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墓在哪里?

转载英王府博客:大唐名相狄仁杰墓考证

不久前全国各地热播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神探狄仁杰前传》、《狄仁杰断案传奇》等,我们有不少网友都看过。可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历史传奇人物却与我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息息相关!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公元700年,积劳成疾的狄仁杰因病谢世,“则天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文昌右相,谥日文惠”。之后,唐中宗追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狄仁杰以不畏权贵著称。狄阁老一生光明正大、秉公执法,尤善于断案,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被人写成多种著作。其中,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撰写的巨著《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狄公案》)先后被译成十多种文字。

狄仁杰墓目前国内有三处旧址,一处位于洛阳市郊区白马寺镇白马寺山门外。另一处位于陕西乾州的乾陵,也就是武则天的陪陵,还有一处就是我们安庆太湖县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

一、目前影响最广的是白马寺狄仁杰墓,证据是该墓为唐(武周)梁国公墓,墓前今存碑石两方,其中一方是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重立,刻有“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字。而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有一男宠名薛怀义,生前他也被封过梁国公。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京兆鄠县(今陕西省雩县)人,受太平公主推荐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为掩人耳目,在武则天的安排下出家为僧,并改姓薛与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合族。垂拱初年,说服武则天于洛阳城西修复故白马寺。寺院建成后,薛怀义自为寺主,并且因此被封为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梁国公,甚至多次担任大总管,率军远征突厥,而且他每次出兵,突厥都已退兵,薛怀义以此居功。其后来薛怀义日益骄倨,令武则天恶之,公元694年,武则天下令太平公主设计将其杀死,辇车载尸送至白马寺。

1、可见薛怀义卒于狄仁杰之前,多处史料明确记载薛怀义葬白马寺(或其附近);

2、一座白马寺怎么可能有两座梁国公墓?

3、嫌恶薛怀义人品的狄仁杰,他的墓怎么可能与此人为邻?

4、反对奢建白马寺的狄仁杰,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家人,甚至是朝廷,都不会让他的墓葬于白马寺。

5、狄仁杰一生虽简朴,但此墓规格不符合封建非常重视等级的唐朝礼仪。

6、有力证据来自明代,距离狄仁杰病故近千年,证据明显缺乏。

7、另一有力的证据是史料《资治通鉴》记载:“薛怀义入宫,竞走宰相之道。宰相蘇良嗣令下人打了薛怀义十几耳光,後又遭武皇训斥。此後薛怀义颇厌入宫,多居白马寺。广收力士僧者千人,纵横犯法。佛教中人称其为“野狐禅”。侍御史周矩疑其聚众谋反,禀请按察逮捕,薛得知立刻跃马逃亡,流放远州,後又被召回。695年,明堂修复後,薛怀义被抓,被建昌王武修甯帅壮士乱刀杀死。薛怀义屍首送回白马寺,葬于寺院中。”

二、乾陵狄仁杰墓,影响范围比白马寺狄仁杰墓小得多,甚至还低于太湖狄仁杰墓。

1、证据不足,缺乏历史遗迹;

2、乾陵只有八位陪臣墓,他们分别是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及高侃,并没有狄仁杰。

3、狄仁杰卒于武则天之前、李治之后,狄阁老陪葬乾陵这么大的事,史料不可能不记载。

三、安庆太湖狄仁杰墓,影响虽没有白马寺狄仁杰墓大,但各项证据证据确凿、理由也非常充分。

1、《唐书?本传》记载:“狄仁杰,太原人,曾贬彭泽邑令,邑人德之为置生祠,圣历三年卒,并未言其葬地。”

2、明天顺六年《直隶安庆郡志》卷之八《寺观》记载:“太湖县--狄藤寺。在治永福乡。宋因禅师创。洪武甲辰年僧通昶重建。”

3、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卷之五《地理志》记载:“寺--二百二十有八--太湖三十有四--狄蕂。在永福乡。”

4、《广舆》记载:“狄仁杰墓壹在河南洛阳,壹在陕西乾州,并此凡三,狄仁杰巡抚江南後有墓亦未可知。”

5、清康熙四十年胤祉与陈梦雷等奉旨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七百八十卷《安庆府部汇考》记载:“狄胜寺,明洪武初重修。今废。”

6、清乾隆《太湖志校补》记载:“狄胜寺,明洪武初重修。今废。”

7、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陵墓》记载:“太湖县--唐--狄仁杰墓。在永福乡九村坂。其前有庙,有碑记,今亡。”

8、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太湖--寺--十四--狄胜寺,明洪武初重修。”

9、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太湖--庙--九--狄梁公庙,在县北三十裏。庙後二裏,即其墓。”

10、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望江--庙--十有八--狄梁公庙,在罗林村。”

11、《太湖县志》记载:“狄公庙,县北三十裏,九村畈保(近属寺前镇)。乾隆二十四年大水侵袭,咸丰七年贼毁老庙。”

12、《太湖县志》记载:“唐梁国公狄仁杰墓在永福乡九村畈保。相传元末有避乱匿其中者,获金银器物以出,後墓门倾塞,其前有庙有碑”。

13、翰林院编修朱书《狄梁公祠堂记》记载:“邑东三十五裏,有山屈如盤。盤中有菴。菴中神,冠服若宰辅,美丰姿,岳峙而渊凝者,狄梁公也。……公之祠在松者三:洿池,则墓存焉,曰中节。泾江口祠,曰白云,与彭泽相望。祠于是者,又与忠节、白云鼎峙而为三。自明季乱,淄流踞祠,改为高觉菴……大书‘唐梁国公狄公之祠’于门。”中洿池误,宿松洿池是洿池河,太湖洿池是洿池冲,九村畈附近。后面三条可见朱书误解。

14、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卷之五《地理志》记载:“庙--二十有七--宿松七—忠节候 在县南。晋永和间创,国朝弘治间重修。”

15、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卷之五《地理志》记载:“寺--二百二十有八--宿松二十六—忠节 在夸池山。”

16、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宿松--寺--二十有九--忠节寺,在夸池,县南五十裏。晋慧远禅师建。”

17、清光绪沈葆桢、吴坤修等修《重修安徽通志》记载:“卷五十四--舆地志--坛庙--安庆府--八--狄梁公庙,在太湖县三十裏,祀唐狄仁杰,今毁。”

18、清光绪沈葆桢、吴坤修等修《重修安徽通志》记载:“卷五十九--舆地志--陵墓--安庆府--二--梁国公狄仁杰墓,相传在太湖县九阪村。”

19、望江县狄梁公庙旧址附近老人们说世代相传,唐朝狄宰相墓在太湖,这里是他生前恩泽的地方,建庙供奉纪念他,以保风调雨顺。

20、太湖县寺前镇毕岭村沙咀组古称“九村畈”,旧时此地建有狄梁庙,也称狄公庙,坐东朝西,一进两院。祭祀唐朝梁国公狄仁杰的庙宇。

21、毕岭村有老人听祖辈说,以前狄梁庙前后三殿,每殿都有大匾,四周石碑刻林立,有破碎的石马(石象生),寺庙香火非常旺盛,后面两华里小山冈大墓就是狄公墓。抗战毁坏第一进,抗战胜利后庙宇大殿简单修理;解放后,村民将此庙拆毁,改建为狄梁小学。1959年建设花亭湖大坝,狄梁庙和狄公墓都被蓄水淹没。

以上是三处狄仁杰墓的证据对比,本人认为狄仁杰墓最有可能在安庆太湖,希望安庆有关部门结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的规划建设,尽快打造“大唐名相狄梁公仁杰陵园”。

2012年12月21日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