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巡游苏州狮子林时发生了什么趣事?
据说1711年至1799年,苏州狮子林附近出了个状元叫黄熙,他从小就喜欢到狮子林玩。黄熙小时候,寺内的方丈见他聪明伶俐,也很喜欢他,便和他开玩笑说:"你不是很喜欢这座花园吗?那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中了状元,我就把这座花园送给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熙便一直记着这件事,发奋学习,后来果然考中了状元。但那个老和尚对于送花园的事却忘得一干二净了。
就在这时候,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了苏州,听说城北有座出名的狮林寺,寺庙后花园的假山堆得曲曲弯弯,很是出奇,便叫地方官陪着到狮林寺游玩。
方丈听说皇上要驾到,一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接驾。老方丈急中生智,想起了黄熙,觉得黄熙书读得多,口才好,又见过世面,让他过来接待龙驾,准不会出差错。
主意已定,老方丈叫小和尚请黄熙过来。黄熙到了寺里,老方丈说尽好话,把接驾的事托付给他,黄熙满口应承下来。
不一会儿,只听得鸣锣开道,乾隆皇帝驾到。黄熙和方丈带着那帮小和尚,都俯首贴地跪在山门接驾。
乾隆一下轿,黄熙就高呼万岁,赶上去恭恭敬敬地带路。穿过弯弯曲曲的几处殿宇走廊,把乾隆引进了后花园。
乾隆见园中的假山,堆得有的像大狮子,有的像小狮子,有的像公狮,有的像母狮,有的像狮子滚绣球,有的像双狮在嬉闹,真是千变万化。
这假山还有许多好听的名字,比如含晖、吐月、春玉和昂霄等,最高的一层假山叫狮子峰。
黄熙对狮子林特别熟悉,向皇帝介绍起来,倒也十分生动。乾隆越听越高兴,连连点头,还兴致勃勃钻进了假山。
那狮子林的假山设计得也巧妙,钻到里面就像走进深山,半天也绕不出来。好比诸葛亮摆下的八卦图,奥妙无穷。乾隆进来后发现,园里的树木疏疏密密,连枝交柯,也非常秀丽。一池清水,游鱼历历可数。所见景致无处不精,无处不秀。乾隆越看越有趣。
穿过假山,乾隆在一个亭子里坐下来,便问亭子叫什么名字?黄熙知道机会来了,连忙回禀道:"这个亭子尚未取名,请圣上为它起个名字吧!"
乾隆是喜欢到处题名留字的人,黄熙的话正中心头,不觉得心里一热,手头发痒,叫手下人取来了文房四宝。他想了好久,搜肠刮肚的也难下笔,一着急,就胡乱写下了"真有趣"3个字。
黄熙在一旁看着,见圣上题出这样粗俗、不伦不类的字句,将来挂了出去,岂不是要被人笑话吗?他灵机一动,上前奏道:
臣见圣上御题,笔笔铁划银钩,字字龙飞凤舞,其中这个"有"字更是百媚千态,臣冒昧该死,望圣上将个"有"字赐给小臣吧!
皇上题了"真有趣"3字,自己想想也有点俗气,正想改一改,听黄熙一说,去掉这个"有"字,剩下"真趣",倒也风雅,就点头应允了,并在"有"字旁题了"御赐黄熙有"一行小字。命令侍从当场就裁了下来,赏给黄熙,把"真趣"两字留下来,作为那座亭子的匾额。从此,那座亭子就叫做"真趣亭"了。
黄熙得到这个御书的"有"字,心中暗自高兴。乾隆走后,他就把这个"有"字贴在园门上,马上叫家人搬家,把家私都搬到园里来。
狮林寺的方丈十分奇怪,拦住黄熙问道:"你怎么把家私搬到园子里来啦?"
黄熙两眼一瞪,说:"'御赐黄熙有'这几个大字你还没看见吗?你是有意要违抗圣命?"方丈一看,全明白了,是中了黄熙的计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从这儿以后,这个花园就同狮林寺分了家,就成黄家的私家花园了,而那真趣亭的名字也被流传了下来。
1771年,黄熙精修府第,重整庭院,改名为"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子就荒废了,唯有假山存留了下来。