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思维方法包括哪些

人类对于方法的认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而思维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又提高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同时伴随和包含着一部思维方法演进的历史。这部思维方法演进的历史,不但包含在科学的发展史中 ,而且包含在政治 、经济、文化、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及军事等具体部门的发展史中。人类从古到今的方法观,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对已有思维方法进行扬弃的过程。

恩格斯曾经指出:“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页,第46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同时,他又说,每一时代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 ,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同上书)。21世纪面对已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我们急需建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思维方法。当我们着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如恩格斯说的,“熟知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必要的”。回顾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并从人类思维方法的历史发展中寻找具有规律性并可资借鉴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思维更适合于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思维所具有的不同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把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去考察。科学思维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科学思维方法都经历着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由各种科学方法组成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也经历着历史的演变,呈现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古代科学 ,近代科学,现、当代科学不仅是科学水平、科学体系和结构上的几个阶段,也是科学思维方法上的几个阶段。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无论就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还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说都具有历史的性质,必须作历史的分析和考察。

一、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方法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地球上的人类已存在了几百万年,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所产生的人类原始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进入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比起原始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并有了和原始思维很不相同的思维特点。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人关于方法的论述,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时期。西方国家关于思维方法的最早 、最高的成就,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欧洲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小国希腊产生的。古希腊罗马时期所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成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发源地,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较系统提出科学思维方法的代表性人物。?我国在西周时期的史伯最早提出,“五行学说”,即世界万物由水、火、木、金、土五种要素组成 ,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同一个时期产生的“阴阳说”则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事物生长,衰亡的本质,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八卦”说又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世界万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不同排列所导致的。

上述阴阳、五行、八卦的思想,虽然不无神秘色彩并有许多非科学之处,但其中确乎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它们是中国古代先哲关于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的最早期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方法观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数学、天文学的发展。它们成为不同于古希腊哲学体系的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史和科学 技术史上 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以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先导,诸如冶铁术的发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把手工业技术规范化的著作《考工记》的产生,天文学中四分历的使用,十进制和筹算制度的完善,《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等等 ,这一切的进步推动了诸子百家争鸣 ,也促进了思维方法的发展。

在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荀子的思想方法,他在《天论·劝学篇》中提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强调,人自身的能力有许多局限,要克服这些束缚和局限,必须善于借助于客观条件,扬长避短讲求正确的方法,运用得力的工具和手段,人的能力就可以增强,聪明才智就可以得到发挥,就能够“制天命而用之”。在公元前3世纪,当人们还不能摆脱对自然的膜拜 、畏惧与屈从的时候,荀子就积极倡导人们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力量,认为只要善于学习、方法得当,就能做到“人定胜天”。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无疑对于人们放弃对“天”的消极依赖,积极研究与发展胜天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论及人的修养时 ,荀子也作了精辟的论述 ,他说:“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 ,莫径由礼 ,莫要得师 ,莫神一好 。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荀子·修身篇》)一句话,对待人们性格上的各种缺陷,要对症下药,用不同的方法克服不同的缺点。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合乎“礼”,都应得到老师的指点,都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这种辩证的思想方法,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光辉!

这一时期产生的很有影响的三部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在军事上作战谋略与方法的军事论著。后来它们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于世界。这几部兵法虽主要论及军事,但却包含着许多可资指导一般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其中的不少论述,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不厌诈”,“赏罚鲜明”等,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进而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在生产工作与生活中 ,“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等兵家智慧也深入人心,以致被当代国外的一些企业家、管理学家视为座右铭,并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教益和启发。

概而言之,这个时期,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形成,并开始急切地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和人类自己。这时也才真正开始了对人类思维科学化的自觉探索。这一时期的人类对思想方法的科学探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语言文字的研究

大约距今30万到50万年的时候,人类逐渐形成了说话的能力,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到了古代社会,文字的产生,则标志着抽象思维的形成。尽管是最初的象形文字,也说明人类找到了可以抽象的代表事物的符号和形式,形成了表达抽像概念的能力。

