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怎么创造的

汉字是怎么创造的相关内容如下:

1、结绳说:在文字被开发出来之前人们通常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法记录一些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后来,人们觉得这种操作太低端了,不仅存储的信息量有限而且经常会把人搞得一脸懵逼,人们在结绳记事的基上逐渐发明了更加靠谱的文字。

2、伏羲造字:相传伏羲上位之后,为了提升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搞出了一大堆颠覆性的发明创造比如八卦、渔网、婚姻、古琴、音乐还有第一版的汉字。

3、仓颉造字:上古时期,仓颉和黄帝是一对分工明确的政界CP,黄帝负责搞事仓颉负责记录,后来,黄帝成为了中原大佬把相互不服的小部落团结在了一起,随着各个部落的关系越来越基情,拥有一套大家通用的交际符号,就变得格外重要了起来,于是,仓颉将脑洞发挥到极致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文字。

4、图文说:这种说法认为,在最初的时候原始人用画画的方式记录生活随着图画的逐渐规范便形成了一种通用的表意符号也就是早期的文字因此可以通过文章来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

5、刻划说:郭沫若先生立足于半坡陶符与殷商甲骨文的比较考察,认为早期的文字可以从结构上分为刻划和图画两大系统,刻划系统是结绳、契木的演进,为数不多,这一系统应该在图形系统之前。从半坡发现的刻划符号来看,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单字。许多现代学者认为它已有固定的音形义,当为汉字之源头。

6、八卦说:关于八卦的起源说法并不统一,有摹象说、星象说、数说和杨雄的亥为物之源说等等。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把八卦和书契(文字)的作用相提并论,把汉字的起源与八卦联系起来。

汉字的演变过程: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始于殷商时期。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3、大篆。

大篆为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4、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5、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隶书分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隶书的出现,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6、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到了宋代,出现了宋体,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都属于楷书。

7、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8、行书。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