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这种土的掉渣的国家,凭什么称为发达国家?

网络信息爆炸的现在,不少人在被潜移默化之中留下了“澳大利亚是个发达国家”的第一印象,真正看到这个国家的第一眼反而会有落差太大的感觉。城市街景缺乏想象中的现代繁华感,交通网络极不方便,网购业并不发达,住家出行往往还能偶遇并不可爱的野生动物。

种种细节无愧“土澳”之名,不禁令人发出疑问:澳洲这种土的掉渣的国家,凭什么称为发达国家?

一个真实的澳大利亚

如果是第一次目击澳大利亚“真面目”的人,很可能会用同一套语言来吐槽——“土澳!悉村(以歌剧院知名的最大城市)!墨村(南半球第一文化名城墨尔本)!堪村(澳联邦首府堪培拉)!”澳洲这种土的掉渣的国家,所有专用名词都自带一股子土味。

因为澳大利亚的画风,确实与常规印象的“发达国家”不太一样。大城市中看不到连绵不绝的钢筋水泥森林、充满现代化美感的都市街景,几大城市的CBD区域还比不过上海的一个区。

如果往郊区的方向走走、远离大城市商业中心,甚至很快就能看到极富原生态的乡村风景。

交通网络方面,高铁动车就不要想了,公***交通也非常拉胯,基本上没有私车就寸步难行。服务业和网购业对于在国内待惯的人来说,更是近乎荒芜。意外之喜是常常与不同的野生动物不期而遇,虽然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可爱甚至还挺危险……

总结来说,它的画风更接近一般人印象中的“城乡结合部”,与发达国家的头衔存在微妙的错位感。但其中缘由,其实是多种因素***同造成的。首先,“土澳”里的这个土字,其实不见得全是指现代化设施太少,更有一层缺乏历史积淀、没有文化底蕴的深层含义。

毕竟和各大文明古国相比,澳洲要算开发较晚的大陆;哪怕是以西方文明自我标榜的英法俄意,一提到澳大利亚也总喜欢先玩一波“罪犯流放地”的历史梗。这么一比,可不就显得澳大利亚发家偏晚,土了吧唧?

其次,一个国家算不算发达国家,并不是靠地球居民闲聊八卦说了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可是实打实地推出过一整套统计方法,用“人类发展指数”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如果按这套公式来计算,澳大利亚的得分是真的非常高。

联合国背书:《人类发展报告》

从1990年开始,UNDP就开始发布一年一度的《人类发展报告》,算是对全球各国在前一年的发展状况作出衡量和总结。这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人文发展指数(HDI)的概念,参与计算的最重要变量有三项——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

本质上,这套计算方式带着对传统GNP指标进行挑战颠覆的目的,得出的结果也更接近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近年的数据来看,在这套统计模式下挪威和澳大利亚简直就是轮流坐庄,包揽了前二的位置——在上世纪90年代中之前澳大利亚占先,此后挪威开始稳坐头把交椅。

按照UNDP

给出的参考数据,HDI指数超过0.9即为发达国家,超0.85的是准发达国家(可以理解成预备队)。有数据有真相,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澳大利亚妥妥的发达国家没毛病。

天赋加机遇,澳洲起飞

澳大利亚能够跻身发达国家的天赋条件,最简单说来就是地大、人少、资源富还没邻国。

它的国土面积位居全球第六,人口却才两千多万,还不够重庆一个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多。如果简单粗暴地算平均,澳大利亚是全球最为“地广人稀”的国家:每平方公里只有3.3人。

这片土地上住的人口那么少,但澳洲大陆本身位于几大板块的边界,早期频繁的地质运动形成了丰富的矿藏,之后数亿年来长期积聚富集,整片大陆又开发较晚,以上种种原因造就了如今矿藏资源得天独厚的澳大利亚。

据探明,澳大利亚拥有的矿产资源超过七十种。其中,东北部铝土矿的储量在全球首屈一指,占了世界储量的35%。

东南沿海有大量储煤,西部又有丰富铁矿,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的出口量都占据世界首位,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量居世界第二,铝和黄金出口量居世界第三。有着这样令人羡慕嫉妒恨的资源储备,澳大利亚还得到了一个“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称号。

虽然都是矿产出口大国,澳大利亚的情况与第三世界一些“卖矿糊口”的国家却有着本质区别。而且它的资源也不仅矿藏一项,同样有着极为优越的农牧渔底子,人称“骑羊背的国家”、“手持麦穗的国家”。

