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ind乐哥分享:XMind出海十二年
前言:本文为XMind乐哥在“互联网出海交流”群分享后整理所得,为了更方便阅读,有所删减和排序。
非常感谢 日事清凯哥的邀请。第一次分享,准备不足,权当抛砖引玉,下图为本次分享大纲:
一、自我介绍
我是XMind 产品经理,同时负责国际网站维护、优化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产品增长方面也是我负责。本次分享的内容也是对我所负责工作内容的总结。
我们公司创建于2006年,在互联网行业“历史”也算“悠久”。XMind 作为我们团队代表作品也有十二年之久。现在很多同行认为 XMind 是国外团队作品,这其实和我们分发策略有关:更倾向于做国外。我们的重心一直都是海外版本,通常先做英文版本、进行海外市场分发,所以大家会认为XMind是国外产品。这无意中为我们带来一种认知优势:大家会觉得 XMind 更高端或者说更愿意接受国外的产品,也会对 XMind 产品质量有更加积极地评价,在长时间内一直保持这样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们去海外面谈用户时,他们知道XMind是中国产品时也非常惊讶。
二、产品为王
XMind 运营了十二年,但十二年来除了相当短的时间内在 Google 投放过搜索广告()SEM)外,几乎没有任何广告投放,也没有试过买流量换用户的方式。总结下来,之所以能在海外获得不错的成绩,主要原因是:无论研发还是市场宣传开始便针对国外市场。另外我们进入国外市场的时机正确,当时国外市场思维导图领域只有MindManager,大家使用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只能选择 XMind。我自己给这种模式起了个名字叫「非流量驱动型增长」,其实简单说来就是「产品为王」。
「产品为王」可以简化理解为“我们非常重视产品体验”,当然完美永无止境,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很多细节上值得优化的点。但我采访过很多用户(用户调研):他们会安装数款甚至数十款思维导图软件最后还是选择了XMind。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不管是自然流量还是付费流量,无论是保持用户的续费率或者保持用户的转化率、活跃度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
三、主流渠道
除去产品体验外,宣发渠道同样重要,如大纲所示,XMind 主流渠道有 google、apple、媒体关系。
1、Google
Google 渠道的推广方式是搜索引擎优化,也就是seo,我们在google的seo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XMind 国际站PR值曾到7。对seo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意味着什么:这么高的PR值一般是媒体网站,比如纽约时报等才能获得的成绩。之所以权重较高,主要原因是我们很早就采取了“鼓励分享”、“UGC”的运营方式——鼓励用户将他们做的思维导图分享到我们网站,同时提供渲染引擎方便个人博主在自己的博客展示。
在此过程中,PR值高的博主分享利用XMind分享思维导图作品时,“分享行为”相当于优质博客网站为我们网站投票让XMind国际站获得了更多google的信任。当然现在 google 在弱化 PR 值概念,算法的不断调整导致我们现在无法保持7的高度。
现在“UGC”、“鼓励用户分享”等思想非常流行,我们开始的时间其实早于很多同行也取得了很大的竞争优势。中国互联网在此方面有点不好的是:大家不希望自己的网站为对方传递信任,很多都加了 nofollow 机制,国外的用户并不是这样。
2、媒体关系
与中国现状不同的是:国外有非常强大的独立博客文化,包括软件评测、产品推荐等等。有位至今还在写博客的苹果bloger能邀请苹果副总裁作为嘉宾分享苹果动态,可以从侧面反映博客在国外具备多么强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在宣发过程中非常重视这些至今具备强大流量、影响力的博客,会非常频繁、真诚的和 bloger 进行邮件沟通。同时在运营国外的媒体关系时,发现和国内略有不同:国内的 KOl 都是明码标价,但国外的媒体人(优质KOL)并不一定。
另外新兴的社交网络平台如 Facebook、推特和中国并无不同,国内有社交营销的知名代表杜蕾斯,国外的色情网站在 Facebook 上运营的也非常成功。
还有一些新兴的内容分享平台情况和国内不同,其中代表是 Product Hunt。Product Hunt 不是随便注册账号就能发布信息的,需要经营账号达到一定权限后才可以发布自己的产品,门槛相比国内较高。国外的一些新兴的推荐平台会需要你去「经营」,而不仅仅是花钱办事。
3、Apple
Apple 是我们非常擅长、重要的渠道,XMind 的系列产品都曾经获得过 App Store 各个位置的推荐,比如 Today、榜单、效率分类等等。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推荐并不仅仅是中国,事实上我们获得过全球几十个国家/地区的 App Store 推荐。在 App Store 推荐方面,我们能够维持不错的频率获得推荐,也总结了一些心得帮助大家获得更高的曝光度。
首要因素是「产品体验」,分为两方面:一是产品是否有创新点,是否有值得向苹果自荐的地方;二是非常重视苹果人机交互指南,紧跟 WWDC 大会上苹果最新动态保持产品层面跟进。