进入古代社会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使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规范化的重要性。公元前4世纪 ,古印度的巴尼尼写了《梵语话法》;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第欧尼修写了《希腊语法》;公元1世纪,我国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撰著了《说文解字》。这些语言文字学著作告诉人们哪些字代表什么意思;哪些词应该怎么用;以及说话写文章应遵循什么规则,怎样才能把思想表达得更完整,更准确。古代社会在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人类思维的规范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另有一些学者则不专门研究语言,而是研究修辞和文法。在古希腊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普罗泰戈拉等,则侧重于教人们如何讲演,如何辩论,辩论要讲究文法,注意修辞。这些“智者”对语言学、对思维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们也引导并启发 了人们应如何思想等问题。

2.哲学理论对思维方法的有益探索

古代哲学对思维方法的探索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思维的来源。有人认为思维就是自我的回忆,有人则认为思维来自上帝或神灵的启示 ,有人则认为思维主要靠感觉 ;二是关于思维的作用。古代哲学主要强调理性,也就是高于感觉的抽象概念的作用;三是关于思维的器官。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像毕达哥拉斯和德谟克里特都认为思维的器官是脑 。中国的孟子和 荀子则认为思维的器官是“心”,所谓“心之官则思”。由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没有人体解剖学作依据,当时哲学对思维方法的探索,一般来说都属于一种直观或猜测。

3.对思维方法的研究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对思维方法的研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名辩之争,对名与实,即概念和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辩论。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综合了各家的观点,提出了“明故”,即分析原因、条件;“察类”,即明确种类关系等推理方法。孔子也提出过“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等类比的方法。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印度,也产生了“因明”学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古代逻辑学说之一。

古希腊学者大多集哲学家和科学家于一身,他们通过自己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为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引入了不可或缺的要素——方法论,从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学思维方法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当推古希腊被称为“ 百科全书式人物 ”的亚里士多德,他总结了古希腊学者对逻辑问题的研究,完成了逻辑方法论,他不但把逻辑确立为科学方法 ,而且首次提出逻辑范畴 体系和范畴学说。第一个给概念分类提出了十个基本范畴,创立了“三段式”为主的归纳——演绎方法。他还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方法的专著《工具论》。亚里士多德首次将思维方法上升为一整套系统的理论,被后人称为形式逻辑,“五·四”前后中国学者又称之为“论理学”。

在古代社会中,观察、归纳等方法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演绎的方法。因为在这个时期,人类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水平都很低,主要的认识任务,是从质上区别客观事物。这也就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思维方法的特点,就是没有足够科学根据的,带有朴素直观和猜测性质的,以形式逻辑推理为手段的广泛思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是集中的代表。比起原始思维,它是进步了 ,原始思维是具体的 ,而这时已上升到抽象。

大家知道,数学和天文学是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传入希腊的。但是古希腊学者对这些知识作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考察和研究,他们从倾向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制定了科学知识是理性以抽象概念形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原理,规定了知识的可证明性、精确性和必然性等规范,因而在世界上第一次创立了科学思维方法论。这使他们在当时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民族 ,为人类科学认识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追本溯源,我们今天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两个历史渊源,这就是古代形态的经验方法和思辨方法,正是这些朴素简单的方法,构成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最初的胚芽。

二、近代的思维方法

古希腊积累起来的内容丰富,领域宽广的科学知识,在欧洲中世纪由于教会的野蛮统治,各门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西方科学发展处于长期的低潮,被人们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人类理性的“蒙昧时期”。这些科学知识几乎全部被遗忘了,在近千年的时间中,欧洲各方面的发展都很缓慢,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在天文 、地理 、数学、医学等各方面却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产生了 被国人津津乐道的“世界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版印刷。12世纪金朝的医学家张洁古还明确提出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感觉等都是脑的功能的观点。然而这个时期的中国,由于传统文化实质上是伦理文化,加之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轻视科学技术,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统治阶级科举取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知识分子也远离科学技术。学者们更注重的是对伦理问题的研究,而在科学中有创见的人又偏重经验而忽视理论,这种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相分离的状况,使中国在这一时期没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论,在思维方法上,也没有能做出显著的贡献。