它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牛肉出口国,人均食肉量(特别是羊肉消费量)位居全球前茅,比英美等发达国家更高,众所周知,羊肉在主流牲畜中出肉率最低,消费高恰恰说明了畜牧业的发达。

四面都是海,捕鱼区的面积比国土还大16%,全球排名第三,光是已实现商业捕捞的海产品就有六百来种。

在英语系国家中,甚至还流传着为澳大利亚量身定制的词组“The lucky

country”,意思是幸运的国家,颇有一种“不用吃苦不受累,躺着放羊就享受”的感觉。在地缘条件、历史机遇等方面,澳大利亚的国运也堪称一帆风顺。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洲即一国”的国家,四面环海没有邻国,光是不用担心“近邻”压力这一点就够优越了。早年当着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后来获得了独立,至今都还是英联邦的成员国之一。

英国人虽然对“流放犯”的梗念念不忘,工业革命的成果移植却是实打实的利益。完美闪避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破坏,一贯紧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机遇很不错,经济方面又和中国关系密切,再加上政治局面相当稳定,多年发育下来自然就获得了不低的成就。

究竟“发达”在哪里?

关于“发达”的具体表现,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在澳大利亚的大城市很难有感觉,一旦去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就能直观地感受出来”——总结来说,就是得益于制度完备和长期的稳定发展,全国的城乡差距非常小,资源相对均衡。

澳大利亚的人口聚居大城市集中于东南沿海,中部存在大量人烟稀少的荒漠。但即使在这些接近无人区的地域,仍然保证了网络、公路、铁道、电力的基本辐射,该有的加油站一定会有,任何一个厕所里必定会有卫生纸,这本身就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在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往往都会有按阶段不同的轻重缓急之分:调动资源、集中力量于某个领域,只要行政能力不差,往往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世间万事常常一体二面,工业发达了,环境往往就拉胯了。

澳大利亚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已经很少需要去进行这样的取舍,而呈现出一种相对平衡的态势。

比如:人均汽车保有量相当高,尾气污染问题却控制得不错;以采矿业作为一大经济来源,对环境的破坏却仍然可控;国民收入相当高,却也同时拥有慢节奏享受生活的余裕;城市中不乏高楼集中的区域,绿化问题也搞得不错。

此外,这个国家对小众人群比如LGBT、动保、素食主义者等等,都保持着相当大的宽容度,对弱势残疾人群的关怀更是走在世界前列。

曾经有人举例,说是在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已经拥有了无障碍快速通道。残疾人出门停车有专用车位,上公交有专用踏板,每条公路上都铺设了“真正可用”的盲道。

从1992年开始,《残疾人歧视法案》出炉,将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到了法律高度;政府和社会力量提供的津贴、工作机会等扶助措施也已经运行多年。

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社会福利

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策略始于1910年“伤残抚恤金”的设立和1912年的“产妇补贴”,在当时环境下,这些做法还被普遍认为“过于激进”,因此澳大利亚可以说是社会福利事业的先驱。

此后,各届政府不断完善规则,至今社会保障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既覆盖到了生活中方方面面,又绝少可以被利用的漏洞。

1984年,澳大利亚通过《全民医疗保障法》,创立了Medicare制度。每个澳洲公民或者持有永居卡的人都可拥有自己的Medicare卡,从而享受到免费的医疗保险。

此外,澳大利亚与其他十一国签订了相关协议,Medicare卡在英国、瑞典、荷兰、挪威、意大利等国也同样意味着享受免费医疗的权利。

教育方面,澳大利亚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收费,但可以申请无息助学贷款,工作后再分期偿还。对本地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且费用更低。

另一个值得称道的优势在于澳大利亚护照的含金量。根据18年发出的一份统计数据,在《世界含金量最高的护照排行榜》中,澳大利亚与希腊并列第六,拥有183个免签国。

其实,一切光鲜亮丽、激动人心的数据都是手段和途径,最终目的还是要反哺于生存于这个国家的国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澳大利亚面对“凭什么称为发达国家”的疑问,也的确没什么好心虚的。

结语

在拥有经济、福利多方面的优势之余,澳大利亚也并未忽略在国际上猛刷存在感的举动:它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G20、太平洋岛国论坛等组织中也有不弱的存在感。

从各个角度来说,它确实对得起“发达国家”的得分,只不过因为地理人口等种种原因,显出一种“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的画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