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走进《易经》之一
《易经》杂谈之一
我自小喜欢读书,最爱读的应该是历史书,在四十多年前有幸读了第一部线装本历史书(是一个小朋友的爷爷留下来的,他是伪满洲国的大学生)——王凤洲(王世贞)、袁了凡的《纲鉴》(乾隆三十八年版)和续篇,似懂非懂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并做了很多笔记(九个小日记本),至今留存。其后陆续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类书籍。由于历史书籍当时大多是繁体字和文言文,为了读懂这些书,开始读书学习古典文学和古代汉语,在阅读过程中,开始喜欢了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经史子集。在古典文学中比较喜欢的书有很多,我经常读《道德经》,《易经》及王氏先祖的著作《鬼谷子》和《传习录》。其中情有独钟的是《周易》,我读过十多个古今版本的《周易》,也浅显的涉猎了《周易》的其它衍生作品《梅花易数》、《卜筮正宗》、《三术》(即《太乙》、《奇门》和《六壬》系列)等。有些朋友对周易神秘而又向往,听说我读过周易,经常向我询问关于《周易》的问题,今天开始,每天挤出点时间,写点关于《周易》的小短文与大家分享。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所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衍生百家。《易经》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之上,阴阳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从而形成了模拟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系统。
《易经》作为思想之源,包含着复杂而丰富的内容。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它的中心思想,就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易经》历来被奉为六经之首,相传历经四圣而成书。“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撰《易传》。《周易》之始作于伏羲,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但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演易而穷究天人之理,变伏羲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并将八卦推广而为六十四卦,又属之以辞。周公赋予爻象以爻辞。最后孔子作《易传》。”伏羲、文王、周公、孔子这四人史称“易经四圣”,而《周易》也成为后世阴阳五行哲学之圭臬!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三百八十六爻(其中乾卦多了“用九”爻、坤卦多了“用六”爻,所以多两爻)。
《易经》是我国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它是帝王、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以及如何运用它来得到未来的信息。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日常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做人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