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税”?要怎么理解才更通俗易懂?

二、看看老祖宗《说文解字》如何解释? 在东汉时期的许慎所编著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收录了“税”,释文:“税,租也,从禾,兑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税,按田亩收敛谷物。从禾,兑声。”其寓意大概是我国自夏朝产生的税收,开始是以缴纳粮食等农产品为主,而且该缴的一定要缴清,必须兑现。故将“禾”和“兑”二字合并组成税字。早在我国祖先黄帝时,或者更前一些,如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时农业已相当发达,农业当然又大大前进一步,当时某个权力集团对辖属居民生产的农作物征收赋税,也是很可能的事情。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史,税收已发展成为现在的以货币形式的纳税方式,但国家财政收入仍主要依靠税收。为此,敬请当今的纳税人仍要效仿古人的行为,将该缴的税按时全部缴清,及时兑现,不得拖欠。 “税”字是个产生年代较为久远的老资格的汉字,但形体与意义的变化并不大―从字形上说,“税”字从产生那天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分析“税”字字形,可以知道最原始的税种是农业税,而税金是以农产品来支付的,这从“税”字的表义部分“禾(代表粮食)”上可以看得很清楚。“税”字最早见于《春秋》一书,书中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从第一部史书《春秋》的记载看,那个时期已经有了上述情况。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国家,这与恩格斯所说的“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完全吻合。《周礼》中明确指出:“凡税敛,掌事者受法焉。”就是说,税收这种事从它出现时起,就是由国家控制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税”的内容也有了变化,“禾”已经不能概括这个概念了。《前汉食货志》载:“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虞衡之入也。”意思是说,除了农业之外,工、商乃至运输等业也一律纳税。很明显,那时已经有了货币,那么,税款应当是用货币来支付的。关于税款的用途,《前汉食货志》说得也很清楚:“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也就是说,税款用于祭祀和国家官吏的工资,那个“庶事”,指的是国家的其它开支,如基建,战争之类。除了祭祀活动现在已经取消之外(在有些宗教国家可能还有这笔支出——我们对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事业的拨款,可能已不属此列了),税款的用途与今天大体相同。三、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如何解释? 税 shuì形声。从禾,兑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释义国家根据规定向单位或个人征收的钱或实物:税收|缴税|纳税|偷税漏税。“税”字形神兼备,其妙无比。对于“税”字,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从“禾”、从“兑”。“禾”指谷物,泛指农作物。“税”字从“禾”说明我国古代最初的赋税是与农作物有关的。我国是农业古国,历朝历代均以农为本,征税先征农业税,亦势在必然。关于“兑”字,《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为以旧换新或者支付,按这种解释与“禾”构成“税”字,就是按照规定向国家缴纳农产品;第二种解释,“兑”是《易经》里面的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沼泽,下边两横,象征土地,上边两个断开的小横好象波浪,象征水。兑卦之象为土上有水,取其平,水的物质是持平,所以食“水平”之意。因此,“兑”字有平有的意思,与“禾”字结合成“税”字,引申为公平、公正,就是说税率要公平,收税要公正,而这正是税法的重要原则之一。从汉字造字法的角度来看,“税”字是《说文解字》经常与“赋”、“租”、“捐”等字连用,组成“赋税”、“租税”、“捐税”等词语,只是到了上世纪初,才正式出现“税收”这个词。税收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无论名称如何变化,都得到了我国历朝历代以及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为重要的工具。 自古以来政府向农民征收皇粮国税,天经义地,亘古不变。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政府宣布取消农业税,还给种粮农民给予现金补贴,这种补贴是直接发放给农民手中,名曰“直补”免交农业税,打破了亘古不变的制度,中国农民再也不要向政府交公粮了,两千多年“皇粮国税史”终于划上了句号,农民兄弟也放下了一副挑了两千多年的经济重担.这一改革将永远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