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汲取营养为现代设计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到了空前繁荣的时期。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设计艺术的交流如河同水密,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尽管设计师对于设计元素的运用百卉含英,丰富多彩,但是,受思维定式的潜在影响,设计师的思路总习惯于以当代的视觉元素作为设计创意的敲门砖,进而忽略了传统元素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启示。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传承文化,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元素。每一个传统元素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都镌刻着深深的民族烙印,这些文化所构成的美的元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博大而精深。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虽然,这种论调至今仍在不断争论之中,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各国对本民族文化的挖掘和重视已经达到空前未有的状态。在当今“文化快餐”“文化渗透”等文化无国界的大环境中,各国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元素愈加显示出弥足珍贵的价值。
在中国现代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丧失了自身的话语权,设计作品也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如何认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生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如何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妙手天成地与现代设计艺术合理结合,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又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能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追求和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现代设计艺术的创意思维与设计元素
设计艺术中不能缺少创意,创意是一种心智的感悟历程。“设计创意的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束缚,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动。”[①]
创意的过程是一连串设计元素的重组和创新思考。设计师在接到设计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设计的目标,进而考虑如何实现确定的目标,通过创意的酝酿、顿悟来实现设计的超越和升华。设计的创意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出现“山穷水尽”的现象,甚至到了“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的境况。[②]我们经常在设计实践中这样总结,设计师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即设计师如何超越自己,如何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在2007中国·武汉艺术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央美术学院的许平教授指出一个社会不健康的逻辑:“设计就是工业的,工业的就是西方的,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进步的”。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设计发展水平滞后,是因为西方设计传播受阻”等等类似的论调和思维比比皆是。我们在国内的平面广告设计中,经常出现全英文的广告语和文案,一些设计师片面地认为设计作品加上中文就土气,有的作品明知面对的都是中国观众,还是堆砌一些英文单词或字母的组合,有的为了“哗众取宠”甚至凑上些汉语拼音,认为通过这样,作品就能洋气起来。其实,我们自己守着个金山还在到处找钱,很多时候国外设计师反而是从东方、从中国元素中寻找灵感。
刚刚在中央台黄金频道播出的一个古装戏电视连续剧,我特别注意到演员表的字幕中,在一个中国著名演员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括弧、括弧里特意注明“英国籍”,与以前许多该演员出演过的节目相比,这个小小的变动,在这个没有一个“外宾”出演的剧中,显得尤其扎眼。我们暂且不去分析该演员的是否因为某种原因真的加入了英国籍,这个“外宾”的的出现,也折射出一个社会现象——崇洋媚外。设计界更是如此,我们周围经常有人炫耀自己的设计风格出自学习日本设计,把某某日本设计师奉为祖师爷,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日本设计师的文化底蕴还是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习惯于从西方的审美思想镜子中照出自己模仿格调的一脸无奈正是当下设计创意思维的困惑。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在《谈工艺美术设计的几个问题》中提到:“一切艺术创作或工艺设计,不能摆脱旧套的束缚,不能突破陈规,独具风格,熟而不生,这是不符合艺术创作要求的。”[③]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新材料、新发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在这种局面下面,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关系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现代艺术创意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元素的问题。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跳脱理智、逻辑、直线的思考,摆脱思维惯性,把中国传统元素重新组合,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即旧元素,新组合、新创意、新突破。
2、 设计文脉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尹定邦教授在他所著的《设计学概论》的序言中提到:“自古以来,人类智慧的基点不外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方面,靠造型设计去实施;另一个是非物质方面,靠思想、制度、舆论和礼仪去实现。如果还有第三个方面那就是两方面的综合。”[④] 通过以上的三个方面,物质是基础,需要靠设计来具体实施,足以看出设计对整个世界文明及其发展的巨大影响。
最近几年,从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到建筑设计领域,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设计文脉中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元素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元素就是符号,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是浩如烟海。从文化层面上看,“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各种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范围,即包括社会的人的能动性形式的全部丰富性。”[⑤]人类学家弗郎兹·博阿兹曾从文化结构的角度,把文化分为三类:
