础太极流体团,核外天界,由其梯度层次光子同步绕核永恒运转之动态,已经被场中阳光印象条件显现为色空无形。其内核地界,由内在沉降光子速度对抗相持构成相对静态,能以有效拦截场中阳光印象条件显现为有形。由此,天体物质之物象,就只存在于这些基础太极之内核地界。至于,基础太极内在天界和人界生理功能如何生成?场中条件无法显现,最多只可显现内在功能对外界作用之现象。

八,认知宇宙具有两种认知方法

人类认知宇宙,具有两种截然不同之认知方法。其一为内在论本体,其二为外在论物象。中国古代太极知识,产生于内在论本体之认知方法。内在论本体,是指人们沿着本体光子运行关系之理性,以内在轨性思维推理,复述宇宙万物及万象来龙去脉,破解宇宙万物内在生命演化、内在生命机能如何生成之认知过程。外在论物象之认知方法,是指人们站在万物太极流体团之外围,相对于内核之物象,进行辨别观察,并通过联系抽象,以逻辑形式而获得知识见解的认知过程。西方科学、哲学及神学等知识体系,所使用的均为外在论物象之认知方法。

场中阳光印象条件,与人体内在意识感受功能相互配合,极易引诱人们走向外在论物象之认知途径。可是,场中万物万象并没有内在关联。人们若想从物象之中寻找知识道理,均须依靠人之抽象。如此抽象之道理,与自然原理无关。所以,早在四千年之前,华夏民族祖先,就已告诫后人要“避开世俗万象”领悟生命。

九,太极知识失传断层,使华夏民族龙文化失落

华夏民族祖先,使用内在论本体之认知方法,已经健全了太极知识体系。只是不知其原因,自商朝末年,这种古老之太极知识,连同其内在论本体之认知方法,突然失传断层。由此,便造成了周朝之诸子,列国周游而争鸣。诸子虽然绞尽了脑汁,但最终还是无法复原古代太极知识以及内在论本体之认知方法。

太极知识之失落,炎黄子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祖先所指引的内在论本体的认知途径。人们都明白,万物内在生命演化之“天机”并没存在于万象中。所以,中华民族一直在等待太极知识之复原。一晃四千多年了,具有太极知识、龙文化之优秀民族,太极知识不仅没能复原,反而在其它认知途径上亦无进展。可谓颓废至极!

十,以物质实体当本体,只能使宇宙本体多元

人们观察太空,众星分布疏密交错,天体运行有条不紊。人们体验地界,万物生命演化周期更替,日月运行趋时进展。万物万象瞬时万变,社会现象万般复杂,都在勾引人的内在意识器官,不停去观察感受,去辨别抽象其中玄机。人们企盼通过客观物象,能以理顺万象演变之规律。真可惜!谁能料到,外在论物象,竟然找不到真正本体。人们假以原子作本体,只是多元之原子,相互无法交融、无法替代、无法转化、无法相生,也就使万物生命体系无法内在构成,更无法生长发育。

人们凭借内在意识感受,并不能得知物体物象之由来。宇宙万物先天旧有?其实,它们均具有内在构成、生长发育和死亡消失之过程。物质宇宙,一是已将阶段性存在之物体,误作永恒存在之本体。二是人们依据多元原子之物象,而误将本体多元化。宇宙及天体,均为后天所生成。原子结构,只为阶段性之存在。实体与本体,只区别于永恒与阶段!天体物质,一盘散沙,人们难以统一。本体不能统一,宇宙内在生命演化也就不能发生。所以,物质之宇宙,有悖于宇宙内在生命演化之事实,只可归于思维抽象之淫巧,只可合乎逻辑理性之自洽。

人体内在意识感受功能,确实很怪。光子本是实体,却在它面前变为虚无。物象本来就虚,却在它面前变得真实。人体内在意识感受功能以虚掩实之特点,使本体光子变为真空真无,人们也就难以理解《易经》太极变易之原理了。

十一,宇宙是内在本体统一之整体

人们观察天象,天体有发光与不发光之区别。人们就确定,不发光之天体为行星,发光之天体为恒星。“行星围绕恒星运转”而构成天体运行。行星与恒星为“已经冷却与正在燃烧”之区别。至于行星为什么会围绕恒星运转?人们只能推卸天体具有万有引力之本能。问及天体物质本能之由来,即不可以再追究了。

按中国古代太极知识来解释,恒星并非“正在燃烧”之星体。它只是由天体四聚体所围成之太虚。所谓太虚,即指具有巨大负压值之空虚。亦如,人之肠胃心脏。天体物质在太虚中燃烧裂变,再以还原成为阳光子。万物吸收阳光子,再以转化为太极内在物质。由此,宇宙内在本体统一是为光子。人们不要认为发亮发热才为光子。光子被吸收转化为物质,虽不再发亮发热,但本身实体并未变。只是光子已归结于太极之有序,而无法显现个体形态。所以,宇宙只从有太极构成,本体光子即已分为阴阳。阴阳,也即为中国古代对阴阳光子之简称。阴阳,均为本体光子。

人体内在意识器官,对微小且高速运行之光子形态无法感受。只可感受阳光子以瞬间抵达之速度,为场中带来太极裂变之光亮信息。光亮信息,当然为虚像。然而,携带光亮信息之阳光子却是实体。人们看不透光亮信息背后之阳光子实体,所以,也就会将阳光子当作一种光亮。同样,人们观察物体,也只能看到物象,而感受不到内在光子速度对抗相持之状态,也就会将太极内在光子以掩盖。

十二,宇宙是内在生命演化之整体

宇宙之内在构成,本体光子运行方向与速度,原本并不可能完全统一。但当它们相遇之后,其运行方向速度经过一系列之整合,最终,必定会归顺于太极流体团,而成为原始宇宙之雏形。可是,宇宙太极流体团内核沉降光子数量较少,梯度层次光子同步绕核永恒运转之内在离心力,不断牵拉内核空间向外扩张。至内在离心力与内在向心力相互平衡,原始宇宙,才以定型为内核空间是太虚、之外为圆环形梯度层次光子同步绕核圆周运转之基准层面。

原始宇宙之太极构成后,便开始变易。这就是内核空间之内在吸收力,将最外层次极易流失之光子,吸引过来,形成回流,与梯度层次光子流体相互亲合,而合成了许多天体太极流体团。这些天体太极流体团,在宇宙基准层面上,左旋与右旋相亲合,而结合成为许多旋转速度协同对子、四聚体、以及多聚体。最终,这些天体太极流体团,拥挤在基准层面之一侧,而形成圆弧形之“银河”状态。

其中,天体太极四聚体围成之空间,已成为具有巨大负压之太虚。太虚能以将天体太极流体团裂变还原为阳光子。并以速度较快之阳光子,向着基准层面之两侧释放,而构成宇宙内在新层面,构成新层面之太虚流体团。由于不停打入阳光子,太虚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上,也合成了许多天体太极流体团。这些新层面天体太极流体团,内在光子沉降,又构成了内核地界之万物太极流体团。于是,真正意义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宇宙内在生命演化,即如此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