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街道的行政区划

民国三十五 年(1946年)初,境内湖西、越溪两乡***设13保130甲。其中湖西乡786户,设7保72 甲;越溪乡643户,设6保58甲。同年10月,湖西、越溪两乡合并为越西乡,设10保114甲。

1958年9月,越溪人民公社成立,辖6个农业大队,61个生产队。

1961年8月,又将6个农业大队分为9个农业生产大队,79个生产队。

1969年1月,太湖公社红旗大队划并越溪人民公社,原14个生产队按生产类型缩编为6个生产队。

1983年9月,恢复乡村建制,越溪***有1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

2000年末,越溪下设1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村,1个市镇委员会。

2002年3月,原属横泾镇的前庄村、南章村、木里村、旺山村四个村划归为越溪办事处管辖。

2004年3月,成立越溪街道办事处,下设2个行政村、6个社区。 越溪地处苏州市古城区西南部,东依京杭大运河,西倚七子山,南临东太湖,北座名胜古迹上方山,分别与长桥、木渎、横泾相邻,是苏州市的南大门。

越溪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19′,东经120°36′。2010年,越溪街道总面积48.8平方公里。

1962年,全镇有耕地面积14205.3亩,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大搞整田平地,荒地变成粮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之后,随着大办社队工业,尤其是镇、村工业的崛起, 企业征用土地;建筑业的兴起,民房建筑占用土地;交通运输的发展,建筑公路征用土地;教育事业的优先,学校征用土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2000年底,全镇山地面积4400亩,水面10000亩,平地25600亩,其中耕地面积 10096亩,包括高湖田调整产业结构面积5 000余亩。2004年,全镇耕地1100余公顷,水面600公顷,山地650余公顷。 寿量桥

寿量桥在越来溪西张宅演口,是迄今为止本镇保存较为完整的石拱桥。南北走向,石桥两侧都典1有桥联。西面为:”北引越溪资利涉,画通震浮庆安兰。”东面为: 一安节养性局募资重建。 光绪十八年六月吉日立。

越溪三桥

据明朝陈荠的《溪渎三桥记》记裁,“越溪三桥“即饶稼桥、溪桥、管渎桥。

饶稼桥在郡西南二十里周村之上跨越来溪之支流,明弘治十三年( 1500年) 溥朝重建,里人卢钢等助成之,饶稼桥据査在罗家浜。溪桥、管渡桥,,二桥均在横山麓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县邝潘建。管法桥又名永福桥,为石洪桥,位于官波村中部,现属危险桥梁,东西走向。 桥面中部有一圆型石刻八卦图 。 拱桥底部,东首立有一青石碑刻,内容为:大明弘治十四年岁左辛西,七月初三明重建永福桥。

张家桥

张家桥又名保字桥,.在张桥村,,《吴县志》卷六十曾载有”张家析题记析名保宁,雍正四年“。 现该桥保存完好。 张基村遗址

张基村遗址位于龙翔张墓村北,东经120°34'20-120'35'00,北纬31°11 '20 -31°1200,1987年考古调査时发现,1997年7月28日公布为吴县市文物保护単位。 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米,耕地层厚30-45厘米,文化层厚度超过1米,调査中***采集到文物14o 余件(片)。其中,以央砂的最多,其次是泥质的,并有少量印纹的、原始资及残石器、兽骨。 遗址地表目前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保存尚好,该造址属新石器一商周时代,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

洄溪革堂摩崖石刻

洄溪革堂摩崖石刻位于张桥8队山坞中。山地名俗称老江北园,系清乾隆时江苏吴江处士徐大椿晚年隐居之地。 据传草堂存世百二十年左右,后毁于成丰战火。 现在洄溪草堂遗址旁,在一块高5米、长5o余米的石壁上还保留着当时锋刻的31方石刻,1986年3月25日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