(1) 物质文化——食物的获得、保存、加工,房屋,衣服,制造工艺的过程,物产,运输法等。
(2) 社会关系——一般性经济状态,财产权,战争,和平时的部落关系,部落内的个人地位、部落、氏族、家族组织、通讯形态、性别和年龄上的个人关系。
(3) 艺术、宗教、伦理——装饰、绘画、雕刻、歌谣、故事、舞蹈,对照自然状态、神圣存在状态的态度及行动等。[⑥]
从以上文脉中理出设计文脉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可谓是只鳞片甲。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我们只能如艺海拾贝似的罗列一小部分元素如:
中国画、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敦煌壁画、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
秦砖汉瓦、兵马俑;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中国结、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钟鼎文、汉代竹简、甲骨文 、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唐装、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 、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
中国漆器、剪纸、风筝、筷子;
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
对联、门神、年画、 鞭炮、谜语、石狮、舞狮;
华表、牌坊、长城;
中秋月饼、饺子、粽子、糖葫芦;
金元宝、玉石、如意、八卦等等……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难以一一例举。几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在我国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它也许经常给你一种意想不到的设计感悟。
3、 设计文脉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启示
我国当代艺术学家张道一先生曾提到:“张果老倒骑驴,骑在驴上向后看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在比较中鉴别,在现象中归纲,理出一条思路,驴儿驮着往前走,走向新的时代,不是固守于旧的迂腐不化,而是创造者新的去开拓未来。”[⑦]
作为千年流传下来中国的传统元素,我们如何使它们能够很好的被继承、被利用,成为对现代设计艺术有益的启示。这些东西是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在现代设计中可以找到很多利用它的位置,通过智慧的创意思维,使其衍变成为新的设计元素,为我们现代艺术设计服务。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为中国设计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设计机会,在普通民众的潜意识里,为奥运会的系列设计一定是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设计思潮接轨的设计风格。当一个个被国际奥组委认可的设计项目逐渐浮出水面时,我们蓦然发现,为奥运会的系列设计作品里骨子里流淌的还是华夏民族的血。从陈少华与韩美林合作设计的北京申奥标识“太极拳”开始,北京奥运会的系列设计成了中国元素的试验场。
北京申奥标志采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颜色,以生动的图形表现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又是一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即“同心结”或“中国结”,它以其简洁的流动线条蕴涵着优美、和谐及动感,寓意着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见图1)正是该作品里的中国元素深深地打动了奥组委的每一位官员,成为申奥成功的最大的视觉功臣。也引导了中国民众对“中国结”空前热爱的一个社会潮流。
接下来,在亿万民众的期待中,诞生了北京2008奥运标识“舞动的北京”——中国印。该标志以独特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篆刻印章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书法的神韵,把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内涵,这个设计也使“中国印”从中国舞动着走向世界各地。
北京2008奥运奖牌的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组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探索、构思,最终确立了以中国玉配的形式,得到了奥运组委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也是中国文化符号成功地运用于现代设计的典型案例,这款火炬是由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集体设计的,灵感来自在我国历史已经非常悠久的“祥云”图案,祥云代表着“渊源***生,和谐***融”,它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符号之一。火炬的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随着纸的出现人类文明才得以传播。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⑧]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蓦然的顿悟和理解。以上设计之所以能在设计中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把中国元素巧妙地融进设计中去,关键是设计者的知识背景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自然的情感流露,同时反映出中国元素带给设计领域的文化灵感。
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过:“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设计文脉中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外表上,整个设计、生产、制造、消费以及使用体验的过程都应该感受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这个过程需要的就是经验的积累,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主题透彻的理解和新颖独特的思维角度。
对设计文脉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的借鉴和运用,并非生搬硬凑、搬用原形,而是以现代构成原理进行解构后的重新组合和搭配,传统元素、事物的再认识,再理解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现代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能力。我们深信,在中国深深的文化底蕴中成长起来的当代设计师们,只要在设计中握住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中的优势基因,凭借着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设计一定会屹立于世界之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