我们在招聘过程中也经常和应聘人员聊原生的交互指南,在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不是考虑功能点的堆砌,而是从苹果宣传的角度理解,它希望推崇什么。包括一些苹果新支持的硬件功能、软件层面的更新,都会出现在人机交互指南,比如近期推出的安全区、设定等等。
完成产品层面后,我们可以尝试其他方法增加被苹果编辑们推荐的概率,经验总结如下:
另外 App Store 的审核、推荐的编辑并不是同一批人,而且具备明显的时间周期,每周日团队开会讨论、周五更新。每个编辑都会有自己的推荐项目,甚至需要自己去准备 Keynote,需要在推荐会上演讲、竞标。我们曾接到过苹果编辑打来电话、发邮件请求我们准备产品简介视频、Keynote,ta 说要在编辑会上推荐我们,期望获得更多产品亮点以为我们争取更多曝光机会。
四、文化差异
“尊重文化差异”在出海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点,各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产品运营、宣传策略的不同。我把 XMind 所涉及的主流国家分为:欧洲、美洲、东南亚、中国大陆。各国之间的互联网化程度有很大差距,在出海之前一定要评估产品适合什么互联网发展阶段,也要评估目标地区的互联网发展程度是否匹配。比如类XMind 的效率工具,在低互联网化地区其实是没有市场的,所以东南亚国家我们一直没有做好。
我有位朋友在做游戏宣发,在为一款游戏拍摄素材时将“白人排在黑人后面”,提交 App Store 后一直被拒,理由非常模糊——违反政治不正确。我们在讨论过程中聊“是否有不尊重黑人/白人”、“种族歧视”等方面内容,改过后就通过了。所以在欧美国家有非常多“政治正确”方面的潜规则,它们的互联网水平已经跨过了互联网早起,条款、规则极其健全,政治、文化也得加入考虑范畴。
关于文化潜规则方面可以先拿欧洲举例,我们发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XMind最初只提供英文官网,然后德国人、法国人会反应希望我们提供德文、法文官网,即使他们看得懂英文也如此要求。德国人和法国人不希望也不喜欢别人拿英文放到自己面前,特别是法语国家(小常识:你在英语中加入法语词汇会很高级,但在法语地区用英文可能会被打~ )。所以我们在欧洲各地区都提供本地化产品,如果为了节省成本在德语、法语地区提交英文版本会引起反感以及对产品的负面评价。
另外他们非常在意隐私,但因为 XMind 是小团队,这对我们而言非常棘手。在中国流行的策略是“先野蛮生长,而后规范化”,但在欧美不同,我们必须从最开始就尊重隐私、文化、法律。
美国和加拿大也是我们主要市场,正如我上面所说:他们都处于互联网发展中后期阶段,首先客户群非常好,有非常良好的软件基础和付费率,其次获客、活跃率并没有早起阶段高,把中国火的产品拿出去可能并不会产生多大效应,思维导图在这些国家的搜索量也非常少(需求已被满足没有新流量)。
五、市场不同
前段时间我们在美国举办了一场分享会,在官网发布后收到千人报名。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非常有意思的点:他们不希望是大型座谈会,期望规模在十人以下,不仅仅是单纯坐在下面听而是可以表达、参与。
东南亚部分其实经济相比欧美有很大差距,XMind 重点做韩国和日本,在这两个国家都有代理商。我们会针对韩国和日本市场调整研发和宣发,也会支持当地语言版本。日本和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是中国互联网出海非常好的跳板,文化背景相似、互联网发展程度也非常接近。
中国市场我们是后来者,相信各位都比我更有经验。
六、企业方面
如果你想做欧美市场,企业必须极其重视诚信。中国同行都是先起量,占据市场后再规范化,但在欧美市场这种方式很难行得通,也就是后期洗白很难奏效,不会因为你现在变成大公司后就会获得宽容。我们在一开始就应该非常注重企业诚信,包括我们对用户的承诺、免费功能和付费功能的差异、使用时长/使用周期、运营策略/规则等都应该非常注意。比如我使用腾讯网盘积累了很多文件,承诺多少空间免费使用,后期直接宣布这些空间取消、需要付费等等,这在国外就是非常严重的失信行为。
其次国外有非常完善的软件认证体系,也非常有公信力。如果你的产品获得相应认证可以提升传播、转化效果,我们在进入市场前可以提前准备。
补充:
1、Apple 联系方式
@Apple
DevProframs@apple.com //开发者联系
AppReview@apple.com //App 审核相关
iTunesConnect@apple.com //iTC 相关
2、Apple 推广(自荐)
Sign in with your Apple ID //App Store 推广咨询
自荐提前6~8周,9月份新的发布会开完后会是个很大的爆发期。
3、联系苹果自荐的时候需要的信息
4、Mac App Store
软件类产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十分推荐上 Mac App Store。像 Trello 那样套个壳都行。我们 XMind: ZEN 的 Mac 版本比例远高于 Mac 占 pc 市场 5% 的比例。在 Mac App Store 版本的装机量低于官网版本的情况下,Mac App Store 的活跃度甚至净活跃绝对值都高于其他版本。所以海外市场对 Mac App Store 的投入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