人类思维方法的重大进步是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的。14世纪末,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水力、火力发动机等新技术开始使用;脚踏的纺车和织布机、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纸传到了欧洲;造船 、建筑技术也大大进步 ;“科学也大踏步地发展起来”,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大放异彩。

这个时期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实验、观察的方法被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研究已经从搜集材料阶段进入整理材料阶段,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初具雏形。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根据实际观测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勇敢地向神学和古代托勒密主要靠主观推算得出的“地球中心说”挑战,指出地球不仅作自转运动,还环绕太阳转动。同年,荷兰人维萨留期(1515-1564年)在对人体进行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发表了《论人体构造》一书,纠正了以前对人体的许多错误看法 。在此期间 ,著名的自然科学家 、画家达 ·芬奇(1452-1519年)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栋梁所能承受的重量与栋梁粗细和长度的关系。法国天文学家刻卜勒(1571-1630年)在他的老师第谷·布拉赫进行的 大量天文观测的基础上 ,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天体学说 。到了17世纪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年)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统治物理科学界一千多年,被奉为物理学界权威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的物体先落地”,也就是“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观点,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他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 ,抛体运动以及摆振动的定时性规律 ,经典物理学的集大成者——牛顿( 1642-1727年 )在伽俐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还进一步发展了刻卜勒等人的成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光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明朝也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也有一些运用实验方法的范例,例如,杰出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长达52卷的医药学名著《本草纲目》,纠正了《黄帝内经》一书中的不少错误,他还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的大脑有思维的功能。

总之,从14世纪末到17世纪,科学大大地向前发展了,科学的发展,证明了实验、观察方法的有效性和巨大威力。

生产和科学发展对实验、观察方法的依赖和验证,使一些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从理论上对实验论证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 ,发表了著名的逻辑学著作 《新工具》。他指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只注重演绎不注重归纳的旧思维方法已过时了,认为科学必须探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最重要的方法是实验的方法。而实验是有计划的,必须一步一步地归纳实验结果,最后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着重研究了经验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提出了所谓的“三表法”:***存表、差异表、比较表。通过这些表,借助于排除的方法,以求找出事物发展的真正原因。培根的这些思想,被19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发展为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即求同法、差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变法和剩余法。培根建立了归纳逻辑,揭示了实验方法的特点和巨大作用,所以马克思称他是“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由于把具体方法上升为理论进行研究,使实验论证的方法具有了普遍的意义,更多的科学家开始自觉地加以运用 。这又使分析 、归纳、分类、演绎等逻辑方法也得到了充实和发展。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1627-1691年),在物理实验中,运用单因子分析法,发现了气体体积随压强而改变的定量规律;在化学研究中,运用归纳和分析方法,开始了分析化学的研究。瑞典生物学家林耐(1707-1778年)对搜集到的大量生物材料,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对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牛顿也曾把当时对力学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一个演绎体系,写成了经典物理学的一部重要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这个时期,数学也有了长足的进展,1614年耐普尔提出了对数计算法,1637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公元1596-1650年)创立了解析几何,后来牛顿、莱布尼兹分别创立了微积分。前面讲过,数学方法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进行思维的重要方法。这个时期数学方法的作用更为突出了。它为科学实验方法提供了进行定量研究的工具,并且成为抽象论证和推理的另一途径。

当时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归纳,数学方法主要是演绎。虽然这两种方法常被一起使用,但并未真正使归纳和演绎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两种方法都是服从于一个目的的,就是把一个个的事物或过程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然后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