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和伏羲文化的起源有什么关系?

磁山文化是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发现而命名,主要分布在冀南、豫北等地。年代距今10000年至8700年。

磁山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缺环。为研究和探索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地下实物资料。

同时,磁山文化与农业起源,伏羲文化、《周易》发展演变、我国古代历法的形成、制陶业的发展、数学、美学、建筑学等有着直接关系,是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之首,是中华文化和东方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东北依鼓山,总面积近14万平方米。

磁山文化遗址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约6000余种,为寻找我国更早的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

如果说在7000多年前地球上许多地方还是鸿蒙未开的话,而这里的人们已经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烧制陶器,最终进入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当时磁山居民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农作物有粟。以石镰、石铲、石刀、石斧与柳叶形石磨盘为生产工具,石磨盘附有三足或四足,造型独特。饲养狗、猪等家畜,兼事渔猎。制陶业较原始,处于手制阶段;椭圆口盂、靴形支座、三足钵与深腹罐等为典型陶器。陶器表面多饰绳纹、篦纹及划纹等。

磁山文化时期的住房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都是半地穴式建筑。储藏东西的窖穴发现较多。在房基遗址器物中,有一烧土块,沾有清晰可辨的席纹,说明在7300年前这一带即编制苇席,由此也可想象苇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此器物堪为全国之最。

磁山遗址***发现灰坑468个,还有189个储存粮食的“窖穴”。这些“粮仓”形似袋状,窖口直径大都为一两米,深浅不一。

磁山当地的土质极粘,可以说是“湿了泞,干了硬,不湿不干挖不动”,而7000年前的先民们硬是用打磨的石斧、石铲挖出了那么多深达数米的窖穴,其坚韧的毅力和劳动强度令人难以想象。

窖穴底部堆积有粟灰,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近两米以上,数量之多,堆积之厚,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是不多见的。采用“灰象法”对标本进行了鉴定认为,当时的磁山人吃的是“小米”,这也是当今人工种植谷子历史的最早发现。

磁山是谷子的发源地。在以往的世界农业史上,粟一直被公认是从埃及、印度传播而来的。然而,随着磁山遗址的发现,这一“结论”被改写。早在7000多年前,磁山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粟这一耐旱农作物,且达到了相当高的产量。

磁山遗址还出土了一批胡桃、小叶松等植物炭化物和动物骨骼标本,胡桃的出土,打破了由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尤其是家鸡骨的发现,是世界已知最早记录者,修正了家鸡最早出现于印度的定论。

中华始祖太昊伏羲生于天水,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这与“磁山文化”正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中华始祖太昊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磁山文化遗址已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与伏羲文化完全一致,磁山文化又具备河南淮阳、甘肃天水尚未有遗物能够鉴证的文化。

伏羲文化体系比较全面完善,磁山距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首甲骨文的故乡、《归藏易》和《周易》发祥地安阳仅80千米,距祭祀女娲皇宫的涉县,即今河南淮阳不足百里,两地不远,地域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时间一致,文化相同,地理位置有着紧密联系。

确凿的事实说明,中华始祖太昊伏羲曾在磁山生活过,创下了世界之最华夏伟业,磁山文化是伏羲文化的根源。

伏羲是一个叫华胥的美丽女人生下的,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这一我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是我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磁山原始人民,论经济实力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一支强大部落,在这里创造下这么多人类最早文明,又是当时储粮基地等,可谓是最原始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磁山文化遗址有着8000年悠久历史,真正称得上是“华夏第一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