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神鸟 展翅可遮云蔽日(都来自神话传说)
相信大多朋友都曾学习过庄子的《逍遥游》,其中那几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让很多人都对这个名叫?鲲?的神鸟产生了好奇,不仅想象它展翅究竟有多大。其实古代的神鸟不仅只有大家熟悉的凤凰、鲲这几种,还有很多神鸟具有各种不同的能力和外型。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十二神鸟。
古代十二神鸟1、元凤
2、王雀
3、鲲鹏
4、九凤
5、朱雀
6、蛊雕
7、三足乌
8、凤鸟
9、凰鸟
10、青鸾
11、毕方鸟
12、重明鸟
1、元凤
在洪荒流小说的设定中,原本是汉昭帝第二个年号的元凤一词成了如混沌孕育盘古般孕育出的神兽之一,但在中国神话中并没有元凤存在。昔日,盘古开天辟地,定地水火风四大先天元素,使洪荒空间稳定,四大先天元素渐渐的演变成后天五行五元素,而在演变过程中,四大先天元素互相融合感染,终究便是元凤。
2、王雀
天地间第一只孔雀,神话中为大明王。跟金翅大鹏雕是姐弟,为元凤所生。王雀好吃人,当年如来在山顶修炼六丈金身,被王雀一口生吞。
3、鲲鹏
鲲鹏在古代十二神鸟中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4、九凤
九凤: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
5、朱雀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在先秦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后世认为其能予人长生。汉时谶纬学说大兴,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典藏、丙丁、礼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陵光神君。
6、蛊雕
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是食人。豹身、雕嘴,独角,巨嘴一次可吞一人。它原生活在雷泽,但随着时间的进化,早已离水而居,跑到黎云荒原,成为最可怕的怪兽。长年处在沉睡状态,每十年醒来一次觅食,一次食人约满百。
7、三足乌
三足乌又称三足金乌,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之一,金乌形象原是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详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足金乌、,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三足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三足乌亦称?踆乌?。居于日中,有三足。
8、凤鸟
凤鸟谓凤皇。中国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按所谓五采鸟,皆凤凰属之鸟。《山海经?海内西经》云:?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海外西经》云:?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所记皆凤鸟。参见?灭蒙鸟?。
9、凰鸟
凰鸟是上古神话里的百鸟之王,也指代雌性凤凰。《山海经》描述的凰鸟,羽毛流光溢彩,形似锦鸡,兼有鹰、蛇、孔雀等多种特征。它的头上长着冠羽,有两条五彩拖尾。《大荒西经》记载,凰鸟是天神帝俊身边的神鸟,它身上的花纹象征?五德?,是只在盛世现身的瑞兽。
10、青鸾
鸾鸟是凤凰的原型之一,因生长于鸾州而得名。《山海经》里的鸾鸟居住在?女床?之山,这种上古巨鸟比凤鸟的体型更大。古语常说?鸾凤和鸣?,意思是鸾鸟擅长唱歌,凤鸟擅长跳舞。也有民间传说认为,鸾鸟属于幼年凤鸟,还未进化到凤凰神鸟的阶段。
11、毕方鸟
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 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12、重明鸟
重明鸟又叫双睛鸟,它的两只眼睛中,各长有两个瞳孔。它的身形像鸡,叫起来声音像凤凰一样嘹亮动听。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回旋。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类。它对人类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就很心满意足了。不过,这鸟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人们于心不忍,只好同意它自由往来。
看完以上这古代十二神鸟,相信这些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鸟,对于大家来说形象更加具体、亲切了。这些鸟大多都来自于东方的神话传说,他们结合了很多人们常见的动物的特征,是古时候人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一些产物。而且这些神鸟都天赋异禀,可以呼风唤雨、救黎民于水火,这些也都反映了古时候劳苦百姓对生活的倦烦和对新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